劲爆盘点!RAISE2024解锁“国际教育4.0”核心竞争力:大融合,勇创新,性价比

企业   2024-11-19 18:02   广东  

11月17日,RAISE2024在成都圆满落幕。为期两天半的国际教育盛宴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超300所学校参与,近百名中外嘉宾倾情分享。本次大会涵盖三大主题,立足于艺术、体育、科技的“大融合”,超多亮点,为国际教育行业从业者带来破局新思考!



11月15日,在东方卫视著名主持人、《教导有方》节目制片人方亭的主持下,为期两天半的RAISE2024第七届亚洲国际学校大会火热开启。



顶思联合创始人徐康乐发表致辞,期望通过本次大会与所有国际教育从业者共同见证并助力“国际教育4.0时代”新质发展。美中国际教育集团董事长王寅、培生集团英语业务副总裁魏旻发表欢迎致辞,“RAISE大会首次在成都举办,是对西南国际教育大开发的支持,祝愿本次大会圆满成功。”王寅说道。


▲徐康乐


▲王寅


▲魏旻


01

“人工智能将替代所有

把人作为工具的工作”


“人工智能将替代所有把人作为工具的工作。”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上海市委副主委、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发表《人工智能在学校场景的适用》的演讲,演讲金句频频,引发观众共鸣。


他认为,人工智能在校园场景中有三个适用方向。


第一是创造人工智能校园环境,比如在校园中使用炒菜机器人、洗碗机器人、无人咖啡店、设备运维机器人、校园巡逻机器人、户外扫地机器人等。他强调,环境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要把有限的人力用于加强学习者与教育者之间的沟通。


第二个适用方向是教育教学的过程性应用。比如数字人+GPT-4o可以实现个性化的课后辅导。如今,乒乓球机器人、智能钢琴、象棋机器人等已经出现在了基础教育学段的校园中。倪闽景提出,在AI时代不是为了学得更多,而是为了学得更多样;不是为了学得更快,而是为了学得更快乐;因材施教不是方法而是目的。


第三个应用方向是校园人工智能课程的开发,他提到人工智能是学习助手,更是创造性工具。应用数字工具,将突破学习的深度与广度。数字是一个新世界,不能仅仅作为教与学的工具,还应用于培养动手实践、想象力与创造力。


▲倪闽景


02

在BANI时代,艺术大有可为



演讲中,斯芬克国际艺术教育总裁,墨尔本大学博士郝斌发表了《赋能韧性:艺术教育在BANI时代的价值》的演讲。BANI是对当前不稳定(Brittle)、焦虑(Anxious)、非线性(Non-linear)以及难以理解(Incomprehensible)社会特征的概括。《教育的未来: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作者约瑟夫·E·奥恩提到,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要教会学生“韧性”来应对未来社会。韧性具体包括批判性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人文关怀视角。而艺术教育对培养学生这些能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比如艺术教育倡导观察与分析、鼓励无边界的探索以及培养学生自我反思与评价的能力,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具备批判性思考的能力。郝斌强调,学校应当重视艺术教育在BAIN时代的价值。


当代艺术家高孝午的艺术作品曾出现在多所学校的校园中,在演讲中他提到,在幼小阶段要注重艺术启蒙的作用,保护孩子的天性,艺术就是游戏,在艺术中学习和娱乐。


▲郝斌


▲高孝午


03

全球教育变革,

如何打造高性价比国际教育?


ISB北京顺义国际学校校长Daniel Rubenstein在主题演讲分享了全球教育的变革趋势,重点关注中国的新兴角色。从历史上看,全球政治和经济实力一直与教育密切相关,英国和美国等国家成为了全球教育中心。现在,中国正在走类似的道路,吸引了来自 195 个国家和地区的学生,其中超过 60% 的学生正在攻读学位。演讲强调了这一趋势的重要性及其对全球教育未来的影响,同时也强调了训练有素的教育工作者在中国不断发展的教育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必要性。


▲Daniel Rubenstein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身心健康和学术发展是否能够同时实现?协和教育总校长卢慧文以协和教育为案例,带来了“实践五育并举”的“协和模式”。卢慧文强调,中国教育和国际课程在提供高质量教育和关注学生福祉方面具有共识。在学校引进艺术和体育教育的项目时,要注意和学校教育价值观的统一。


▲卢慧文


在“圆桌论坛”环节,星河教育集团总校长叶延武、培生集团英语业务副总裁魏旻、剑桥大学国际考评部东亚区业务发展主管金炼、上海宏润博源国际学校董事总校长陈文国、乡村笔记创始人兼CEO汪星宇围绕《亲民价格,顶级教育:如何在消费降级时代打造高性价比国际教育》这一主题进行热烈讨论。叶延武等嘉宾普遍认为,多元化是国际教育无限生机的根本,适合孩子的教育就是性价比最高的教育。



