单仁2025开年演讲:所有奇迹都是印迹的质变
创业
财经
2025-02-06 06:29
广东
2025年,全球经济格局加速重构:供应链波动、技术迭代加速、消费需求分化、流量视频化、碎片化……这些变量既给企业的经营带来挑战,也孕育着新的机遇。所以,在大年初八,我举办了主题《印迹·奇迹》的开年演讲,在单仁牛商的视频号和凤凰网深圳跟大家同步直播。
当然,还有很多朋友没能观看到全部的内容,在今天的单仁行上,我们做一次精华的提炼。第一个主题叫向上、向内、向外,紧跟时代,创造增长奇迹。中小企业在2025年破局的关键,是敏捷性和生态卡位。它的核心逻辑来自于三点,在政策锚点、技术杠杆与市场缝隙找到企业的战略性机会,转化为可持续增长的动能。
像我们的学员兆威机电聚焦微型传动系统,研发“电机+减速器一体化”技术,把产品直径压缩到≤10mm、精度±0.1,直接对标日本电产(Nidec),成本降低30%,避开通用电机红海市场,专攻“微型高精度”细分领域,成为人形机器人关节模组的核心供应商,还有东晟密封通过研发航空航天级精密密封件,获得国家级专精特新认证,从而进入国产航空航天体系的供应链,连续几年稳步增长30%。工信部计划到2025年培育百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十万家专精特新企业,对这些企业,政策的倾斜力度会持续加大。
对我们中小企业来说,可以聚焦细分领域,把国家战略转化为自身业务语言,获取专项补贴、税收减免及政府采购优先权。 我们讲的技术杠杆,就是轻量化升级,把握替代窗口期。对中小企业来说,想要实现大的技术创新或者是转型,对成本和资金压力会比较大。一是轻量化改造:采用模块化设备升级,比如加装IoT传感器实现生产数据可视化,而不是全厂智能化重建。二是窗口期的选择:参考Gartner技术成熟度曲线,在技术进入“爬升期”的时候入场,规避早期研发风险。
比如说在不增加固定投入的情况下,思考我能够去生产什么产品?特别是在核心技术不变的情况下,要去研究哪些业务的毛利更高?应用在哪些特定的领域会有更高的毛利,要怎么去匹配其中的需求,做有限的改造?最后一个小点就是市场缝隙:找到双循环下的价值洼地与生态卡位。例如在智能家居领域,我们做了一点研究,直接说结论。在下沉市场(三线以下城市),家居产品消费年增速超过15%,产品需求呈现“高性价比+基础智能化”特征。同时,三线以下城市60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25%,但智能家居渗透率不到5%。今天已经有企业开发老年化智能家居,比如带跌倒监测和报警功能的灯具,通过拼多多“农货节”与县市卖场合作,避开了头部品牌的直接竞争,找到了自己的生态位。
2B企业可以通过Youtube、Tiktok、Instagram、WhatsApp、Linkedlin去链接和主动展示自身品牌和产品。2C企业可以通过Temu、SHEIN、Tiktok这些全托管、半托管电商平台实现出海,优先考虑拥有关税减免优势的RCEP区域。另外就是近岸配套:像我们的学员尚成夹芯板就是通过给宁德时代、比亚迪这些巨头提供配套服务,跟随这些顶尖的中国企业在海外设厂实现出海。其实,很多中国企业虽然出海去建厂,但他们依然需要中国本土的企业,特别是自身供应链当中的供应商去到海外给他们提供服务,这才是中国产业集群的优势。第二个主题,从搜索时代到视播时代,全域营销的三大奇迹引擎,知识、工具、认知。它的核心逻辑:以创始人IP为信任支点,构建“场景化烙印—全域串联—品牌破圈”的增长飞轮。
首先是信任链路的场景化烙印:从“产品展示”到“价值共鸣”。过去在搜索时代,我们借助于用户可能会搜索到的关键词,进行产品的展示,这只是我们给予一般的印迹。今天在视播时代,我们正在借助短视频直播的视频化内容,借助于平台的算法分发进行一次信任革命。通过场景的重构,比如说制造企业把直播间放在了工厂的操作实景里,工人操作数控机床、质检员用显微镜检测零件精度,工程师讲解技术原理,把企业真实的生产场景以及用户从来没有体验的场景展示出来。类似的还有用户应用场景,通过视频语言展示产品在用户在实际场景当中的使用体验,把公司的经营与服务理念贯穿其中。但是,真正从用户认知的角度出发,今天的市场依然存在着众多需要解决和改进的蓝海需求,特别在细分领域上,尽管有相应的产品,但是有着大量的需求空白需要品牌去填补。如果我们能在内容当中针对用户的需求,在特定的应用场景,从用户能够理解的角度输出一套可靠的逻辑和事实,信任就会逐步建立起来。
