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业大学暑期实践团队深入王朗保护区探访大熊猫栖息地

旅行   2024-08-15 11:01   四川  
为进一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青年节对全国广大青年寄语精神,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追踪大熊猫!——生态研学课程研发”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于8月1日至8月10日,在四川省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了为期10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本次实践旨在通过对野生大熊猫栖息地的探查与研究,为当地的生态研学课程研发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推动科普宣教的发展贡献大学生的青春力量。“追踪大熊猫!——生态研学课程研发”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由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修复生态学专业的3名博士生及2名硕士生组成。

亲历生境,感悟生命
在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团队成员十天来每天翻山越岭,以点带线,从栖息地生境到活动线路,从大熊猫的食物获取到排泄全方位立体化,观察记录大熊猫的活动痕迹,并根据不同方位、不同海拔及物种组成为生态课程研发合理规划了4条研学线路。此外,团队成员还与保护区内的科学研究人员进行了多次深入访谈,了解当前保护区生态保护及大熊猫科研工作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并积极发挥研究生的专业优势建言献策。
通过多日的访谈及实地探查,团队成员深感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作为生态学科的研究生,正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奋斗者,大家深刻意识到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根基,保护好绿水青山,不仅仅是为了大熊猫这样珍稀物种的生存,更是为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队员跋山涉水寻找大熊猫活动痕迹

大熊猫粪便、大熊猫取食痕迹

规划研学,雕篆精品

在实践过程中,团队坚持以课程研发为抓手,以追求卓越为目标。为充分发挥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亚高山特色植物区系和丰富的保护动植物的巨大优势,实践团队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致力于以大熊猫为中心,以大熊猫栖息地同域动物及植物为双环,建立“一心双环”的研究体系,以追求生态学专业研学课程的精品化和专业化。
同时为进一步提升研学课程的科普性及推广性,团队成员通过分析此次野外实践的数据和访谈记录,后续,团队将从科学、趣味、实践、专业、技能等多个方面,继续设计打磨该研学课程,为求通过这些课程,授课同学能够快速适应研学,自主钻研生态知识,进而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在内心扎根。

裂唇虎舌兰、长叶绿绒蒿

珊瑚菌、豹猫足迹(疑似) 

亲历实践,传承理念

本次实践团队中,有5名来自学院修复生态学研究生党支部的党员,大家也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将专业实践与支部建设有机结合,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让党旗飘扬在王朗的大山中,践行着北林红绿相映、全面发展的理念,将精彩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让青春之花绽放在大好河山里!

经过一段时间与大自然的亲身接触,团队成员们纷纷表示,此次暑期实践活动,不仅仅是一次暑期野外调查,更是一场生态教育的洗礼。大家更加认识到生态保护工作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同时也深刻感受到作为研究者和未来生态保护工作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作为新时代青年,大家也将致力于生态保护的研究与教育工作,为社会公众宣传生态文明的理念与知识,做好科普宣教工作,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自己智慧和力量。

 实践团队与向导合影

此次“追踪大熊猫”的暑期实践活动,不仅为团队的科研工作注入了新鲜动力,同时也为生态研学课程的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正值全国第二个生态日的到来之际,相信随着未来科研成果和研学课程的推出,一定会有更多人加入到生态保护的队伍中来,在守护绿水青山,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道路上勇毅前行。 
图文来源:曲晨晖、宋成功、柳思雨、孔艺文、王丽萍

大熊猫国家公园王朗站
王朗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65年,是全国最早的四个以保护大熊猫为主的保护区之一。保护区地处岷山山系腹心地带,属全球生物多样性核心地区之一的喜玛拉雅---横断山区,保持了典型的自然生态系统,其多样性、稀有性、代表性、原始性名扬中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