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丨“人民工匠”国家荣誉称号的背后:干就干一流,争就争第一

政务   2024-11-22 19:08   江苏  
·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许振超,山东港口青岛港青岛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高级经理、桥吊专家,数十年扎根一线,带领团队积极开展技术攻关、填补技术空白,9次刷新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创造了“振超效率”,先后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等荣誉。

2024年9月,被授予“人民工匠”国家荣誉称号。

秋高气爽,海风拂面。站在气势恢宏的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前沿,今年74岁的许振超心潮澎湃。回想起9月29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将“人民工匠”国家荣誉称号奖章戴在他身上,那一刻的激动心情,即便到了现在,仍然让许振超难以平静。

“振超效率”

1974年7月,许振超进入青岛港,1984年,青岛港组建集装箱公司,他被选为第一批桥吊司机。

许振超常想:“咱当不了科学家,但可以练就一身‘绝活儿’,做个能工巧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港口的培养。”1976年,刚开门机时,由于技术不熟练,矿石装火车撒漏较多,加大了工人的劳动强度。看到工人忙着拿铁锨清理,许振超很内疚,矿石装火车的标准很高:多了,需要装卸工人把超重的卸下来;少了,又给货主造成损失。于是他下定决心苦练操作技术,每次作业完毕,别的司机都下班了,他自己留在车上反复练习停钩、稳钩。几个月后,一钩矿石“抓”起,稳稳地落在车厢内,不多不少,正好装满一车皮,由于操作准、无撒漏,工友们都叫这是“一钩净”,因为这样操作干净利索,装卸工人们二次劳动的强度大大减轻。

在成为桥吊司机后,面对新岗位、新设备,许振超的学习劲头更足了。在反复操作中,他掌握了“一钩准”的技能。在多年的工作过程中他还练就了一个绝活就是“无声响操作”。用吊具抓取集装箱是钢铁碰钢铁,操作过程中肯定会有碰撞,并发生巨大的声响,这是全世界普遍存在的问题,但是许振超却要求他的队员们在装卸过程中铁碰铁不发出声响。当年提出这个想法时,好多职工都不太理解。许振超知道这项技能对人的要求极为苛刻,难度非常大,为此他专门编写了操作要领,和队员一起反复试验,最终全队练就了这门技术。有了“无声响操作”,集装箱与集装箱、集装箱与船舶之间的摩擦碰撞降到了最低,装卸货物既高效又完美。

20世纪70年代,交通部对海河港口技术工人的工作标准是“四懂三会”,就是懂结构、懂性能、懂原理、懂维修,会操作、会保养、会排除故障,这是对复合型技术工人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技术工人应该做到“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许振超理解核心就是“懂”技术。

“人人练技术、人人有绝活儿”,是许振超给桥吊队定下的规矩,许振超所带领的桥吊队是青岛港最早的一支绝活团队。他常常和队员们说:“新时期的产业工人就是要善于学习,勇于钻研,养成不断学习的精神,把学到的知识和工作实践结合,才能锻炼出工人真正的能耐,才能干出让别人服气的活,体现出中国工人不服输的骨气。”

2003年对于许振超来说是特别有意义的一年。当时,世界集装箱卸货纪录最快的是香港的HIT货柜码头,他们的作业效率达到了336自然箱/小时,而青岛港当时的卸货速度是297自然箱/小时,许振超当时就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打破世界纪录。因为青岛港的工作作风是“干就干一流,争就争第一”,而振超团队的目标就是让青岛港在全世界港口行业中把装卸速度干到第一。

2003年4月27日,一条从日本神户下水的新船名叫“地中海法米娅”的货轮来到了前湾港,船上载有3400个集装箱。晚上8时52分,当天值班的副经理开始打表计时,一声令下,安排的8台桥吊同时发力,一部部吊具吊着集装箱在空中画出一道道完美弧线,装卸过程行云流水,场面非常震撼。次日凌晨2时35分全船作业结束,振超团队创造了单机效率70.3自然箱/小时和单船效率339自然箱/小时的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那天青岛港的领导也都在现场,当场决定将这个效率以许振超的名字命名,就叫“振超效率”。

5个月后,许振超带领团队又把纪录提高到381自然箱/小时,到今天这项纪录在青岛港已被刷新9次。

“振超精神”

近年来,许振超和团队的工作经历被媒体广泛报道后为很多人所熟知。青岛港总结出“振超精神”,一个是主人翁精神,一个是艰苦奋斗精神,一个是创新精神,一个是团队精神,一个工匠精神。在许振超看来,这五点就是新时代中国工人的“工匠精神”,也是码头工人的一种精神。

许振超回忆说,以前的产业工人都是一把钳子、一把螺丝刀、一把扳手“三个一”打天下,现在这个时代早已过去,不断革新的新技术和新装备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新时代也需要产业工人敢创新、能担当。

2006年,振超团队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经过两年多的研究摸索,从飞机的空中加油得到启发,完成了轮胎吊的油改电技术,让轮胎吊由“吃油”变为“吃电”,改变了原来柴油发电噪声大、污染重的缺点,实现了大气污染零排放。在国家滑触线标准编写时,振超团队参与了油改电标准的编写。这项技术让能耗下降了40%以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4600多吨,每年节约柴油580万升,节约资金2000多万元。后来这项技术被在全国十几个码头普及推广,国内其他港口以及新加坡、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码头纷纷效仿。

2019年,作为传统集装箱码头,许振超和团队成员首次在全球传统集装箱码头中将两台双起升桥吊进行了自动化应用技术,让司机离开传统的高空驾驶室,在现场控制室实施远控操作,实现了传统码头与自动化码头的创新融合。

2019年,山东港口一体化改革发展以来,始终高度重视员工培养,树理念、搭平台、聚资源,创新设立“山港工匠日”,广泛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这为振超团队搭建了更加广阔的成长成才空间。团队屡破装卸生产纪录,8000标箱以上集装箱船舶作业效率保持世界第一,在智慧绿色建设方面实现了岸电连船、光伏利用、氢能应用等方面的新突破。

每每回顾在青岛港这么多年的工作经历,许振超有太多的感慨。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努力奋斗,是许振超这一代人从小就接受和树立的远大人生理想,如今他虽然已经离开了一线工作岗位,但他仍然想为港口、为国家多做一些事情。

“再接再厉、继续奋斗”,是许振超铭记于心的座右铭。他常常和他的队员说:“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好好干,当一个好工人。就这样一个现在看并不高的目标和要求,我记住了并且奋斗了几十年,追求了几十年,也领悟了几十年。”许振超用自己的经历和行动引导着年轻一代,让他们明白幸福源自奋斗、成功在于奉献、平凡造就伟大的真谛。

“我希望新一代海港人能够赓续基因,弘扬传承,人人苦练绝活。人人争当工匠,这样我现在的努力就是有价值、有意义的。”许振超说。(山东港口青岛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黄向东)

来源:《工会信息》编辑部






往期推荐



扬工惠·周周惠 第83期 绽放金秋 一惠到底


工会普法周周见 | 享受了单位购买的意外伤害险,工伤保险待遇还能兼得吗?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学历提升培训班即将开班啦!


“工间动起来”第一季完结!50集一次性放送,快来收藏吧!


@有才华的你,网络正能量海报设计作品征集活动火热进行中!!


“娘家人”喊你回家!“职工之家”APP试运行啦!





扬州市总工会
发布职工关心关注的各类政策、资讯,提供劳动争议调解、法律援助、帮扶救助、劳模管理、家政类技能培训等方面的咨询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