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设计,世界组装!分析中国不可逆的出海结构性变化
创业
财经
2025-02-04 06:29
广东
01
这个春节假期过得一点都不消停,先是Deepseek横扫AI的世界榜单,接着是特朗普宣布对中国加征10%关税。
如果这是工作日,那资本市场就会非常热闹了,像Deepseek横空出世,英伟达当日暴跌17%,正如80年代末崔健《不是我不明白》中歌词唱的“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
2、特朗普上台开启加税时代,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类似80年代的美日贸易战。3、AI推动新一轮技术革命,类似蒸汽机、电气化、信息化的技术革命,每次变化都会带来政治和经济格局的变迁,所以,回到我在口罩期间分享最多的一句话——
那么,在三大变化叠加期,我们如何站稳脚跟、把握机会?第一阶段是二战时期(1939-1945年):中美处于合作阶段,联手抗日,打败法西斯。第二阶段是二战后到新中国成立前(1945-1971年):因为意识形态,中美走向对立,爆发战争,进入全面对抗阶段。第三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初到90年代初(1971-1991年):中美关系从正常化到蜜月期,处于竟和状态。
中间既有1971年中美建交,72年尼克松访华,79年邓小平访美的蜜月期,也爆发了多次台海危机以及1999年南斯拉夫大使馆事件。在矛盾与发展中,中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期,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四阶段就是从2018年开始的中美脱钩对抗阶段,双方全面开始贸易战、金融战、科技战。
1、走过合作、对立、合作竞争、对抗的两轮周期,就像《三国演义》第一回说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事物的发展总是在这两种分合状态之间转换,这是一种历史规律。2、中美的两次合作,起因都出现了第三方的对手,像二战的德日、冷战期的苏联。
当然,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美国优先的国策下,谁可能会刺激中美进入第三次合作周期?
目前,特朗普已经对邻国加拿大、墨西哥征收25%关税,比中国的10%还高,同时,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特朗普认为欧盟拒绝进口美国汽车以及农作物,为了寻求对等,也要征收关税。
现在的中美贸易战和20世纪80年代的美日贸易战存在一些相同点和不同点,我们研究团队专门做了分析,对比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推断未来中美关系可能的发展走向。20世纪70-80年代,日本对美国持续保持巨额贸易顺差,1986年日本对美贸易顺差达到827亿美元,美国1986年的GDP是4.2万亿美元。
也就是这一年,日本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占到美国GDP的1.97%。
如今,中国也长期对美国存在较大的贸易顺差,根据公开数据,2022年,中国对美贸易顺差是4051亿美元,美国当年GDP是25.44万亿美元。中对美贸易顺差,占到美国GDP的1.59%,使得美国以贸易不平衡为由挑起贸易战。80年代日本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半导体、汽车等领域对美国产业造成冲击。目前中国经济快速崛起,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在5G、高铁、新能源车等诸多领域取得显著进步,也让美国感到经济和产业的竞争压力,特别是春节这波Deepseek更是让美国科技届有些措手不及。
在美日贸易战与中美贸易战中,美国都采取了贸易保护措施,比如加征关税、设置贸易壁垒、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在1987年,美国对日本出口到美国的半导体产品加征了100%的惩罚性关税,保护本土半导体产业,在汽车、钢铁等其他产业领域,美国也对日本实施了一系列关税调整和贸易限制措施。美日贸易战从纺织品开始,逐步扩展到钢铁、汽车、电器、半导体等产业,中美贸易战同样涉及众多领域,包括传统制造业的服装、家具,以及新兴产业的信息技术、新能源等。1985年,日本对美出口额占到出口总额的37.1%,如今中国对美国市场也有一定依赖度,尽管近年来占比有所下降,但美国仍是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
最高的年份是在2002年,中国对美出口额占到出口总额的21.5%。2024年根据海关总署前11个月的数据,中国对美国出口额是4756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14.6%。
