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道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他生活在五代十国这个动荡的时代,历经多个朝代,被称为“十朝元老”。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尤其是在与契丹的交往中,展现了他的智慧和策略。
冯道出身于耕读之家,年轻时品行淳厚,勤奋好学,善写文章,且能安于清贫。他的早年经历为他日后的政治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政治生涯中,冯道历经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朝,服务过十位君主,拜相二十余年,被称为官场“不倒翁”。
在面对契丹的威胁时,冯道展现了他的智慧和策略。天福二年(937年),契丹皇帝耶律德光遣使到汴梁,为晋高祖加徽号。晋高祖也为耶律德光献徽号,并遣冯道为使,出使契丹。冯道到达契丹后,耶律德光欲到郊外迎接,以示尊敬。契丹群臣谏道:“自古没有天子迎接宰相的礼节。”耶律德光这才作罢。后来,耶律德光赏赐冯道牙笏、牛头,这在契丹是一种特别的礼遇。冯道为此赋诗纪念:“牛头偏得赐,象笏更容持。”耶律德光大喜,有意将冯道留在契丹。冯道道:“晋朝与契丹是父子之国。我在两国都是臣子,在哪都一样。”
冯道在契丹两年,他将获得的赏赐都用来购买薪炭,还扬言道:“北地苦寒,我年老不堪忍受,所以早做准备。”好像是要永远留在契丹。他在获准归国时三次上表,表示愿意留下,被拒绝后又磨蹭了一个月,方才启行南下。冯道走后,每到驿站都要停留,用了两个月才走出契丹国境。随从问道:“别人能从契丹生还,都恨不能肋生双翼,您为什么还要住宿停留呢?”冯道道:“纵使急速返回,若契丹人真要追赶,也终究逃不掉。慢慢走反倒安全。”
冯道的这种以退为进的策略,不仅保全了自己,也为他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的智慧和处事圆滑,使他在五代十国这个乱世中,能够在多个政权中稳居高位,成为历史上著名的“官场不倒翁”。冯道的这种处世哲学和政治智慧,至今仍被人们所研究和讨论。
冯道的一生充满了争议,他的政治道德受到了欧阳修、司马光等人的质疑,认为他事四朝、相六帝,不能算是忠臣。但也有人如范质等人对他赞誉备至,认为他“厚德稽古,宏才伟量”,在朝代更迭中,始终保持着自己的道德和才能。冯道的一生,可以说是五代十国这个乱世中的一个缩影,他的政治手腕和生存智慧,体现了那个时代士人的无奈和抉择。尽管历史上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但冯道无疑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不可忽视的人物。
这个人以前没听过,又是一个逃跑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