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回来了,河南人该高兴吗?

文摘   2024-08-18 09:36   河南  

富士康(Foxconn),狐狸(Fox)和连接器(Connector)的组合,寓意为造出各种类型连接器。也正是借助于电脑连接器业务,富士康与戴尔、康柏、英特尔等大厂合作,实现了从120人的小作坊,发展到巅峰时期超过120万员工,横跨全球的超大型代工企业。

提及富士康,就不得不提郭台铭。郭生于1950年,祖籍山西省晋城,这也是回到大陆后,第一站选择山西投资的原因。郭台铭的父亲郭龄瑞,民国时期在青岛做巡警,随后因为时局变动随国民政府迁往台湾。

1971年,郭台铭依靠半工半读从中国海专这个非正式学校毕业,在那个动乱年代,台省与大陆一样,学历教育处于荒芜的状态。依靠这个不算学历的学历,郭台铭进入了一家复兴航运的公司,正是这段职业经历,让郭台铭看到美国塑料产业的发展。

在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的塑料模具产业已经相当发达,并广泛服务于多个重要的消费品和工业制造领域,比如汽车、家电、电子等。尤其是高精度数控机床、激光加工、电火花加工等技术发展,使得模具的加工精度达到了微米级别。

1974年,郭台铭在台湾省创办了鸿海塑料企业有限公司,10年之后又在美国设立分公司,命名为:富士康(Foxconn)。

创业之初,郭台铭依靠自己3年间微薄的工资收入,是无论如何也创办不了一家企业的。借助于岳父林百欣的帮助,郭台铭成功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随后郭能够打通两岸三地,也得益于岳父的帮助。

郭台铭带着他的创始团队来到深圳考察

在美国设立富士康后不久,郭台铭带着他的创始团队来到深圳考察,彼时,深圳刚改革开放不久,对所有外资持欢迎态度,但是台省对大陆投资却有着严格的限制,郭台铭不得不投资香港富士康,再由香港富士康出资在深圳建厂。

富士康早期员工

起初,郭台铭只是在深圳租了面积不到500平米的办公厂房,员工人数不到200人,这批员工当中就有日后立讯精密创始人王来春。

为了有足够的客户订单,郭台铭自己开车跑遍了美国32个州,最巅峰时期,全球每5台电脑,就有1台富士康的连接器。

郭台铭起步于电器的树脂模具,之后涉足连接器制造。源于对模具行业的谙熟,富士康积极积极改进模具的生产,改善良品率,并且借助于国际化优势,从日本引进先进的机床设备,生产世界一流的电子零部件。

我们现在对富士康的印象是组装工厂,富士康电子元器件设计生产能力当时在亚洲也是首屈一指,能获得戴尔、康柏、英特尔等大厂代工的机会,并非代工这么简单。

为了替客户保密,富士康采取各厂家生产相互隔离的措施,以保护各大厂的商业机密。时至今日,在生产保密环节,富士康依然是做的最好的。

随着代工零部件日渐增多,零部件采购成本降低,富士康得以最低成本反向购买生产设备以及生产原料。这也是与全球代工企业竞争当中,富士康能够以极低成本,极快的反应速度,以及极高的良品率“遥遥领先”的原因。

我曾去过一家刀具企业,企业有几千名员工检查刀头,每天生产几十万枚刀具。老板告诉我,目前国内没有一家企业能够一次性购买这么多刀具。

简简单单模具上打孔的工序,就能够养活好几家规模企业,可见富士康的规模优势有多大。据老板描述,仅模具生产,富士康员工规模就超过3万人。

如果说规模优势是富士康的制胜法宝,那么郭台铭的经营理念也同样影响着类富士康企业发展,比如立讯精密王来春。

王来春从21岁进入富士康,32岁从富士康离开,创办立讯精密,无论是管理模式还是经营理念,对富士康都是亦步亦趋。

郭台铭在富士康强调军事化管理,高命令、低关系以近乎专制的方式管理全世界的工厂。

目前富士康“车间管理”模式,依然是国内各代工厂争相效仿的对象。无论是生产计划的制订,还是产线的设计、设备的维护、物料管理、生产质量的管理、生产过程监控等都是行业的标杆。

