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 | 浅议新时代国有企业如何优化创新生态 —— 以泸州老窖集团为例

文摘   2024-11-30 17:49   内蒙古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这一新要求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创新本质和生态优化的深刻洞察,为国有企业以改革促创新促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国有企业建设具有的前瞻性和有效性创新体制机制,不断优化开放、包容、可持续的创新生态,已经成为应对全球化竞争和技术变革挑战的必然选择。本文以泸州老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泸州老窖集团”)为例,就国有企业如何在新时期优化创新生态提供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从优化创新生态的重要意义、现状与挑战以及实践路径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深刻理解优化创新生态的重要意义

(一)优化创新生态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新发展理念,把创新摆在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的突出位置。当前,我国正经历着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国内经济结构“新”的要素在累积、“新”的动能在汇聚、“新”的力量在成长,为优化创新生态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创新是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更应该树牢“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的理念,打破传统思维束缚,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加快形成敢于创新、乐于创新、善于创新的创新体制机制,争做创新发展的“探索者”“引领者”。

(二)优化创新生态是实施战略转型和思维变革的客观要求。当前,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与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促使企业必须进行战略转型与思维变革,以实现可持续发展,获取竞争优势。战略转型作为企业面对市场挑战时的应对策略,更是企业在全球化竞争中寻找新发展机遇的过程。优化创新生态是战略转型的内在驱动力,能够有效地推动企业在转型过程中形成新的战略目标和实施路径,确保转型路径紧贴市场需求与技术前沿,通过快速迭代增强企业的适应性和灵活性。着力优化开放包容与勇于探索的创新生态,有利于培养干部职工前瞻性的思维模式,为大力提升人才队伍的创新能力和协作精神以及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优化创新生态是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是实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要抓住加快构建创新体制机制这个“牛鼻子”,为运用新技术、构建新模式、培育新产业等新质生产力培育厚植沃土。优化创新生态与创新引领发展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优化创新生态系统既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创新潜力、释放创新活力、激发创新动力,也有利于创新主体高效联动、金融资本有效对接、市场资源高效配置和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成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抓手。

企业优化创新生态的现状与挑战

(一)经济发展新常态赋予优化创新生态新使命。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等重要特点。一是在速度变化上,经济增长正经历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的转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清晰阐明了新发展格局下我国科技创新的方向和产业发展的任务,为企业找准适应创新生态的战略转型升级方向提供重要遵循。企业亟须通过优化开放、共享、协同的创新生态,实现创新要素的有效汇集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持续推动增长动能接续转换。二是在结构优化上,经济增长模式正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率型演变。在新常态下,企业更大力度地投入生物经济、智能化技术等前沿科技领域,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及产品创新的多维度并进,传统企业焕发出新的生机,从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业务模式中脱颖而出,迈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全新发展阶段。三是在动力转换上,经济增长的推动力正由要素投资逐步转向创新驱动。企业汇聚创新资源,积极构建产学研三者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创新的生态系统,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建立紧密的合作网络,共同投身于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的关键领域,实现知识共享、技术及资源的深度整合与互补,有效提升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加快应用步伐,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二)企业发展新形势带来优化创新生态新任务。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企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对优化创新生态提出了新课题。一是激发改革创新活力。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市场竞争更加白热化。构建兼具前瞻性和包容性的创新生态系统,是企业稳固市场地位、持续提升竞争力的迫切需要,能最大限度激发企业改革创新活力,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性和自主性,促进产业链发展的协调、平衡和弹性。二是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对企业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提出了新的要求。优化创新生态是对创新资源的高效配置,有利于推动各类创新要素向产业链创新需要迅速聚集,发展符合智能、生态、可持续等特征的新模式,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三是顺应数智化发展趋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关键在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产业发展成为大趋势。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企业只有加快优化适应数字时代的创新生态,通过构建高效、协同、开放的数字创新体系,充分利用数智技术赋能传统产业,才能在数字经济时代中抢占先机。

(三)人才队伍新特征提出优化创新生态新需求。人才是创新的根本,产业是人才的摇篮。在新时代背景下,创新驱动要求产业人才发展要“新”,这对企业优化创新生态提出了新的需求。一是建设更具包容性的创新生态。创新的根本在人才,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新时代下的企业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与技术之间的竞争,对构建开放包容的创新生态提出要求。企业应大力倡导科学精神、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营造尊重人才、鼓励创新、追求卓越的良好氛围;不断完善全周期创新人才服务体制机制,形成参与创新、鼓励创新、推动创新的生动局面。二是建设更具开放性的创新生态。当今世界,现代科技革命带来多技术领域的交叉渗透,要想赢得竞争,赢得未来,必当有“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大格局。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需求,对人才的需求趋向于高端化、专业化和多元化,对企业搭建产学研协同人才培养平台,优化创新生态建设,推动创新资源跨学科、跨领域、跨区域的优化配置提出新挑战。

企业优化创新生态的实践思考与路径探索

(一)实施换挡提速工程,培育创新引领力。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源远流长的泸州老窖文化,是一部企业发展史,也是一部文化创新史。一是不断构建创新发展格局,泸州老窖于20世纪50年代走向标准化、80年代走向规模化、90年代走向市场化,2000年成立集团,迈入现代化、集群式发展新阶段,再到2020年进入智能化时代,改革创新始终是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不竭动力,为积极响应国家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为建设世界一流的大企业大集团这一宏伟目标奠定坚实基础。二是不断推动创新战略转型,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泸州老窖集团始终把以创新引领构建高水平、高质量现代化发展摆在突出位置,编制中长期战略规划,以推动高质量发展和打造联动性产业生态圈为方向,明确了“大消费实业引领、大金融资本赋能、大流通建圈强链”三大核心主业,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不断优化产业布局,推动战略转型升级,再造竞争优势。三是不断厚植创新文化体系,赓续泸州老窖的历史积淀,深度挖掘泸州老窖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构建多维度、立体化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坚定贯彻“创新泸州老窖”的发展战略,秉承“敬人敬业、创新卓越”的企业精神,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积极开展职业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建设,不断激发产业工人创新活力,让创新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真正落地生根,结出硕果。

