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方↓小卡片关注
大家好,我是白哥。
在吉隆坡,看到很多不懂餐饮的老板靠着做餐饮赚钱了,我真是人都麻了。
再也不相信瞎努力了。真的是做成一件事,做成一件事,除了个人的能力和努力外,还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蒙上了就对了。
如长者所说,“一个人的命运啊,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是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啊。”
一、满足客户需求,就是商机。
今天逛了四个商场,看了大概三十多家店,主要是日料和韩餐。
忽然的感触是,如果这个满足很容易,那就没啥壁垒,你只能不断的卷、不断的拼成本低。
解决客户问题,就是商机。
但这个问题容易解决,那就没啥溢价,你只能不断的卷,恶性竞争。
之前和娇姐聊天,她说新开的店盈利也赚钱,但那不是她想要的模式。
对她来说,开一个店赚钱不难,难的是要解决供应链上的很多问题,创立一个可以连锁的新品牌,新品类。
符合马来西亚市场的。
虽然难啊,但还是有机会。她的店在老城区中国街那边,是个小的火锅店,本来吧也不是火锅店,是做螺蛳粉的店。
但之前收了一批火锅店的桌子,刚好就放到店里去了,延伸出了一个新的产品,就是螺蛳粉火锅。
但你别管啥火锅吧,在她那一片就没有。而这个地方呢,又有超级多的游客和老外,大家就对火锅感兴趣啊,卖的又不贵。
晚上十二点了,店里还满满当当的。夸张的很。
二、马来西亚的日料市场牛逼惨了。
今天出来看市场。按照3万步的打算来考察。看了柏威年6楼的日料区。
寿喜锅生意最好,排队最夸张。
就在马来西亚和泰国,我发现普遍大家对日料的接受程度更高,市场空间也更大,在口味上来说,受众也更广泛。
整体来说,吃日料的性价比比中餐还是划算很多。
中午走一圈下来,从10楼逛到负1楼,除了海底捞和太二在排队以外,就是日料在排队,排队最多的就是寿喜锅。
生意太好了,今天周一啊。
里面很多马来人在吃,排队的也很多,盛名之下无虚士,生意好一定有它的道理。
主打的是牛肉和鸡肉。
整体价格也算比较实惠,对比在国内和曼谷,这个价位算是便宜的。
转头又去了另一家,在马来西亚有两家分店,这一家呢,是下沉式的自助日料,90多马一位。
前菜、烧物、天妇罗、寿司、乌冬面、煎物、常见的基本都有了。
生意很好,限时两小时。 除了牛肉口感不好,其他都还算可以。
口感、沾料、原材料方面,几乎日料店都大差不差,有些食材都是供应链通一配送的,配方都是一样的。
如果说不一样的话,就是原材料的用材新鲜程度和品质不一样,再有就是看你门店的位置和受众群体。
然后产生的差异化,店里有没有师傅。
用的预制菜还是新鲜现场制作,差距也就在这里。
走走吃吃,看产品看客流看受众看价格看地段。
我只想说一句,中国的日料真的没有马来西亚的发达,不管各方面,都还差一些。
其实你看吧,在泰国也好,马来西亚也好,这些地方都很接受日本文化,包括日本的美食也是一样的。
就今天去的满家乐,日本人和韩国人多的要死。而且日料店开的密集程度那叫一个高啊。
有些店都开了十几年了,故事也有,味道也有,算齐活了。
在这边人家包容啊,反观在国内,日料起步还是晚了很多,而且价格一点都不便宜啊。
马来西亚吃日料,就是正常老百姓的大众消费,都吃得起,也不贵,吃起来没啥负担,那自助日料吃的撑肚皮。
也快乐的很啊。
三、未来十年,我看好餐饮出海
为啥呢,最近餐饮我也考察的挺多的,中餐、西餐、马来餐、日料、泰餐等等吧。
我就觉得说吧,不管说做啥,你都得考虑你做的这个事到底是顺势还是逆势。
就拿在中国来说吧,20、21年开店不是逆势,那是顺势。
海底捞、太二、马记永、陈香贵、等所有大品牌、小品牌都在开新店。因为中国疫情控制的好,大家看好未来。
什么叫逆势?
大家都在关店,你在开新店,这叫逆势。
你的店亏损严重,还开新店,这叫逆势。
事实上20年下半年、21年很多餐饮老板的生意很好,好到总排队,客户天天抱怨门店面积太小、数量太少。
好到餐饮老板们每个月利润很好。很多投资人、餐饮老板都很乐观。包括我身边的餐饮朋友,没几个悲观的。
转折点是22年,很多餐饮人顺势关店,这一年我有一个朋友在深圳,4月1号以后,他一看不对劲,毫不犹豫的关了新开的四家店,这也叫顺势。
因为22年海底捞也关了几百家新开的店,大家都在关店,你也关店,这也叫顺势。
21年的势和22年的势走向不同,老百姓确实没本事判断拐点在哪里,假如大家有这个本事,还开个屁的饭店?
去当神棍了都,给人算命叫人不要开餐饮,说不定做这个还能赚钱。
那今年呢,我尤其看好马来西亚的餐饮市场,其实也很简单。我自己身处马来西亚,大量的考察和观察。
马来西亚人做的东西太他么难吃了。
那你说这么多人,吃饭是刚需,尤其是年轻人,不可能天天在家做饭,也没这个条件。有钱没钱总要吃饭,有钱没钱总想偶尔吃顿好的。
餐饮现在竞争激烈(其实一直激烈),但你口感好一点,找到更大的受众群体,做好差异化,就是看到马来西亚的美食真没中国那么多。
差老远了。这些消费者吃腻了本国的菜,慢慢回归更新鲜的需求上来,哪怕是偶尔吃一顿,这个需求也是巨大的。
那这个里面就有很多可以选择的品类了,不止中餐,也别思维太局限,只想着做中餐。
光厨师啥的,签证啥的,都麻烦的要死,而且成本还高,最好能找去厨师化的,傻瓜式操作,是个人上来就能做的那种品类。
真的,就不错。
我说这话,估计要有人喷我了。但你喷之前,是不是先来看看市场,我一直说出海出海,就是因为它很多东西就是不一样啊。
趋势等你看到的时候,已经不是趋势了。时代红利就是,但凡你用一点力,那都不叫时代红利。
老百姓不可能走到大趋势前,只有少数人能做到。
那我们是不是要争取当那少数人,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我是出海白哥,目前做了两个出海社群:马来西亚和泰国。
有550➕的创业者群友,涉及行行业业。
最近在考察马来西亚的餐饮市场,看的比较多的是日料、中餐、小吃。
有很多不方便放在公众号的,我会发在朋友圈。
关于搞钱案例,出海考察思考心得,关于创业资源和自媒体,我都分享在朋友圈。
扫码加我微信,围观朋友圈。(备注:“出海合拍”通过好友)
PS.
有在马来西亚做日料的朋友可以认识交流下,包括配套的供应链也可以联系,交个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