80年代处于冷战时期,美日是政治战略同盟,经贸关系受政治关系制约,美国奉行自由贸易政策,日本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导致日美贸易不平衡。中美贸易战以金融危机为背景,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内利益集团试图转嫁经济问题,中国坚持开放的贸易政策,推动多边贸易合作。美日贸易战时期,美国经济如日中天,在国际事务中霸权地位稳固,日本各方面需要依赖美国。当前中美之间的关系更加对等,中国同样在国际事务中拥有重要话语权。日本在80年代以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产品质量高、信誉好,非价格竞争力强。中国出口产品涵盖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等多种类型,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多个环节,近年来,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比重不断上升,但在高端技术领域与美国仍有一定差距。
中国国内市场规模庞大,内需潜力大,可以通过扩大内需降低对外部市场的依赖,为经济发展提供支撑,日本国内市场需求较小,对海外市场依赖程度更高。日本在贸易战中处于被动接受地位,比如签订《广场协议》让日元大幅度升值,缩小美日贸易差,在广场协议签订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日元升幅达20%,到1995年4月,日元汇率达到战后最高纪录,1美元兑79.7日元。中国在贸易战中有更加主动和多元化的应对策略,在汇率上相对能够自由,能够继续积极拓展“一带一路”的国际市场,推动国内产业升级,增强经济的韧性和竞争力。所以,伴随着中美关系不同时期的变化,对照美日贸易战去推断,也能看到中国出海的结构性变化。中国的出海,不是现在才有这个说法,只是每个阶段不一样,我大致分为六类出海模式。
早在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间,美国的“淘金热”时期,就有30万至35万中国劳工抵达美国。
据世界银行数据,近年中国海外务工人数将近1000万,从2010年开始,每年出境务工人数保持在四、五十万以上。
2、产品出海,就是把货物出口到海外市场,同时在海外设立服务网络。
改革开放后,中国以“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补偿贸易”的“三来一补”方式推动产品出口,这是产品出海的萌芽阶段。
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出口贸易迅速起飞,传统工业品成为出口的主力军,比如服装、玩具、五金等产品大量出口到世界各地,出口外贸型企业大量涌现并不断壮大。
跨境电商的兴起也为中国产品出海提供了新的渠道和平台,线上推广助力品牌发展,大量中国商品通过电商平台走向全球消费者。
像全球最大的汽车玻璃厂商福耀玻璃,在美国设有5家玻璃厂,还有钢铁行业的宝钢、河钢集团、光伏产业的晶澳科技、东奥服装也在非洲建厂,现在比亚迪也开始在全球建厂。4、资本出海,就是企业收购海外企业。
像TCL早年收购法国电视汤姆逊,美的收购德国库卡机器人、日本东芝,海尔收购三洋、美国通用小家电等等。5、资金出海,就是投资境外证券市场,截至2024年7月底,QDII各类机构的总投资额度是1677.89亿美元。6、文化IP和专利出海;像TikTok风靡全球、黑神话悟空游戏都属于文化出海。
华为、小米等公司也在利用专利出海进行交叉授权,小米在欧洲的专利申请量近三年增长超过30%;在中美目前的关系来看,中国的出海模式,未来将会更多切换为产能出海和资本出海,避免贸易摩擦甚至政治摩擦。以空调行业为例,根据奥维云网数据,中国空调2024年内销数量9652万台,同比增长只有6.6%,出口数量9326万台,同比增长40.4%,是内销增长的6倍多。
所以,出海是中国经济和企业增长的不可逆趋势,但同样,出海的模式需要变化。以光伏行业为例,2002年,全球光伏产业主要是欧美日企业为主导,中国企业只占1%的份额。
现在中国光伏企业占全球90%的产能,50%以上的出口份额,2023年,美国就有100多家光伏企业破产,这就是被中国企业卷破产了。
在80年代的美日贸易战时期,丰田汽车为了绕过贸易壁垒,选择在美国设厂,在美国的销量不降反增,维持了高速增长。
从1988年到2007年,丰田汽车的海外销量、营收和利润分别涨了4倍、25倍以及2437倍。
丰田汽车在海外设厂的过去,同样会是现在比亚迪的未来,也是更多中国企业的未来。40年多前,当崔健卷着一边裤腿在北京工人体育馆唱了《一无所有》,我们还看不惯摇滚。现在经历了经济40年高速增长,我们已经习惯了快速变化。80年代我曾经作为摇滚青年,在酒吧唱着“新长征路上的摇滚”,未来我们企业家和投资人就要齐唱“新出海路上的摇滚”,从产品出海一步步走到产能出海、资本出海和IP出海。现在苹果手机背后写着Designed by Apple in Canifornia,Assembled in china,苹果加州设计,中国组装。我想不久将来,我们可以一起见证,到处都可以看到Designed by China,Assembled in world,中国设计,世界组装。
中国提供就业机会、培养技术和管理人才,给全球经济创造更多价值。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获取「免费试听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