然而这种管理模式也遇到的挑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逃离富士康,军事化管理、枯燥的流水线,近乎对人性的泯灭。

有个在富士康呆了几天的朋友告诉我,最受不了富士康“爱国教育”,还要喊口号,而且挨领导骂不能顶嘴,无休止的加班让他神情恍惚。

富士康的发展模式受到了挑战,过于依靠“人矿”的发展模式,似乎走入了死胡同。

于是,富士康宣布向“智能制造”转型,2018富士康以最快的过会速度成功登陆A股,成立了“工业富联”,并且全力冲刺,进入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领域。

2024年7月份,富士康宣布投资10亿元,在郑州建设新事业总部,重点推动新能源汽车整车、储能电池、数字医疗和机器人产业等项目。

新事业部主要包括管理中心、研发中心和工程中心、战略产业发展中心、战略产业金融平台、产业研究院和关键人才中心、营销中心、供应链管理中心等,将推动高素质人才转型。

在此之前,富士康已经与吉利、拜腾、裕隆等联手,成立包括汽车整车、零组件、智慧控制系统等零部件生产合作。富士康未来在电动汽车领域,通过提供制造服务、关键零部件供应以及整车设计与生产,来占领市场份额。

未来的郑州富士康不再是廉价劳动力的“人矿”,而是高精尖人才的培养后备基地,富士康未来将在郑州打造国际一流的新能源汽车高端化示范产线,还计划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布局发展固态电池产业,重点打造固态电解质、半固态及全固态电芯的研发和生产制造项目。

郑州真的挺不容易,虽然坐拥1300万人口,但是在新一轮新能源汽车抢夺战当中,并没有领先周边兄弟城市。合肥有蔚来,武汉有岚图,郑州并没有自己的新能源汽车研发中心。

如果说廉价的“人矿”能成为优势,真的太片面了,小米在北京工资比郑州还低,照样能招到工人。富士康未来能在郑州提供的研发,运营等岗位,是目前比亚迪,上汽等所给不了的。

目前郑州提供新能源专业高校有十余所,比如郑州科技学院、黄河科技学院、黄河交通学院、河南工学院、郑州财经学院等。覆盖了新能源汽车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服务工程等多个方向,旨在培养学生在汽车行业的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等,每年毕业生数量超过万人。

郑州的这些高校能够为富士康提供专业人才,比如中原工学院与富士康郑州科技园建立了校企合作平台,共同探讨人才输送及在职学历教育合作,这有助于富士康在内部专业技术人才培育、毕业生输送、在校生实习等方面建立全方位的合作关系。此外,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富士康郑州科技园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共同推进产教融合,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专业人才。

富士康回来了,可是也遭到质疑,是否为融资而来?是否像许家印、贾跃亭一样,造车只是个幌子,融资才是背后的目的。

有这样的质疑也很正常,多晶硅骗局、半导体骗局,新能源造车骗局更是比比皆是,比如香港某动力汽车公司,号称260亿美元建厂,骗取地方平台67亿元。

然而我们也看到汽车产业的好处,汽车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地方就业有着显著的拉动作用。例如,电动汽车制造商比亚迪的员工人数在2019年至2023年间增加了47万人,达到70万名员工,几乎是丰田员工数的两倍。此外,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发展,如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和电子设备制造商立讯精密,也分别增加了大量员工。

另外,汽车产业的发展推动了一系列技术创新,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技术突破和政策支持共同推动了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包括电池技术的改进、电动车辆性能的提升以及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这些技术创新不仅提升了汽车产品的竞争力,还为相关产业链带来了新的机遇,促进了产业的整体升级。

未来道路有风险,然而郑州就像上个世纪70年代郭台铭一样,选择一个快速腾飞的赛道,再出发。



高广银
历史不是表演,历史里有人付出了时光和生命,我们以此借鉴参考,照亮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