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远程介绍了“绿色教育认证”(GEP)项目。顶思教育旗下品牌“FutureNow”获得联合国授权将致力于在中国推动绿色教育创新发展,推进中国国际化学校绿色认证。现场还对北京爱迪学校、常州威雅学校、重庆巴蜀国际教育中心等19家国际化学校和机构进行“CREST Awards”授牌。



04

艺术之翼,

构建全面的艺术教育体系


大会首日下午,艺术教育探讨开启,由深美国际学校理事、高级顾问张恒担任分论坛主持人。



现场,成都康礼学校执行校长杨越带来了《艺体共育·点亮梦想:国际教育中的艺体力量》的演讲,她认为当下开设艺术课程有着重实用性、轻教育性,重课程化、轻个性化,缺乏跨学科艺术融合、师资等种种挑战,而开设通识艺术课程与专项艺术课程,开设个性化艺术项目、艺术课程,开展跨学科艺术项目,加强校企合作,对接校外资源,深挖在地文化,鼓励艺术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可解方案。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成都康礼学校正在这一领域进行积极探索,致力于将艺体教育深度融入学校的整体培养模式和育人目标之中,并已初步显现出积极的成效。



重庆市巴蜀常春藤学校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博物馆式小学艺术课程中心负责人张宁玲认为教育场景的美学革命时代已经来临,教育场景的美学价值终将归还给儿童,而教育者要思考的是如何让校园空间本身具有学习力和审美力,用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激活儿童对美的感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从而触发主动学习的开关,形成创造性思维链。



新东方斯芬克国际学校合作事业部总监王奥博强调了艺术教育符合国家未来对创新人才发展的规划,并指出艺术教育中设计思维在综合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艺术设计不仅是传统绘画,更涉及专业、创意和文化,是综合素质培养的关键部分。他介绍了艺术设计在不同学习阶段和行业中的应用,并探讨了如何通过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帮助他们进入顶尖大学。



上海圣华紫竹双语学校校长葛顺勇则以《学生发展半边天:双语学校项目化贯通大艺术教育》为题,从艺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导向,在学校课程中的融入,艺术教育与项目化融合探究学习,艺术的可视化,艺术教育贯通的组织保障这几个方面分享了圣华紫竹双语的艺术实践。



广州荔湾爱莎文华(国际方向)副校长李家瑞认为,艺术创造的是生命力,艺术创作是精神世界中的自我投射与反思,艺术教育培养的是未来社会的核心竞争力,是人工智能代替不了的人才。



大会次日上午,艺术教育再次燃起智慧火花,青岛海诺学校校长,学领教育集团副总裁刘佳佳担任主持人。



清澜山学校美术组组长,清澜山学校美术学院/CG-lab负责人张赞认为,艺术与设计学科是创新的合适土壤,它们提供了人探索未知,追求差异的自由空间,而差异化地寻求问题的最优解就是创新的核心。在清澜山,艺术与设计课程并非一个单一课程,而是被设计成为一个生态系统,重点在于从灵感到实践的转化,并通过实践中的试错来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苏州德威国际课程高中项目总监Ms Sarah Tielman带来了《释放创造力:艺术教育的实践创新》的演讲。她认为,卓越艺术教育离不开技能、思维模式、终身的艺术身份认同这三驾马车。在德威,定制化的多样课程路径,多元空间赋能艺术创作,跨界实践项目,结构化的作品集支持等有效地实现了艺术教育的全方位落地。



北京市鼎石学校小学艺术组组长,舞蹈&戏剧老师齐悦彤带来了《原创戏剧的创作历程——论戏剧教育的独特魅力》的演讲。她认为,小学中文戏剧的探索与创新需要在世界背景下培养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国际化视野下的中华文化认同。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就需要挖掘中华文化中的优秀戏剧文本及独特元素,鼓励孩子们站上舞台尽情演出,让每一个参与者发现自己的潜能。



北京市新英才学校副校长、艺术总监魏庆佳以《艺术体育教育在国际学校中的作用与价值》为题,分享了新英才对中西方艺术与体育教育的思考,艺术体育教育在国际学校中的作用与价值,艺术、体育教育的策略框架。面向未来的艺体教育,魏庆佳认为提升国际视野,注重民族情怀,凝练艺体文化三者缺一不可。



