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江苏工人报》头版报道了
淮安市总
产改“三大法宝”助企发展“续航添力”
一起来看原文!
↓↓↓
淮安产改“三大法宝”助企发展“续航添力”
全市、县(区)两级累计成立产业链工会联合会11个、产业链产改指导站11个,覆盖企业628家;组织劳模工匠服务队435人次,深入245个企业开展技术帮扶、技能提升等服务,帮助解决技术难题355项,帮助2487名职工提升技能水平……
这些,仅仅是淮安推进产改提质增效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淮安市牢固树立制造立市、产业强市鲜明导向,坚持高位推动,通过链企推进出实招、人才培育建平台、制定指南有抓手“三大法宝”,使“产业链”产改、工匠学院建设、企业产改得到落地见效,为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续航添力”。
链企推进出实招——
“产业链”产改,由“一枝独秀”变“百花齐放”
为做强“7+3”先进制造业集群,淮安在全国率先出台《淮安产业链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试行)》,重点打造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等市级以上7大产业链、县区20个产业链产改。推动“链长”企业做大做强、“链核”企业提质增效、“链员”企业提档升级,从“链长”企业的“一枝独秀”形成“百花齐放”的效应。
在建强工作架构上,坚持党建、工建、产改一体化推进,建立产业链党组织、工会联合会、产改指导站三类组织,构建思想教育、技能提升、科技创新、集体协商四大体系,建立协调会商、联系帮办、活动轮值、考核评估四项制度,推进产业链产改提档升级。市、县(区)两级累计成立产业链工会联合会11个、产业链产改指导站11个,覆盖企业628家;在人才培育上,出台《关于开展产业工人技能提升培训的意见》,构建“1+10+N”技能培训体系,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建立产业链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联盟等,创建了32个市级以上技能大师工作室、46个市级以上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在关爱方面,出台《关于做好城市困难职工多层次常态化帮扶工作的实施意见》等各类政策16条,建立产业链集体协商体系,就行业工资标准、劳动定额、奖金福利等进行集体协商,增强产业工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产业链”产改形成了一批具有行业特色和地域特点的工作品牌。如:洪泽区纺织“产业链”产改,依托纺织行业“党工联盟”,推动党工活力与产业活力同步释放;盱眙县龙虾“产业链”产改,形成集科研、种养殖、加工、餐饮、电商等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盱眙龙虾制作”作为专项职业能力考核项目被人社部纳入国家职业资格目录体系,考核规范被人社部职业技能中心予以备案;淮安经开区实施“链长”企业领航、工匠人才选培、资源共建共享、服务品质提升四大工程,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等等。
人才培育建平台——
“工匠学院”建设,人才由“工”变“匠”
素质是立身之基,技能是立业之本。淮安以工匠学院建设为抓手,并聘请全国劳动模范、大国工匠高凤林受聘担任名誉院长,成立淮安工匠学院和八个分院。构建“1+10+N”技能培训体系,主动对接企业需求,加大产业工人教育培训力度,助力更多产业工人由“工”变“匠”。
比如,江苏工匠、省产业教授杨新春和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先后在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高职院校分别建立了2个实训基地和劳模工作室,共计培养研磨、线割、放电、铣削等专业118批,共计3200多人次,培养高级技能人才(高级技师)60多人。
像这样的事例在淮安还有不少,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截至目前,全市技能人才总量达68.11万人,高技能人才总量达22.6万人。
同时,该市积极开展“劳模工匠助企行”专项行动,组建劳模工匠服务队,围绕淮安市7个优势产业集群和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新兴数字产业等3个先导产业集群开展技术服务、技能培训等服务,全市一大批劳模和工匠人才发挥技术专长和专业优势,通过技术帮扶、技能培训、创新攻关等帮助企业解难题、育人才、提效能,为助力企业赋能增效、推动产业提质升级作出了突出贡献。
其中,苏盐井神二分公司省劳动模范、江苏工匠张红光,针对食盐系统中碘含量在线实时测量的行业难题,他带队深入原料盐车间攻坚,实现食盐碘含量在线检测,提高了食盐质量的管控水平,年减少过程不合格品损失30万元左右。此外,他还针对普通食盐小包装装箱工序喷码及装箱质量依靠人工控制难度大的行业难题,研发制作了“十路小包输送智能在线集控测控系统”,替代人工对装箱工序关键质量进行监控,极大地减轻了职工工作量。此项成果为公司节省设备投入467万元。
截至目前,市县(区)两级劳模工匠服务队组织劳模工匠435人次,深入245个企业开展技术帮扶、技能提升等服务,帮助解决技术难题355项,帮助2487名职工提升技能水平。
制定指南有抓手——
企业《产改指南》,明方向定策略便操作
目前,淮安市“产改”试点企业已达705家,企业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抓什么、怎么抓、重点是什么?为此,淮安制定出台了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实操性的《产改工作指南》。
《工作指南》指出,企业除了要建立推进产改组织机构、制定产改计划、健全工作制度、强化经费保障、建立服务阵地、做好宣传推广、工会基础工作等之外,还对思想引领、素质提升、权益维护等5个方面列出详细工作内容。
其中,在素质提升方面,企业要进一步强化技能提升、技能评价、技术创新。比如,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搭建线上技能学习平台;要加大对一线职工和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对新入职员工开展岗前培训和现代学徒制培训,提升技能水平。在权益维护方面,《工作指南》列出了职工民主政治、劳动经济、安全健康、职业发展等4项权益。在劳动经济一项,对健全向一线产业工人倾斜的分配制度、建立“技高者多得”的薪酬激励机制、做好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等提出明确要求。
该指南围绕组织领导、思想引领、素质提升、权益维护、队伍状况等方面提出23项56个要点,让企业落实“产改”有了明确方向和工作抓手,为推动淮安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深走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来源:江苏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