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Nat Mach Intell |田永鸿/陈杰团队开发AI算法实现通用病毒进化预测
学术
2025-02-02 23:41
江苏
在自然界,物种多样性与生物体内承载功能的蛋白质相互约束,这是因为蛋白质作为功能的载体决定了生物的性状,而这些性状经过选择压力筛选后形成了当下的物种多样性分布。从达尔文进化论角度来看,所有的进化都是基因适应环境的效应。
2025年1月17日,北京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田永鸿
教授、
陈杰
副教授指导博士生
聂志伟
、硕士生
刘旭东
在
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
上发表了文章
A unified evolution-driven deep learning framework for virus variation driver prediction
,
基于进化论视角重新审视病毒进化预测难题,提出了解决病毒进化两大本质问题的跨病毒类型、跨毒株类型的通用进化预测模型,为疫苗、药物的快速主动更新以及提高人类对于新发病毒感染的响应速度提供了强大工具,支撑和加速对于物种复杂进化机制的探索。
研究亮点:
(1)探讨了如何定制化蛋白质语言模型以适配进化预测任务,提出了定制化预训练策略和数据集,为蛋白质语言模型预训练与下游任务之间的权衡提供了研究新视角;
(2)从进化论角度凝练了病毒进化的两大本质问题,从而通过“微弱突变放大”和“稀少有益突变挖掘”两个创新设计实现了跨病毒类型和跨毒株类型的通用预测,实现了Science和AI架构的高度融合;
(3)突变所处相互作用网络的全面重建模块
(包含动态粒度注意力机制以挖掘motif模式)
以及提出的多任务焦点损失函数适用于蛋白质通用体系,可进一步拓展用于各类蛋白质性质预测及蛋白质定向进化;
(4)实现了不同尺度的病毒进化预测,未来可与疫苗和蛋白类药物设计流程相结合,有望显著提升设计效率和设计可控度。
突变是病毒进化的基石,不同病毒的具体进化历程各有其独特性,但是其共性在于最终的进化结果中几乎都是有害突变占据大多数。从整个进展尺度来看,即使有害突变与有益突变的比例会随物种和环境不同而有所区别,但是有害突变被认为总是远多于有益突变,即有益突变是病毒蛋白进化适应度空间中的极小子集。很自然地,有害突变的高发性使得同一个变异株内难以共存较多的突变,即一个变异株所具有的突变数量与原始型相比往往较少,仅有少数位点会发生突变。因此,研究团队将上述病毒进化轨迹凝练为病毒进化的两大本质特点:“少数位点突变”
(Few-site mutations)
和“稀少有益突变”
(Rare beneficial mutations)
。这两大进化特点导致了明显的建模难题,“少数位点突变”引起的分子内相互作用网络的变化相对比较微弱,这使得神经网络直接捕获是极其困难的,而“稀少有益突变”在数据层面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正负样本不平衡问题,这对于精准预测对于病毒生存至关重要的稀少有益突变造成了巨大挑战。
图1:E2VD模型架构。(来源:论文)
为此,研究团队提出了进化驱动的病毒变异驱动力预测框架E2VD
(图1)
,通过“微弱突变放大”和“稀少有益突变挖掘”两个创新设计实现了跨病毒类型和跨毒株类型的统一预测。核心组件包括面向病毒进化的定制化蛋白质大语言模型
(国产AI超算“鹏城云脑II”256张NPU支撑训练)
、突变所处相互作用网络的全面重建模块
(包含动态粒度注意力机制以挖掘motif模式)
以及提出的多任务焦点损失函数。
团队定制化的蛋白质语言模型以最少的340M模型参数量实现了最佳的预测表现,甚至超越了参数量为其44倍的ESM2-15B的效果,这进一步证明了定制化的预训练数据集和训练策略的有效性。随后,团队在各类关键病毒进化驱动力预测任务下比较了E2VD与主流方法,结果表明E2VD显著且全面超越其他方法,性能提升在7%-21%不等。E2VD被大量消融实验证明了对于病毒进化模式的精准捕获,包括对于不同类型突变的精准区分以及对稀少有益突变的精准挖掘。在与真实世界变异毒株对应的稀少有益突变预测实验设置下,E2VD将稀少有益突变的预测精度从13%提升至80%,实现了跨越式精度提升。
E2VD在跨越病毒类型和毒株类型时展现出强大的泛化能力。研究团队提出鲁棒且避免实验批次效应影响的突变所致病毒适应度变化评估指标,并以此评估了模型在同病毒类型的不同毒株之间以及不同病毒类型之间的泛化表现,在新冠病毒、寨卡病毒、流感病毒以及艾滋病病毒上展现出理想的泛化能力,始终超越其他方法,未来可进一步拓展至更多传染性病毒。
E2VD可用于灵活定制化组合以实现不同尺度的进化趋势预测。首先,E2VD可用于解释大流行内部进化轨迹,揭示毒株流行度背后隐藏的分子机制;其次,搭配虚拟深度突变扫描流程,E2VD可实现潜在高风险突变的精准预测,达到80%的命中率。除此之外,E2VD实现了对于大流行尺度的宏观进化轨迹预测,重现了病毒在真实世界中的进化路线,对病毒进化机制的解读提供理论性支撑。
该研究以进化论的视角重新审视病毒进化预测问题,发展了跨病毒类型和跨毒株的通用进化预测框架,有助于破解物种复杂的进化机制,提高人类对于新发病毒感染的响应速度。
凭借优越的预测表现和强大的泛化性,研究团队下一步计划将E2VD与疫苗和蛋白类药物设计流程相结合,以期提升设计效率和设计可控度。
文章转载自BioArt
病毒学界
中国病毒学论坛(www.virology.com.cn)负责管理并运营。主要宗旨:及时传递病毒学前沿动态,兼顾科普病毒病预防常识。
最新文章
Nat Mach Intell |田永鸿/陈杰团队开发AI算法实现通用病毒进化预测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卢洪洲团队发表论文抗病毒新药SHEN26临床II期疗效
PLOS | 新冠病毒N蛋白上R203M和D377Y位点的突变通过调控RIG-I-MAVS信号通路促进病毒复制的分子机制
新年首篇Cell | 博后邢立晓、青年研究员王欣玲第一作者报告ACE2受体诱导的冠状病毒刺突蛋白早期融合中间态构象并设计高效药物
Nat Immunol |赵金存团队揭示肺部新冠特异性T细胞的活化特征与保护作用
病毒学界给大家拜年啦!
