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代长郡人,一腔报国情!苏纪兰院士和陈大可院士同回郡园

学术   2024-11-05 08:21   中国香港  

  第一时间获取气象科研资讯

气象学家公众号交流群

加入

编者按:


10月26日,长郡中学1950届初97班校友、著名物理海洋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苏纪兰和1975届高29班校友、著名物理海洋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大可同回母校,参加长郡中学“校友回湘”暨建校120周年高质量发展大会。


两位院士不仅同为长郡校友,还是师生关系,苏纪兰院士是陈大可院士的研究生导师,两人同为中国海洋科学事业奋斗。“两代长郡人,一腔报国情”的故事成为长郡历史上的一段佳话,它描绘了两位院士跨越时代、共筑梦想的壮丽篇章,并在郡园发出阵阵回响……


当天,《长沙晚报》02版刊发题为《长郡中学两代校友院士分享共守蓝海的“师生缘”故事,勉励在校学弟学妹——永远保持一颗燃烧家国情怀的心》的文章,讲述了这段动人的故事。


▲点击观看视频


院士校友简介



苏纪兰长郡中学1950届初97班校友,著名物理海洋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教授、名誉所长,国家海洋局海洋动力过程与卫星海洋学开放实验室主任。曾任国际海洋科学研究委员会执委会委员、联合国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主席。长期致力于物理海洋学环流动力学研究。



陈大可:长郡中学1975届高29班校友,著名物理海洋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现任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主任。长期从事海洋学基础和应用研究,在近海、大洋和气候领域都有重要建树,主持完成了多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目前主要研究热带海气相互作用、大洋环流基本理论,以及极地海洋与气候变异。同时任职于多个重要国际学术组织和学术期刊,致力于在国家层面和国际上推动海洋与极地研究计划。




“两代长郡人 一腔报国情”


陈大可校友1989年赴美留学,并在美国工作,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优越的生活待遇。那么他为什么会放弃这一切回国呢?这就得从他的恩师苏纪兰先生说起。


苏先生,就是被誉为“海洋之子”的苏纪兰院士,同样也是长郡的校友,曾就读于长郡中学校初97班。上个世纪80年代初,年轻的陈大可先生从湖南师大毕业后,立志从事海洋学研究,于是他报考了国家海洋二所,就这样他有幸成为了苏纪兰院士回国后招收的第一批硕士研究生之一,从此两代长郡校友结下了深深的师生情。硕士毕业后,陈大可先生赴美深造,也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海洋学学者。


2006年,苏纪兰院士力邀陈大可归国加入海洋二所,师生共同“做蓝海上的守望者”。已经留美近20年的陈大可毅然听从了这一召唤。他说:“苏先生是我的良师益友,他的指导和关怀我铭记在心。苏先生既然提出邀请,我除了接受,没有别的想法。”更为重要的是,陈大可认为自己“不能做中国海洋事业发展的旁观者”。于是,成就了一段“两代长郡人,一腔报国情”的佳话!



长郡中学两代校友院士

分享共守蓝海的“师生缘”故事


勉励在校学弟学妹

——永远保持一颗燃烧家国情怀的心




长沙晚报10月26日讯(全媒体记者 岳霞 通讯员 王剑 蔡佳君)参观完校史馆,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海洋学家苏纪兰,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海洋学家陈大可,与长郡中学院士路上两人的铜像擦身而过,走向学校建校120周年庆典现场。今日的他们,不仅同为中国卓越的物理海洋学家,是学术路上的师生传承关系,更是同样毕业于长郡中学的杰出校友。26日,在接受长沙晚报记者采访时,两位院士同样表达了对后辈学子的期望,“希望更多的长郡学子投身到科研中来”。


▲长郡学子为两位院士校友献花


▲苏纪兰院士出席大会

▲陈大可院士出席大会



分享:两代长郡人的“师生缘”成佳话


陈大可院士分享了他和导师苏纪兰之间关于两代长郡人“师生缘”的故事。“苏纪兰院士是我学术生涯中的重要导师,也是一位同样毕业于长郡的杰出校友。他以深厚的学术造诣、严谨的科研态度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深深地影响了我,40年前也是他一手把我送去美国深造。”陈大可院士说,2006年,苏纪兰院士打电话邀他回国,创建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陈大可和恩师苏纪兰院士2014年在台湾花莲参加海峡两岸会议


“面对这份来自恩师和故土的召唤与使命,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回国,这些年来,自认为还是做了不少有意义的工作,为推动我国海洋学科的发展、提升中国海洋研究的国际地位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无论是做人、做事还是做学问,苏老师一直都是我的榜样。”陈大可院士动情地表示。师生同做“蓝海上的守望者”,成就了一段“两代长郡人,一腔报国情”的佳话。


