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昨天止跌反弹,成交量1.1万亿,略微放大。
连续两天的文章,我们都分析到,连续急跌不可持续,在供应快速释放后,短期倾向于反弹。因为供应衰竭了,所以,不需要太多成交量就可以拉动反弹。昨天正是这种情况。
接下来,随着反弹进行,我们需要看到成交量的跟随放大,越往后成交量越重要,如果还是成交量不足,那么,就容易导致弱反(弱反是减仓时机),甚至重回弱势阴跌,那么,我们就要改变策略。目前看,还到不了那一步,因为昨天下午就略有放量,且有些方向,反弹力度还不错,成交量也是放大的。
为了避免大家一遍一遍地重蹈覆辙,我们再一起回溯下这次调整。
你可以发现,这一波走势,最难的,最煎熬的,最关键的,就是这三根阴线。一旦你在这三根阴线之后再去所谓的“控制风险”,很容易做反:
现在的市场,在抖音等新媒体的影响下,加上量化规模越来越大,生态早就变了,剧烈波动是常态,涨跌都很快,人的情绪更加激烈,更容易追涨杀跌了,且追涨杀跌的危害更大了。(说到这里,我建议大家日常不要看抖音关于股市的内容,可以说大部分都是追涨杀跌的,会放大你的情绪)
如此,一年下来,最赚钱的时候和最容易亏钱的时候,都是极少数的几根线,其它时候都可以忽略不计,因为对你的净值影响不大。一旦你错过了快速赚钱的几根线再去追涨(比如去年9月24日-10月8日的6根阴线),或者你在快速下跌的几根线后再去美其名曰的“控制风险”,赚钱的波段你会完美错过,而回撤的波段你一次也跑不掉。如此,一年下来,你的收益率会非常平庸,甚至很差。因为你过度的趋利避害,反而导致了“追涨杀跌”。
很多人就是一次又一次掉入这种情绪轮回的陷阱中,死不悔改!
我再重复一遍:一旦你错过了快速赚钱的几根线再去追涨,或者你在快速下跌的几根线后再去美其名曰的“控制风险”,赚钱的波段你会完美错过,而回撤的波段你一次也跑不掉。
所以,重要的位置要做对决策,最起码不能做反,剩余的时候不要绷那么紧,自然而然就好。
恰恰相反的是,很多人,在关键的几根线做不对,甚至做反,追涨杀跌,而日常的小波动却吹毛求疵,抓小放大,情绪紧张,能好吗?
本质,这也是缺乏长期主义思维的体现。
从风险控制的角度来讲,我对风险的看法,和很多人(大众)是相反的。
大众认为,下跌是风险,越跌风险越大(情绪化),而我认为,越跌风险越小。一旦你理解了供需格局,能从波段的角度看市场,确实是集中供应释放后,短期的风险是降低的(注意短期二字)。
也就是说,在所有人都相信某种东西有风险的时候,他们的规避意愿通常把价格降低到完全没有风险的地步,广泛的否定意见可以将风险最小化,因为价格里所有的乐观因素都被消除了。而当人人都相信某种东西没有风险的时候,他们的乐观意愿反而把价格疯抬至蕴藏巨大风险的地步。最大的投资风险存在于最不容易被觉察到的地方。大家都认为有风险的时候,反而风险消失了。
好好品上面的话,接下来的策略,三条:
1、成交量依然是最为重要的,我们希望看到随着反弹,成交量温和放大,从而判断是强反还是弱反,决定什么时候卖出。
2、大方向还是科技成长,昨天最强的也是科技成长,我自己会专注于这个方向,尤其是年报有超预期可能性的,我今年做减法,不会什么都做,而是更加专注。
值得一提的是,科技利好不断。昨天CES大会,英伟达等公司传出不少利好,关于AI+、自动驾驶、机器人等,内部也是,昨天盘后国办、国务院、工信部又发了很多文件,应接不暇,很多都是利好新质生产力的。我们不是看利好炒股,讲这些,是为了让大家理解产业趋势和时代趋势,理解政策方向。
3、切记我反复给大家讲的,波段情绪周期从不说谎,无非是早两天晚两天的问题:下降段→情绪冰点→上升段→情绪高潮→下降段。
用波段思维看市场,不是说每一次都对,也不是说每一个波段都能把握好,而是说,当市场发生的调整,如果你犯了第一个错误,就不要再犯第二个错误。也就是我经常给大家讲的次生错误。次生错误,才是坐实亏损的根源。
那么,请问,什么是第二个错误?什么是次生错误?
知道的,可以写在留言区。
我的书,就是我的心路历程,希望能让你能少走弯路: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及观点仅为记录个人交易思路,不涉及任何与个股有关的分析和推荐,不提供任何投资咨询服务,不作为投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