NAT IMMUNOL|中国疾控中心刘军研究员揭示SARS-CoV-2 T细胞表位的免疫逃逸现象及相关的分子机制
JCB丨广州实验室徐涛团队揭示新冠病毒非结构蛋白 NSP3/4/12在病毒复制细胞器形成中的核心功能机制
厦门大学夏宁邵教授团队在《柳叶刀·感染病学》发表关于戊肝疫苗接种的述评文章
慢性丁型肝炎新疗法BJT-778获得FDA突破性疗法认定
Science丨细胞RNA与MAVS相互作用促进抗病毒信号传导
Small Methods|重大罗阳/山大二院王传新/张洪团队构建RECOGNIZER体系用于呼吸道病毒多重检测
Cell|高福院士团队揭示牛传播H5N1禽流感病毒的跨种间传播机制
hLife |从灭活苗到mRNA疫苗:不同技术路线如何塑造免疫记忆?
NC|兰兽研口蹄疫与新发病流行病学团队揭示非洲猪瘟病毒转录调控的分子机制
JVI | 吉大一院张文艳/李兆龙课题组揭示角蛋白家族成员KRT9协同GBP5参与调控RSV复制的分子机制
Nat Commun | 华中农业大学周红波教授等团队揭示禽流感病毒跨物种感染哺乳动物的新机制
Cell Discov︱北京大学陈雷课题组报道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二聚体的形成机制
接种实务指南丨美国免疫实践咨询委员会(ACIP)发布2025年成人疫苗接种计划
mBio | 张超课题组在KREMEN1受体广谱识别A族肠道病毒的分子机制方面取得新进展
Nat Commun | 王晓钧团队解析禽流感病毒蛋白NS2在促进病毒聚合酶适应哺乳动物宿主中的分子机制
系统总结复旦大学王鹏飞团队2024年10篇论文:在新发传染病防治领域取得一系列突破
《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了非洲猪瘟病毒转录调控的分子机制
Cell子刊 | 西湖大学张泽力等预先存在的记忆B细胞中鉴定了一种广谱抑制流感神经氨酸酶抗体
中疾控最新研判:近期流感病毒阳性率上升趋缓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博士后研究人员招聘启事(常年有效)
Nat Commun | 兰州兽医研究所科研团队利用纳米抗体发现流感病毒潜在广谱中和表位
Nature子刊 |卢洪洲教授研究团队揭示HIV在抗逆转录疗法不同时期的前病毒整合
Cell Host & Microbe | 魏伟课题组鉴定出人类肠道病毒全新受体
NC|山东师范大学何洪彬/王洪梅/侯佩莉揭示PBLD和Cedrelone通过激活NF-κB促进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的新机制
景志忠研究员主持《病毒学报》专题 |人兽共患病毒病——痘病毒方向研究
NC|余宏杰课题组在季节性流感的传播和进化领域取得进展
J Virol | 武汉大学徐可教授团队发现冠状病毒S蛋白抑制宿主细胞天然免疫的通用机制
Nature Communications | HA和NA共表达mRNA流感疫苗的设计和验证
Immunity | 德州农工李平卫团队揭示cGAS-STING 通路第二信使cGAMP跨膜转运机制
【前沿&进展】PLoS Pathog | 夏宇尘研究组揭示乙肝病毒cccDNA形成新机制
【年度盘点】复旦大学余宏杰课题组2024年度研究成果回顾
【升学&就业】浙江大学医学院刘越课题组诚聘博士后和科研助理
人工智能(AI)解析新冠病毒变异株的流行潜力和宿主嗜性迁移过程
Protein & Cell学者讲坛——中国病毒学的历史纵横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24年第38卷第6期推出了“虫媒病毒”重点专题
比幹生物助力港大周婕教授团队利用新型呼吸道类器官首次实现人类鼻病毒C型的连续传代及深入研究
PNAS丨尹鑫团队/王麟团队联合解析“准囊膜”戊型肝炎病毒粒子的形成机制
Adv Sci丨华中农业大学金梅林/张强团队研究揭示NEP S-S-S基序磷酸化在vRNP核输出中起关键作用
1月15日!智汇三亚!智聚全国抗病毒药物研发与病毒学研究新发展
江海飞/Stephen Russell团队开发基于巨细胞病毒的溶瘤病毒疗法
浙大二院钱文斌/杭州一院王世兵团队研究设计新型靶向CD47工程化溶瘤病毒
【前沿&进展】J Virol | 夏宇尘课题组发现SARS-CoV-2非结构蛋白沉默乙肝病毒 cccDNA转录机制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跨种传播全球肆虐!疫苗将如何应对?
研究揭示非洲猪瘟病毒感染早期自噬促进病毒脱衣壳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