第二是全域流量的印迹串联:打破平台孤岛,构建转化闭环。未来两年,是企业打造产业IP、行业IP、品类IP的重要品牌时间窗口。未来的营销一定要做到全域矩阵营销,从产业、行业、企业、品牌、产品、用途、场景、客户案例各个层面、不同角度的IP,用丰富的知识型内容,规律的推送去搭建多种账号,细分用户和应用场景,了解用户的兴趣点,然后不断创造他们喜欢的内容类型,让用户可以一直看下去,不断向品牌靠拢,形成最终“品类=品牌”的效果。在矩阵帐号的落地方面,我们可以参考“产业多生态的品牌+产业IP”、“行业多产品的品牌+行业IP”、“品类多应用的品牌+品类IP”。在产业、行业、品类、应用各个方面去放大自己的品牌势能,同时做好全员、全平台、多帐号、多元内容的布局,用更少的成本,更高的效率,去获得更多的客户和订单。当然,对于海外市场的平台,我们有出口需求的企业也需要照顾到,可以参考“Google ads + Linkedlin + Youtube + Tiktok +行业论坛”的闭环线索培育体系。在视播时代,用户选择和购买的一大转变,就是从认知产品(品牌)到信任个体(IP),再通过持续私域连接,形成高效的商业闭环。在未来的商业竞争中,创始人IP不再是可选项,而是企业存活的关键基础设施。
我相信,今天的客户会越来越倾向于选择有创始人亲自站台的企业,其实,我们自己去扪心自问一下,同样的品牌,有创始人和没有创始人站台,你更愿意去选择谁?用户对品牌的信任往往始于对创始人的信任,包括在2B领域,创始人IP的专业背书能直接提升品牌的存在感。当然,创始人IP也不是单独存在,它是品牌破圈的基础,也是全域营销的核心部分,今年我们也会和凤凰网深圳合作,打造创始人IP的专栏,同时,我们也会开设专门的课程,给大家去建立关于创始人IP的一整套知识、工具和运营体系。我相信,在今天的视播时代,每一个小众领域都会有品牌破圈的机会。第三个主题是从生命印迹到奇迹—AI时代的生存哲学。它的核心逻辑是以“认知升级+人机协同+反脆弱韧性”来应对技术加速的冲击。一根竹子四年只能长3公分,但从第五年开始,它每天能长30公分,6周就能长到15米。
一片荷花到了绽放的季节,第一天只会开一点点,一直到第29天也许才开了一半,但是,在第30天就是满片池塘映相绽放。
任何奇迹被书写的背后,一定有着无数个日夜的印迹在行走。所以,我想在AI时代,延迟满足和聚焦复利仍然是我们重要的心法。当然,我们也要重构学习力,从“人力竞争”到“人机共生”。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更要把碎片化的信息归纳为模型,总结成自己的知识结晶。2、人机交互设计,先从使用一款AI开始,逐步学会如何进行高质量的提问,再代入进工作,构建人类与AI的混合智能工作流。AI不会淘汰人类,但会淘汰不会用AI的人类,在技术加速度时代,企业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我们都知道,商业竞争本质上就是效率的竞争。
所以,我们每个职场人都要把自己重塑为"智能增强型人才",把技术颠覆转化为职业升级的催化剂。AI时代,人的价值=驾驭的AI工具数量×跨界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然,虽然我们还有很多内容没有展开去细讲,比如说私域、公域的变化、企业进行再定位的市场和模式选择、不同创始人IP的场景应用,这些我们会放在后面的单仁行跟大家分享。2025年,企业需要以“蛇的智慧”应对变局:政策锚点提供方向,技术杠杆放大效能,市场缝隙创造空间,创始人IP构建信任,而持续的学习力是我们穿越周期的根本。
所有奇迹都是印迹的质变,唯有在时代的浪潮中留下深刻印迹,方能等来奇迹的绽放。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获取「免费试听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