▲苏纪兰院士在长郡中学院士路上,和自己的铜像合影


▲陈大可院士在长郡中学院士路上,和自己的铜像合影


陈大可院士是长郡中学1975届高29班校友,回到母校,他与院士路上自己的铜像来了个合影留念。


“长郡对我而言,是青春的记忆,是成长的烙印,更是精神的家园。在这里,我不仅收获了知识的滋养,更得到了人格的塑造、智慧的启迪和理想的点燃。”陈大可院士表示,在这里,他有幸遇到了班主任江荣光老师、对他影响深远的邹达全老师以及大批可敬可爱的师长。“他们不仅以渊博的知识引领我探索未知的领域,更以无私的爱心和温暖的关怀,陪伴我走过成长的每一个阶段。他们的言传身教,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崇高师德。”


▲两位院士在学弟学妹的讲解下,参观校史馆



勉励:永远保持“全面、自信、坚持”


苏纪兰院士1947—1950年在长郡初中97班就读。望着校园里生机勃勃的青春面孔,苏纪兰院士用“气象万千”和“感受万千”来表达自己的欣慰。一路上两位院士不断被学弟学妹们包围,求合影留念。苏纪兰院士对长郡学子也充满期待:“他们肯定会比我们更好,一代更比一代强。”


▲长郡学子争相与院士学长合影、交流


“同学们的精神面貌积极向上,重回母校的感觉很好。”陈大可院士不仅点赞了在校学弟学妹,更是有一位科学家对后辈学子更大的期许——“希望更多的长郡学子投身到科研中来”。


▲陈大可院士为长郡学弟学妹们带来以“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为主题的精彩讲座


陈大可院士以“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为主题,与千余名长郡学子面对面交流,讲述神秘且浪漫的海洋知识,并分享了自己前往南极、北极科考时拍摄的照片,一张张生动的图片点燃了全场,海洋科研的种子或许正在更多长郡学子心中萌芽。


“您能再跟我们讲讲‘雪龙号’的故事吗?”“您当初为什么选择了海洋?哪个瞬间让您决定为海洋事业奋斗终身?”“如果想跟您一起进行海洋方面的研究,您建议我们大学如何选择专业呢?”……陈大可院士的讲座让同学们受益匪浅,他们踊跃通过现场提问的方式与陈大可学长进行对话。



“我其实从小就对海洋很痴迷。选择海洋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我从小认为,做海洋很浪漫,能在白帆蓝天下工作很幸福;二是因为人类对海洋的了解还很有限,因为未知,才能有突破的空间。”陈大可院士理性和感性完美交融的回答,引发了学子们对探索海洋未知领域的向往。


“陈院士的讲座无比生动,有人问是什么支撑着他数十年如一日坚定海洋科研不变更,他如是答道:始于热忱,终于坚持。从小酷爱的书目启发了他对大海的向往,而那份独属于科研工作者的毅力与坚守成就了那份热忱。”2217班学生郭思远听完陈大可院士的讲座,对“热爱”和“理想”有了更明确的定义。


▲陈大可院士在大会上作为校友代表发言,激励长郡学子


“全面、自信、坚持!”在校庆现场,陈大可院士用三个关键词寄语长郡学子道,“无论你们将来从事什么职业、身处世界的哪个地方,都要保持一颗热爱学习、服务社会、燃烧家国情怀的心,将报国之情、奋斗之志薪火相传,永不熄灭。”



两代长郡人

一腔报国情

师生同做“蓝海上的守望者”

绘就海洋强国美好蓝图



REVIEW
往|期|回|顾

厉害!长郡学子夏淅在国际赛场斩获一枚铜牌

跨越20年的9个班级毕业生代表捐赠设立“丹心常青心理健康奖教金”

全省第一名来自长郡!9人入选数学省代表队


来源 | 长沙晚报

封面 | 范嘉树 高路之

编辑 | 蔡佳君

编审 | 王剑

终审 | 翁光龙 邓智刚





声明:欢迎转载、转发。气象学家公众号转载信息旨在传播交流,其内容由作者负责,不代表本号观点。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联系小编(微信:qxxjgzh)处理。


往期推荐
 获取ERA5/ERA5-Land再分析数据(36TB/32TB)
 获取全球GPM降水数据,半小时/逐日(4TB)
 获取1998-2019 TRMM 3B42逐日降水数据
 获取最新版本CMIP6降尺度数据集30TB
 EC数据商店推出Python在线处理工具箱
★ EC打造实用气象Python工具Metview
★ 机器学习简介及在短临天气预警中的应用
★ Nature-地球系统科学领域的深度学习及理解
★ 灵魂拷问:ChatGPT对气象人的饭碗是福是祸?
★ 气象局是做啥的?气象局的薪水多少?
·



气象学家
【气象学家】公众号平台为您把握最新AI4Science、解读最新气象科研进展、分享气象实用编程技巧、追踪气象即时资讯。致力于提升我国天气和气候预报、预测水平。欢迎加入气象AI和气象行业交流群以及气象博士群!与12W+专业人士一起交流互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