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有个事闹得沸沸扬扬:一个员工离职,公司竟然要求她把个人微信号的密码交出来!
理由是:她用了这个微信号跟客户沟通了六年,里面有大量客户资源,离职后得给公司。
可是员工也很坚决,微信号是她的,密码绝不外泄!
不少网友看了都表示气愤:“工作是工作,微信号是个人的,不能因为是工作用的就成了公司的财产。”
事情看似只是个微信号的归属问题,但背后其实折射出不少公司和员工的纠结。
公司那边觉得,这个微信号虽然是员工的,但毕竟上面的客户资源是公司给的,员工离职了,客户还得有人跟进,这个微信号他们觉得就该留下来。
公司的逻辑其实也简单:维护客户关系是一件“交接要紧”的事儿,不然这六年搭建的客户信任可能就毁于一旦。
可是从员工这边看,问题也不简单。
微信号是她的,里面不光有工作的客户,还是她生活的一部分,好友、家人、私人信息一大堆。
她用了自己的微信号去做工作,已经是贡献了自己的资源,凭什么要把它全部“奉献”出来?
更别说,这些年,公司从没提供过专用工作号,员工觉得这是公司没做好管理,应该怪公司。
其实很多人不理解:员工离职,公司凭啥非得要微信号?
在大多数人看来,职业道德无非是尽心尽责地完成工作、保障公司的利益,但是并不代表就要无条件交出私人资源。
在职期间,用私人微信号服务客户已经是情分,离职后更没有理由交出密码。
再从法律上看,这事也站不住脚。
微信号是属于个人的,除非入职时签了协议,比如明确写了“使用私人微信号对接的客户资源,公司可以调取相关信息”。
否则,公司即使能接管客户资料,也不能要微信号密码,毕竟里面是个人隐私。
很多网友吐槽公司“贪心”:既然微信对接客户这么重要,那一开始就该给员工配个“专用微信号”,而不是等人要走了才要求把个人号留下来。
要避免这些问题,公司的确需要在管理上改进,而不是等到员工离职才慌张失措。
对公司来说,首先得有完善的交接机制,可以在员工入职时明确客户资料归属问题,不该含糊其辞。
给员工提供一个专业号,这样员工和公司都能安心,也不会出现后来“讨要密码”的尴尬。
其次,应该尊重员工的数字权利,离职后,应该通过合法、合理的方式完成客户交接,而不是想着直接拿到人家的私人账号。
而对于员工来说,最好能在入职前了解清楚公司对客户沟通的要求,如果公司并没有提供专用号,就该与公司讨论一下账号归属的处理方式。
如果实在不方便换号,那至少可以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间做一些界限划分,提前沟通清楚,以免日后发生不必要的纠纷。
其实,真正的职业操守是双方的,公司不能随意打员工隐私的主意,而员工也不应离职就一走了之。
把自己的工作完成好,做到无愧于心才是真正的职业操守,和微信号密码没多大关系。
我们要看到,微信号归属问题,是随着数字化办公时代才出现的新矛盾。
如今工作和生活的边界越来越模糊,职场双方应该更多地在尊重彼此的基础上协商解决,而不是只强调自己的立场和利益。
希望通过这件事,职场双方能都反思一下:公司不要再打员工隐私的主意,员工也可以在离职时配合合理的客户资料交接。
未来的职场关系里,大家都能互相尊重,少些“强制索要微信号”的荒唐事,多点理解与人性化。
点击这里关注我,记得星标哦~
推荐阅读:
1.我老公45岁从没交过社保,问社保局,说交20年能领1500块钱,我一算要支出18万元,划算吗?看了专业人士的答复,瞬间觉得太划算
2.老婆前同事说要借我们的房产证,去抵押贷款50W,我老婆二话不说就答应了。我一气之下,揣着房产证离家出走,老婆一天打72个电话骂我
3.舅舅打电话问:你每月工资有 14000 元,为什么不能每月给你妈妈 2000 元呢?我顿时愤慨,因为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干涉我家
4.同事一个月请了三次丧假,结果领导说:你家亲戚死光了?然后同事就给了领导一耳光!我们上去拉偏架,最后领导被揍的鼻青脸肿,还降职调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