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方学校初中部八(七)班潘振铭同学以十四岁的青春之姿,迈入了人生新的阶段。在过去两年初中生活中,他经历了显著的成长与蜕变,不仅文学鉴赏能力有了很大提升,还学会了高效的时间管理技巧,不断保持着自我驱动力。
这一切的变化,得益于学校与老师们的悉心指导与陪伴,满足了学生内心深处的“自主感、胜任感和归属感”,为他的青春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潘振铭妈妈为孩子在大方的变化感到自豪,在她的眼中,孩子正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步伐,迈向属于他的璀璨未来。
潘振铭一家人。两兄弟目前都就读于大方学校,弟弟在小学部三年级
今年5月,学校为孩子们准备了一场隆重的“青春礼”活动。当我看到孩子迈入“青春之门”,接过“青春卷轴”的那一刻,突然发现孩子十四岁的花季已经悄然而至。告别了儿童时的稚嫩与懵懂,告别了小学时期的青涩,孩子不知不觉已经在大方初中学习和生活了两年时间。这两年中,他有了很多让人惊喜的变化。2024年初中部十四岁青春礼
第一点变化,我感受到了孩子细腻的一面。孩子在小学的时候,不太喜欢去看那些抒情内容的文学作品,更喜欢推理性、逻辑性强的书籍。但在初中的两年里,我发现孩子越来越喜欢看一些名家的文学作品。记得前段时间学到《骆驼祥子》的时候,孩子就多次回家跟我分享里面精彩的片段,并推荐我去读一读。还有老舍和朱自清的一些文章,他也很喜欢把里面觉得写得好的部分分享给我们。潘振铭在课堂上
我发现,他写文章开始运用大量的细节描写,比如人物的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等等。也会把一些他在课外书里看到的优美语句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这让我感受到孩子的内心开始变得细腻起来。我想,这得益于在初中两年中语文学习中的熏陶和锻炼。第二点变化,发现孩子在学习和娱乐的时间管理上,更有计划性和控制力了。以前周末回家写作业,有时需要用到平板电脑来查资料,但往往查着资料,可能就会被上面的一些其他娱乐内容吸引过去,导致用电子产品时间过长,学习效率也不高。我们经常需要提醒他,有时候还会因此而发生一些矛盾。但是近一年来,感觉他对于自我学习和娱乐之间的这个平衡度把握得更好了,更能知道主动去规划自己的时间和安排。周末写作业,他依然还是会用到平板查资料。但有一次孩子跟我说,他在平板上下载了一个“番茄ToDo”的软件,这个软件可以帮助他去管理好自己使用平板的时间。比如说他在查资料的时候,就把这个软件打开,这时平板就只能够使用指定的学习软件,其他的游戏、视频等是不能打开的。他说这样就可以更加专注地写作业,不会被其他内容所干扰,学习的效率会更高。学习完了以后,再安排时间来休闲娱乐。孩子能主动去想办法自我约束自己,让我们家长感觉很欣慰。孩子也和我说,他觉得如何去平衡学习和休闲娱乐之间的关系,这种能力是应该自己去学习和掌握的,而不是总要依靠家长或者老师的提醒。我很支持和认同。第三点变化,是觉得孩子的学习内驱力在这两年一直都保持得很好,而且越来越处于上升的一个趋势。爱德华·德西和理查德·瑞恩博士,根据以往30多年在内在动机上的研究,归纳得出了“自我决定论”。也就是所有的人持续有动机做一件事情,必须满足三大心理需求:自主感、胜任感和归属感。这一直是我非常认同的动机归因理论,带给我们父母一个重要的启示:孩子要能够持续有内在动机做一件事情,一定是源自于他的“自主感、胜任感和归属感”同时得到满足。对于学习来说,也是如此。虽然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也比较注重满足孩子的这三感,让他保持对学习的一个持续动力,但孩子上了中学以后,在家的时间是比较有限的,大部分的时间还是在学校里。所以,孩子在初中这两年能够保持在学习上有持续稳定的内在动力,还是得益于在大方学校,老师和同学们给了他这三感的满足。在“自主感”方面,学校给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在英文课上,英语老师会经常把孩子们分成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准备一个主题演讲或者是英文话剧表演。这需要孩子们自主地去分工查资料,经过讨论完成这个任务。我经常会看到孩子回家以后和同学们进行网络小组会议的讨论,自己在网上查找资料,自己制作PPT等等。这种教学方式给了孩子们很大程度的自主学习空间,调动了孩子们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乐趣。还有在语文的写作方面,语文老师也经常会布置一些周末或假期让孩子自己动手实践的作业。比如有一次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杀鱼、把鱼做成菜品,体验这个过程后把它写成一篇文章,但是怎么写是可以让孩子自由发挥的。当时孩子写的一篇《鱼和我》的文章,让我感到眼前一亮,最后还很荣幸地被选上《楚才报》刊登。聊聊“胜任感”。当初五年级升六年级时,我就听过初中部赵益清校长的小升初宣讲,赵校长是一个对教育很有热情又务实的人,大方的教育理念与我们的家庭教育理念很吻合,因此,我们毫不犹豫将潘振铭转入大方小学准备直升初中。小升初时,作为家长,我动过念头将孩子转到名气更大的“牛校”,但孩子不太愿意去,他觉得那是尖子生扎堆的地方。最后,我们还是尊重了孩子的意愿,选择直升大方初中。回顾这两年在大方初中的学习和生活,我们很肯定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孩子在大方初中能更好地保持在学习上的“胜任感”,并且始终名列前茅。潘爸爸和班上同学们
有时也会听孩子回来分享说,在数学课上,赵老师告诉他们,课程上的内容主要是讲给这一部分内容没有弄懂,没有掌握的同学们听的。如果已经掌握了这一部分内容的同学,可以去自主做更有难度的一些题目。老师在学习上给予孩子们自主选择权,能够让孩子选择和自己能力相匹配的学习深度,这也给了孩子很大的“胜任感”。还有“归属感”。大方初中的老师们都很年轻,在年龄上和孩子们就没有太多的距离感,在课堂之外,老师都是孩子们的大哥哥大姐姐,跟孩子们的关系非常好。经常听孩子回来说,他跟赵校长在一起聊天,除了讨论学习方面的事情,还会一起讨论人生价值、人生理想等宏大话题,感觉老师就像孩子的一个知心朋友。孩子说语文屈友兵老师让孩子们称呼他“屈哥”。还有班主任谭静老师、历史石广琴老师、道法宋田田老师也像孩子的大姐姐一样,无话不谈。我们经常听孩子回来分享和老师之间交流讨论的趣闻趣事。老师和孩子们之间这种平等、开放的交流方式,能够给孩子带来一种强烈的“归属感”,让孩子因为喜欢老师而喜欢这个学科,进而更喜欢这个学校。孩子所在的班级也是一个非常和谐友爱的集体。同学们多才多艺,互帮互助,很少出现矛盾。这种班集体的“归属感”也给了正值青春期的孩子更稳定的情绪状态,不会被其他事情所干扰和内耗,让他们能够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习生活中。青春是人的一生中最美好的时期,是从毛毛虫蜕变成蝶的一个过渡期,是畅想未来、厚积薄发的人生新篇章。愿孩子在十四岁的青春花季,步入青春门,走好人生路,从此踏着青春有力的步伐,怀揣梦想,勇往直前,去追寻自己的星辰大海!您和大方学校是怎样结缘的?欢迎留言分享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