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朱公赎子的故事,是一个充满哲理和教训的典故。范蠡,字少伯,春秋末期楚国人,是越王勾践的重要谋士,辅佐勾践灭吴兴越,功成名就后急流勇退,化名陶朱公,弃政从商,成为一代商圣。他的故事在《史记》中有记载,尤其是他赎子的故事,反映了他的智谋和对人性的深刻理解。
故事发生在范蠡辞去越国大夫的职位后,他选择隐居并开始经商,最终定居在陶地,因此被称为陶朱公。他的二儿子在楚国杀了人,被囚禁,范蠡本想派小儿子去楚国用金钱赎回二儿子的性命,因为小儿子从小生活在富裕环境中,对金钱不甚在意,能够舍财救人。然而,大儿子坚持要去,并以死相逼,范蠡无奈之下同意了大儿子的请求。
大儿子带着千金前往楚国,找到了范蠡的老朋友庄生。庄生虽然贫穷,但以廉洁著称,深受楚王和百姓的尊重。庄生答应帮忙,并告诉大儿子在事情办成之前不要多问。但大儿子不放心,又私自贿赂了楚国的其他官员。庄生利用自己的影响力让楚王决定大赦,但大儿子听说要大赦,认为给了庄生的千金白费了,于是又去要回了钱财。
庄生感到被侮辱,再次进宫对楚王说,大赦是因为陶朱公的儿子杀人,楚王为了他才大赦的。楚王大怒,下令先杀掉陶朱公的二儿子,再宣布大赦。结果,大儿子只能带着弟弟的尸体回家。
范蠡对此并不意外,他认为大儿子因为从小吃苦,对金钱过于看重,而小儿子则不同。他预料到大儿子的行为会导致二儿子的死亡,但他也认为这是天意,不必过于悲伤。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金钱的态度和价值观在关键时刻可能会决定事情的成败。范蠡的智慧在于他深知自己儿子的性格和对金钱的态度,而他的无奈则在于无法改变大儿子的决定。这个故事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法律和道德观念,以及金钱在社会关系中的作用。
范蠡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不仅在政治上有卓越的成就,在商业上也有非凡的才能。他的故事激励了无数人,成为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商圣,他的思想和行为至今仍有深远的影响。
可以看到,庄生真的很有实力,也不担心范蠡来报复,这样的人太可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