广州市斐特思学校高中部副校长曹仪伦以一场服装秀的台前幕后为切入点,生动地展示了斐特思浓厚的艺术教育氛围。作为大湾区国际学校的“硬件天花板”,斐特思拥有国际足联认证足球场,奥林匹克标准游泳馆,多座独立图书馆,五十余间独立琴房等,面向未来艺术课程的实践探索,斐特思希望艺术与生活结合,与科技结合,与未来结合。



诺德安达表演艺术中国双语区总监Jamie O’Conner把分论坛的氛围推至高潮。他带来了一场生动的艺术课,邀请在座老师们加入互动式工作坊,通过运动、舞蹈、配音相结合的方式带领老师们感受了戏剧表演的独特魅力和诺德安达的艺术创新方案。



05

活力之源,

打造综合体育教育系统


大会首日的体育教育分论坛由广东实验中学越秀学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负责人吴波主持。



树德中学国际部主任钟远波以《整全育人·以体润心——成都树德中学国际部体育教育实践》为题,通过学校的课程体系、运动队伍、运动达人、人文交流等方面全方位、系统地展示了树德的体育风采。



上海阿德科特学校校长张朝霞则以三个故事开启了以《要全民,更要全人——国际教育学校的体育课程综合创新实践》为题的演讲。她认为,在学校进行体育创新实践,就是还校园、青春应有的模样和色彩,让个体有绽放的舞台,让团队有凝聚的力量。



1003 POLO马球集团创始人、中马协马球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罗斌详细剖析了马球对青少年的成长意义。在全球各地遍布的POLO马球学院为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带来了一条稀缺赛道,孩子们不仅能体会到这一运动的魅力,更能磨练心性,拓展社交圈,给自己的成长、发展助力加分。



上海闵行区万科双语学校心理健康支持组组长李孟玖认为,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体质,还能促进学生智力、情感和社会性的全面发展。体育既能帮助大脑发展,促进语言学习与思维发展,还能作为情感与社会性技能的孵化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心育提供坚实基础。



北京市海淀区稻香湖学校体育中心主任刘洪波认为,好的教育应该是可以帮助学生实现自身可能性的教育。他以重塑体育教育为突破点,创新性地从体育教育的理念、课程、人才培养方案、校园体育空间、体育教师角色等方面,介绍了体育教育改革下的“清香方案”。



卷体育特长冲名校越发火爆,国际学校发展体育特色难点如何突破?


在圆桌论坛中,几位嘉宾进一步探讨了当下热点,包括如何平衡学术与体育资源、提升教练团队的专业水平、以及如何建立有效的体育与教育相结合的课程体系。他们还探讨了如何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领导力和坚韧不拔的品质,以及如何利用体育作为跨文化交流的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国际视野。



06

智慧之光,

建设全面科学教育体系


大会首日的科学教育分论坛由加拿大国际教育集团CIEO品牌市场招生总监黄蓉担任主持人。



杨永乐博士从AI技术引发学习科学革命,赋能学术管理和教育教学三方面出发,描述了AI时代的国际学校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分享了AI赋能学术管理和课堂分析的实践案例。此外,他还展望了国际学校的学术管理者、一线教师、学生在“数智时代”的机遇与前景。



香港李宝椿世界联合书院校长Dr. Spencer A. Fowler以《增强联系:利用教育的多样性和技术来产生全球影响》为题,介绍了李宝椿UWC的多元发展,学生们不仅用技术来影响社区,还用技术来支持难民,展现了UWC心怀世界,包容创新的风采。



根据官方发布的《全国青少年创造能力培养社会调查》,70%的青少年不知道如何实施“创造”,缺乏运用技术“计划和行动”的能力。对此,SKT思珂特教育创始人兼CEO,广东省国际教育促进会副会长侯昊带来了《链接课堂与真实世界,创造多元评价场景,开创全球研习新模式》的演讲,介绍了科创方兴未艾的背景下,SKT的独特解决方案。



成实外国际部,成外AP、A-Level课程中心主任黄瑜以一身运动装轻松登场,分享了学校“强健其体魄,精研其学术,人文其课程,自由其精神”的教育理念。同时,她还别出心裁地请成外国际部AP班的冷羿晨同学登上演讲台,冷同学以一名数学、计算机爱好者,齿轮魔方Epinore法发明者的身份,为在座的老师们分享了他对于科创的独特思考,展现了学校的卓越风采。



培生测评与认证服务部总监,新业务部总监毛中琪则发现,当下科创教育开展如火如荼,但由权威机构颁布,有完善的课程体系,合理的梯度设计,适合课堂教学,并配备丰富的教师资源与培训,详细可操作的评价标准,以及全球通用的证书,符合国际化教育的语言需求的课程才是学校真正需要的STEM教育课程。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AP项目中方协调员、Capstone课程组长、年级组长辇伟峰以数字人文、AI音乐等多个生动的案例,分享了人大附AP项目Capstone的课程实践,他强调了Capstone课程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的重要性,特别是在解决实际问题和跨学科合作方面,并展示了学生如何在项目中应用所学知识,以及这些项目如何帮助学生为未来的学术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国际学校亟待打破发展瓶颈,如何巧用AI、科创王牌为师生赋能?


