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品牌蓝月亮盈利预警,拥抱短视频直播是个坑?

创业   财经   2025-02-02 06:29   广东  

-

今天是单仁行陪伴您的第3230

单仁行
今日文章↓↓↓



01


为了准备2月5号的开年演讲关于“企业的挑战和机会”这个篇章,我们做了很多研究,其中,有一家企业引起了我们的关注。
在年前,著名的国产日化品牌蓝月亮发布了盈利预警,预计2024年全年营收85亿港币,增长16%,但是,净利润却是亏损了7-7.5亿港币。


它的特点就像黑夜中的萤火虫一般鲜明,对经营者和创业者来说,是难得的借鉴对象。
一方面,蓝月亮对于视播时代的营销变革反应迅速,在短时间内就确定了“紧贴短视频平台的兴起,利用直播吸引消费者,在新兴线上渠道推广产品”的战略。
特别是在2024年,蓝月亮在抖音上投入众多资源展开直播,一度成为日化带货的第一名。
但另一方面,即便有品牌的基础,有61%的毛利,有营收的增长,但蓝月亮偏偏就亏损了,还有着越亏越多的趋势。
难道企业选择拥抱短视频直播平台是一个错误的方式?
02
我们仔细研究了蓝月亮的财报,可以发现一个问题。
蓝月亮在2024年上半年,营收31.31亿,同比增长41%;但净利润大幅下滑296.36%,亏损6.64亿。
为什么亏损这么严重?
一个显著的因素就是销售费用的迅猛增长。
在2024年上半年,蓝月亮的销售和分销开支达到22亿,同比增长107.9%,占到了总营收的70%,远超折旧和坏账可能的影响量级。
其中推广开支同比增长311.65%,达到了10.95亿,广告开支增长133%,达到了2.03亿,主要用于直播带货的投流和电商渠道拓展。
从2020年上市以来,蓝月亮的销售费用率从就28.8%一路攀升到2024年上半年的70%,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这就是属于明显的营销驱动增长,好的一方面在于,这确实给蓝月亮带来了销量和市场占有率的提升。
在洗衣液和洗手液市场,蓝月亮的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线上销售占到了营收的72.6%。


但坏就坏在,蓝月亮本身的投入产出比不太合理,卖的越多,亏损的就越多。
03
我们结合蓝月亮的运营策略和执行方式,总结了四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第一、付费投流是不是唯一的营销方式和引流方式?
今天对很多企业,特别是像蓝月亮这些大的品牌商来说,当他们进入到视播时代,选择短视频直播平台作为线上渠道的时候,依然是习惯参考过去的电商平台付费投流的方式,用纯付费去拉动品牌的曝光和销量增长。
当然,我们必须承认付费投流是不可缺少的一环,但过高的付费投流,或者是只用付费去获得流量,就容易让企业遇到增长难题。
我们在讲视播时代的一个核心,就是懂得利用平台的算法规则,核心是通过多维度的内容,用多账号、全平台去触达目标用户。
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去调试内容,理解用户需求,从而影响产品创新和运营结果,达到企业与平台同频共振的效果。
特别是在过去,品牌营销工作只在市场部门、品牌部门展开,其他部门各做自己的事情,包括经销商也只是负责做渠道分发和分销工作,不会参与品牌的推广和宣传。


但今天一个重要的契机,就是企业能够借助于视频化内容和视播平台把品牌重新做规划。
从内部品牌统一的内容策划、素材制作,到发动公司人员,外部合作伙伴,特别是经销商的协同,向自己的伙伴同盟去赋能和借力,在全平台发布内容,做大量的品牌传播和触达,顺便去带货。
就像我们分享过的广东热立方,在2024年全年,他们没有花一分钱,借助于公司的伙伴和经销商矩阵账号,依然在全平台拿到了二十亿的播放量。
这是今天很多企业在转型短视频直播当中很难去转变的部分。
第二、直播是不是线上转型唯一的销售手段?
我们在研究蓝月亮的运营策略的时候,发现他们把“直播”几乎是当成了自己转型线上,增加营收的唯一手段和渠道,风格非常激进,经常跟头部主播和KOL合作带货。
例如在抖音618大促中,蓝月亮和头部主播合作,虽然单场销售额在7500万到1.2亿之间,但单场直播投流费用就高达4000万,付费流量占比69%。
如果再加上付给主播的费用,对低价的要求,以及退货费用,到蓝月亮手里有可能已经是亏损了。
所以,我们在思考视播时代的商业模式的时候,通常都会建议企业先从短视频开始,不是一上来就做直播想要变现,而是熟悉内容,熟悉平台规则和用户需求。
品牌的核心,是在目标市场里具备知名度;占领用户心智、形成目标用户的首选;并且形成溢价。
我们最终需要获得用户的价值认同,而不是单纯对产品的价格认同,如果完全把产品通过投流低价呈现给用户,反而对品牌在大众心中的认知不利。
所以,我们会把“直播”看成是企业打通“以视频化为核心的全域营销创新”的最后一公里变现而已。


