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公年龄放宽至40岁,是对用人观念的纠偏

时事   2024-11-15 07:51   江苏  


本期主持人:孙君文

撕掉学历标签,不拘一格降人才






新闻背景




日前,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25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严格落实校园招聘“三严禁”要求(严禁发布含有限定985高校、211高校等字样的招聘信息,严禁发布违反国家规定的有关性别、户籍、学历等歧视性条款的需求信息,严禁发布虚假和欺诈等非法就业信息),积极营造公平就业环境。







南报




通知指出,当前社会中存在的学历歧视现象,不仅限制了许多有能力但学历背景普通的人才发展空间,也阻碍了社会整体的进步。

如今,学历俨然成为一道无形的就业门槛,不仅影响求职者的就业机会,还将就业人群划分为三六九等。我们必须认识到,学历的高低,与一个人的能力大小并不能画等号。每个人都有其特长,真正的才能往往需要通过实践来展现,而非仅仅依靠一张文凭。用人单位以学历作为选人用人的标准,这一做法并不可取。


通知再次提醒我们,构建一个更加开放、包容的就业环境尤为重要,撕掉学历标签、打破就业偏见,既是出于教育公平,也是对社会公正的呼吁。



考公年龄放宽至40岁,是对用人观念的纠偏







新闻背景




近期,公务员招录的一系列变化引起广泛关注。多个省份在2025年省考公告中明确放宽公考年龄限制,上海、浙江、江苏、山东等4省份明确,部分招录条件年龄放宽至40岁;与此同时,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5年度公务员考试,也对2025年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放宽到40周岁以下。






南报




长期以来,35岁似乎成了职场的一道隐形门槛。这与公考普遍要求35岁以下所带来的参照效应不无关系。在今年的考公中,明确将部分招录条件的年龄上限放宽至40岁,无疑具有风向标意义。

年龄限制的放宽,是对以往用人观念的一种纠偏。从人才的成长规律来看,35岁正是阅历和经验全面丰沛的开始。工作岗位重在选贤任能,而“贤”与“能”和年龄并没有直接关系。我们期待以此次公职人员招录为起点,打破“35岁”年龄限制,促进更多有“贤”有“能”的求职者顺利就业。


是艺术突破还是昙花一现?AI画作尚需时间考验






新闻背景




近日,AI机器人“艾达”创作的画作《AI之神》在苏富比拍卖行以779万元人民币成交。这一事件在艺术界与科技界引发关注。







南报




从技术的角度来看,AI画作无疑是艺术创作的一次重要突破。但从艺术的角度来说,机器能否思考?AI艺术是模仿还是创新?对这些触及艺术灵魂的问题,仍有分歧和争论。有人提出质疑:这一高价成交的背后,究竟是艺术的“破晓”,还是昙花一现的盲目追捧?

我们理应为技术的进步而喝彩。与此同时,我们更要相信人类有足够的智慧,能在科技与艺术的交汇点上找到平衡。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更应以开放的心态,去拥抱AI带来的改变,至于新的技术能否带来新的艺术突破,不妨交给时间来检验。





南京日报微信公众号推出“南报8点评”栏目,每个工作日早8点上新,为您点评最新、最热的新闻时事,履行好全媒体时代主流媒体评论的使命担当。


内容来源: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君文
视频来源:瞭望;南方都市报
编辑:陈岑
校对:郑媛媛
责编:许琴

南京日报
中共南京市委机关报——南京日报社(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180003)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