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同是转型时代的法律人
刘昕杰
“历史上一切动力发生在人,人是历史的中心,历史的主脑。” (钱穆语) 法律史也自应是法律人的历史。不过,当法律人进行历史回望时,往往更关注法律规则和制度的演进,容易忽略历史洪流中鲜活的法律人个体。
从法政的角度看近代中国,这是一代法律人移植西方法律文明,改革传统中华法制的时代。在思想大撞击、文化大断裂、社会大变革和制度大重建的背景下,法律人的责任无疑是沉重的:对外要收回治外法权,维护国家法权统一;对内要重建法政秩序,构筑现代法律制度。在这个历史变革的时代,法律的原理、制度和规则的演进已然获得了相当的瞩目。毕竟这体现了中国法制整体的变化与走向。但在宏观的整体变革之下,将目光转向这一演进过程中的人物体,尤其是法政人士,我们会发现法律史更加复杂幽微的一面:董康晚年的转变让人意识到法理派与礼教派未必真有那么泾渭分明;如新盐法一般带有明显的进步色彩并经有识之士多次主张,却最终束之高阁的法律恐怕也并非寥寥;从《洗冤集录》到建立现代法医学不是简单的断绝旧传统、拥抱新风尚的过程,其中有着中外学人不懈的努力。还原这些人物,不仅可以裁剪出近代法律转型的微观面,还能穿透时光的遮盖,去体会转型时期法律人的思想与抉择。
(图书随机附赠书签,赠完即止)
转型时代的中国“实如驾一扁舟,初离海岸线,而放于中流,即俗语所谓两头不到岸之时也” (梁启超语)。在这随时都有倾覆危险的“扁舟”之上,“两头不到岸”的法律人所面临的境况也空前复杂:既有古与今、满与汉、中与外等社会领域普遍的矛盾,也有法与政、名与实、知与行等知识领域的冲突。审视这些法律人在纷繁乱象中的抉择与作为,我们能看到近代中国法律人身上所共有的几项基本特质:
(文字以纸质版为准)
(图书随机附赠签章,赠完即止)
《法政逸史:转型时代的法律人》
刘昕杰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4年9月
IBSN:9787301353400
目 录
法政之间
1 当法律遭遇政治 王宠惠
2 学者还是官僚 史尚宽
3 法律不离社会 傅秉常
4 无法实施的法律 陈肇英
5 一生都作正确的选择 江 庸
6 因办案而转行 卢 信 余绍宋 戴修瓒
7 政坛不倒翁 许世英
法律人生
8 众说纷纭的 “她” 郑毓秀
9 三月司寇 林长民
10 率直出肺腑 罗文干
11 秦人风骨 焦易堂
12 戏剧人生观 陈顾远
13 不为做官为慈善 王元增
西法东渐
14 谁最先翻译了 《德国民法典》 马德润等
15 哪些人翻译过 《瑞士民法典》 曾志时等
16 《法国民法典》 有多少个中译本 马建忠等
17 苏俄民法如何译到中国 耿济之等
18 近代法学编书第一人 郭 卫
19 民国时期的法学四大刊 徐 谦 谢冠生等
中西之间
20 指纹法的学派之争 夏全印 夏 勤等
21 《洗冤集录》 遭遇法医学 林 几等
22 监狱改革的试点 杨达才等
23 法院改革的试点 李祖庆等
24 知新而温故 董 康
25 务实的历史法学 章太炎
26 新战国时代的新法家 陈启天
27 不做他国学者的法律试验场 周泽春
作 者 简 介
刘昕杰
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研究领域为中国法律史,集中于近代司法制度转型、中国民事法律制度近代化。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译著多部,主持整理“近代司法史料丛编”,主编集刊《法律史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