也就是从盈利模式来说,直播起到的作用,是用最短时间抓住目标顾客,刺激需求,加深场景,产生购买行为。
同时,对于主播,我们一直强调一个观点,如果主播对品牌和产品的专业知识了解程度不够,无法拉起品牌与消费之间的情感共鸣,还要求低价,那对于品牌的成长就是一个副作用。
与其花这个钱请主播,不如去做好品牌IP、创始人IP。
第三、单一场景、单一产品能不能支撑企业的增长?
从蓝月亮的财报当中,我们能看到一个问题。
个人清洁产品和家居清洁产品的销售占比,从上市的20%,降到了今天的11.6%。
衣服清洁产品也就是洗衣液的销售占比高达88.4%。


当年蓝月亮是以洗手液起家,在2008年率先做出了品类创新和领域延伸,从个人清洁的洗手液延伸到衣物清洁的洗衣液,打破了中国人用洗衣粉的习惯。
但从2008年到今天,蓝月亮基本上失去了品类创新的能力,尽管推出了“至尊洗衣液”这些升级产品,但缺乏技术突破,仍然属于同品类的微调,没能形成差异化竞争力,也没有在场景和应用领域做延伸。
这确实是一件让人很遗憾的事情。
当然,在日化领域,我们需要理解蓝月亮要面对宝洁、联合利华、威露士这些强大的对手,竞争的压力很大。
但我觉得一个比较遗憾的事情,就是蓝月亮其实可以发展一下洗手液的场景和应用领域。
除了面向C端日用之外,还有很多的B端商用场景值得开发,比如说餐厅、酒店、企业的场景需求。
像我们曾经辅导一家做蜂蜜的企业,他们一开始只是做罐装的蜂蜜卖给C端用户,2017年来到单仁牛商之后,不到三年时间,业绩和利润翻倍,从原来不到3个亿到6.5亿。


其实,增长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增加了B端的场景,迎合了很多食品、药品的需求。
B端的好处就是业务稳定,能够覆盖产能、设备、工人的开支,使得利润总体稳定。
第四、创始人本人是不是营销变革的第一负责人?
我们讲一家企业如果要营销变革,如果要推动公司盈利模式和渠道的转型,创始人就要亲自下场,作为一把手工程躬身入局。
从蓝月亮创始人罗秋平参与的一系列渠道改革路径来看,他有时会参与进来,突然做决策,提要求,没有完成要求之后,又退隐幕后。
像为了提升盈利空间,罗秋平主动要求跟各大KA卖场取消合作,退出卖场,自建“月亮小屋”的社区店铺,战略失败之后,又重新回归线下KA渠道,但此时已经有了奥妙、立白的进入。
在转型线上电商平台后,在2023年3月,蓝月亮又要求线下经销商的增长要超越线上,至少达到20-30%的高速增长。


在这样的要求没能完成之后,蓝月亮又反过来向线上转型,激进地捆绑抖音,押注直播带货。
负责人和战略方向转来转去,对公司团队的影响可想而知。

当然,这四个问题同样也是很多企业转型线上,拥抱短视频直播容易遇到的问题。

只有真正理解视播时代的内在逻辑和模式,才有可能实现持续、稳定、健康的增长。


责任编辑 | 罗英凡

图片均来源于网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单仁牛商视频号
直播预约↓↓↓


■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击下方「阅读原文」获取「免费试听课程」

单仁行
单仁行是由央视财经评论员单仁博士创立的企业知识服务平台,是超18万家企业高效学习的平台,每天6:30提供各领域专家洞见,内容聚焦商业趋势、前沿营销、营销应用工具、经营新知以及企业家修为。关注单仁行,带领企业稳步升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