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玉波和他的“黑道”江湖

文摘   2024-09-19 21:30   安徽  

信息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茭瓜念书那会儿,真是玩心不退。如今想想,学校里老师教授过那些知识的条条框框,点点滴滴,能够烂熟于心,始终铭记的,确是少的可怜。

要是真讲真,政治课老师讲到人生理想信念的时候,讲的人生在世,实现远大的理想抱负,展现人生价值,无外乎也就三条道,分别是人生的“黑道”“红道”和“黄道”。

这个近乎带着八卦的戏谑之言,在记忆深处倒是非常清晰。

所谓“黑道”,不是参加或者领导带有违法性质的相关组织,指的是一个人通过念书识字写文章,饱读诗书,喝了一肚子墨水之后,走上艰辛而又漫长的学术研究之路。讲白了就是学人。

大家伙都知道,做学问有个前提,那就是当事人必须要有学问。需要念大学、念研究生,眼里出、心里有还要手里勤,要是能够取得某个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毕业之后,有了专业基础的加持,做学问也就有了相关本钱。

据一位在大学教书的朋友讲述,一个人取得学士学位、硕士学位或者博士学位,离校之前一般学校会搞毕业庆典,通过举办仪式的方式,对学习结果进行表彰,以期激励更多学生奋发向学。

也是因为取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的学生,参加毕业典礼穿着的服饰大体上颜色是黑里透红,后来的人于是就把高学历,做理论研究的学者学人,走的这条学术人生之路叫做“黑道”。

这条“黑道”,从学者自身的角度来讲,要是从学术研究的人自己嘴里讲出来,多多少少带着自谦甚至是自嘲味道。当然,从色彩上看,带着褒义的同时,也带着相当成分的无可奈何。

毕竟,学术研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原创贡献性的质效研究成果,需要呕心沥血,花费一个人甚至是一个团队相当的时间和精力。比如,当年的“黑道”这个话从教授政治课程的老师嘴巴里讲出来,显然表达的也有这方面意思。

要是从这样一个层面上看,2024年9月18日官宣被查的教育部原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杜玉波,这只副部级教育虎,他的人生仕途发展演进的逻辑里,走过的历程,可能就是所谓的“黑道”。

1975年,时年20岁的杜玉波入学北京工业学院光学工程系光学仪器结构专业,成为那个时代的大学生,毕业之后留校,先后担任过辅导员、团总支书记、学院团委副书记、书记;1989年出任北京理工大学党委组织部部长。之后,杜玉波跻身党委常委班子序列,担任过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党委常务副书记等职。

后来的杜玉波,仕途发展迎来机遇,转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书记,明确为副部长级,后来在该岗位上转为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

作为高校出生的学院派,从公开的信息上看,作为教育系统官员,杜玉波的身上贴着“学而优则仕”的鲜明标签,该是那个时代的学界的牛叉红人了。

搜狗百科显示,杜玉波出版多部学术著作,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在全国核心期刊发表50多篇,多篇文章被《新华文摘》转载。主持和参与完成省部级以上重点研究课题近20项,获得各种学术奖励30余项。

要讲学术研究这个事儿,茭瓜这个种地的农民,和它似乎太远了,这个中间的距离,要讲隔着一条大河、一座高山,甚至是隔着千山万水似乎也不为过。

但是有一点比较明确,那就是能够做学问,并且取得相关研究成果,在艰辛的学术研究之路这条“黑道”上能够走下去的人,别说多远了,都不会是一般人。

比如,这个刚刚被查的杜玉波。

教书做学问,这条人生的“黑道”,杜玉波曾经走过,并且从他的相关学术著作成果上看,走的还不赖。因为他出过不少专业著作,写过不少文章,也主持过不少重点领域的科研研究。

乡间百姓的话语表达里,要是讲一个人走了不归路,丧失了底线,直到撞到了南墙才回头,经常讲那是一个“一条道走到黑”的人。要是从这样一个逻辑上看,恐怕这回落马的杜玉波,在学术人生的“黑道”上,他走的还不够,要不是仕途多次转岗,或许他的人生之路,会是另外一个样子。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看到了,相关学术研究的“黑道”之路上,少了一个大V,多了一个官员;少了一个老师,多了一只老虎。

杜玉波和他曾经的“黑道”江湖,如此而已,令人唏嘘。

九月茭瓜
涵养廉洁文化,关注九月茭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