(二)实施增效提质工程,厚植创新组织力。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增强创新引领性。泸州老窖坚持将优化创新生态与国企改革发展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有力保障创新与发展有机统一、相融互促。加大创新业务支持力度,完善资源配置、考核激励政策,引导资源向创新业务倾斜,加大对科技、食品、文旅等业务支持力度,切实推动孵化成果落地转化。加强高效顶层管控体系建设,构建“强总部”“实腰部”“精业务”三级分层专业化管理架构,分级分类对3个大类14个子项权限进行“一企一策”授权放权。二是聚焦管理创新,增强创新实效性。不断推动创新生态赋能产业升级,将数智化创新切实落实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各环节。持续推动“数智泸州老窖”建设,强化数智顶层设计,构建起高效畅通的跨体系、跨部门、跨单位协同机制,形成高效贯通的战略落地体系,深度探索数智化创新融入生产经营管理的方法和路径。加快推进供应链管理、财务管理、安全生产等方面数智化升级,为生产经营带来了集群式效能革新与全方位数据流通,持续提升数智化管理效能,创新文化成果运用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三是搭建创新平台,增强创新协同性。泸州老窖全力以赴打造创新驱动“策源地”,构建产业链协同创新体系,组建了国家工业设计中心、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四川省白酒酿造产业技术研究院、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泸州)先进技术研究院等国家、省、市级科技创新平台20余个,不断汇聚产学研创新资源,致力构建涵盖基础研发、人才培养、工程转化等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科技创新平台,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三)实施人才强企工程,提升创新战斗力。一是打造创新人才高地。泸州老窖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在创新人才“选育管用”各个环节多下深功夫,实施“星海工程”,分层分类精准培养人才,着力为创新人才营造良好的成长生态,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人才基础。构建起立体式人才成长体系和职工服务平台,形成职工“双乐园”,培育国家级专家、省部级专家、行业级专家以及高级专业人才、技术人才逾千人,加速形成适应中国式现代化要求的创新人才高地。二是健全人才共育体系。高度重视行业领军人才、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依托创新平台载体优势,与中科院、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30余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紧密合作关系,组建一支以专家团队为引领,博士、硕士为主体的250余人规模的创新骨干人才队伍,通过共建联合实验室、共同承担重大项目、联合培养人才、设立开放课题等多种形式开展技术交流合作、进行联合攻关,突破多项关键技术,取得多项科研成果,积极推动行业科技创新与转型升级。三是优化创新创业环境。营造“崇尚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企业家精神、首创精神。大力实施“企业家成长工程”,建立重大项目立项“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用好中长期激励约束工具,强化平台、资金、硬件等要素保障,建立完善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容错免责机制,全面激活人才创新创效活力。聚焦智慧酿造、绿色酿造、大食品(生物经济)等前沿关键技术领域进行技术攻关,高质量召开科技和人才工作大会,表彰科技人才和创新成果,构建澎湃创新生态。

(四)实施文化赋能工程,增强创新辐射力。一是推动品牌文化价值提升。品牌文化是泸州老窖的发展灵魂、竞争优势,泸州老窖以“聚焦升品牌”为发展核心之一,坚定讲好品牌的文化故事、品质故事、创新故事,推动品牌文化的“破圈”传播、“跨界”生长,持续提升品牌形象与价值。始终坚持塑造高端品牌文化形象,全力打造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封藏大典、流动的博物馆等企业品牌文化活动,构建契合时代精神、极具老窖特色的企业品牌文化体系。始终坚持借助“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世界杯、亚运会等影响全球的大事件,以世界通用语言、创新表达方式,不断提升品牌在海外的影响力。目前,已在全球近7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销网络,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让世界品味中国”的精神内涵。二是推动酒旅融合多元发展。始终坚持“以游促酒、以酒兴旅”理念,高标准打造酒旅IP,赋能企业发展。结合国窖1573广场、纯阳洞、乾坤酒堡、护国陈醋研学基地等文化旅游资源,加快建设以中国白酒洞藏文化公园、四川中国白酒博物馆等为代表的一批重大项目,着力打造具有世界级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中华酒文化朝圣之地”,持续讲好泸州老窖故事、中国白酒故事,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不断提升品牌含金量和美誉度。三是推动产业协同新生态。创新构建绿色健康商业生态,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泸州老窖大力倡导“文化同源、标准同订、市场同拓、规则同守、危难同渡”的“五同”理念,携手打造与消费者、合作伙伴、员工共生共赢的商业生态,引领白酒产业一体化发展。创新构建“产业同根、目标同向、资源共享”的协同发展格局,泸州老窖坚持“因酒而兴、多元发展、生态赋能”的产业协同发展思路,围绕“酒业+”持续延链强链补链,着力打造金融、贸易、食品、物流等相关多元产业生态链,全力建设现代化产业生态系统和世界级产业集群,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更多内容,点击关注↓


来源:现代国企研究
编辑:马雪君
审核:张晓红
终审:武洋





点亮“在看”!




鄂尔多斯融媒文化
聚焦融媒文化、传递权威资讯、服务百姓民生、展示暖城形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