由美中国际、成都市郫都区绵实外国语学校副校长许文俊担任主持人,苏州工业园区外国语学校总校长、朗思测评大中华区负责人何梅子、SKT思珂特教育创始人兼CEO侯昊参与了此次圆桌讨论,深入探讨了如何将AI技术融入教学管理,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如何通过科创项目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国际学校的发展注入新活力。



大会次日,再现科创教育之光,由江苏省苏州市苏城外国语学校校长助理方周迎担任主持人。



上海闵行区诺达双语学校小学部校长李栋娓娓道来在跨学科、多文化的环境中自己如何深化了对“探索”的理解和实践,介绍了麻省理工学院MIT为诺德安达开发的STEAM课程中Mens et Manus (Mind and Hand)的教育理念实践,诺德学子们在与学校老师以及MIT专家的各种互动过程中,不仅能够探索科技发展的奥秘,还能参与各种挑战和实验,享受学习的乐趣。这种实践机会让他们深入理解科学原理,激发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保护他们持续的好奇心。这样的课程开发与实践不仅丰富了学生的STEAM学习体验,更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常州外国语附属双语学校的生物组组长王春迪提倡“像科学家一样研究,像工程师一样设计”。她以STEM项目“节能小屋”为例,分享了如何应用5EX理论模型,将核心任务分解,一步步进行项目设计与实施,让学生们真正实现了“做中学”。



新府学外国语学校初中部教学副校长李萌带来了《以STEAM课程为翼,融合国际视野的新府学创新特色课程》的演讲,从STEAM教育的国际视野,新府学的STEAM特色课程及活动,新府学的“数学圈”和“数学+”特色,新府学的创新教育成果展示等几个方面,全面地介绍了新府学的创新实践。



常熟世华学校执行校长Jean-Luc Aupoix带来《可能性的调色板:“探索科学与艺术之间的浪漫关系”》为题的演讲。在当下,跨学科教育方兴未艾,艺术与技术联系日益密切,它们共同导向了问题的创造性解决。他认为,艺术与科学的协同鼓励跨学科的持续探索与合作,激励着未来一代将艺术与科学视为互补的力量,而非彼此分离的领域,从而推动创新与理解。



成都市双流区九江新城小学校长林家锐以PBL特色为切入口,以艺术、环保等几大特色案例介绍了学校的创新实践。通过将跨学科与项目式学习相结合,学校让学生在“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通过多学科的融合和项目的制作,学习知识,培养能力,锻炼思维,发展素养。



上海七宝德怀特高级中学科学组主任张芬则分享了来自七德的实践探索。不论是婆罗洲ESS野外科考,还是中科院科研,都是为了让课堂与真实世界发生连接,让视野触及科技前沿。在七德,竞赛机制、学生导师、世界教室等科创配套制度的扎实落地让孩子们的科学家梦想逐渐生根发芽,为美好人生打下坚实基础。



07

大咖亮相,

破解国际教育行业新痛点


大会次日下午全体论坛,由莱克顿学校执行理事、欧泊教育董事潘媛担任主持人。



广州市新侨学校教育督学、新加坡华侨中学董事局顾问潘兆荣博士在《体育、艺术及科技在全人教育中的重要角色:华中校群之经验分享》的演讲中,强调了体育、艺术和科技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并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这些领域实践,培养学生五项未来关键心智:统合心智、创造心智、尊重心智、伦理心智,及其对应的批判思维、创造思维、关爱思维。


作为新加坡这所牛剑海外最大生源校15年的老校长,潘博士还分享了成功校友经验,如TikTok的CEO周受资,以及包括广州市新侨学校在内的新加坡华侨中学校群的实践经验,展示了如何在“自强不息,己立立人”的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培养学生的创新、团队合作等企业家精神。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刘云杉以《开放中的封闭:警惕“机器学习”僭越“人的教育”》为题,剖析了人工智能时代教育者与学习者所面临的双重困境,以及被AI波及的教育应如何在拥抱技术变革的同时,保持对技术的反思。她认为,技术之于教育,不再仅仅是教学辅助物,也不仅止于智能的教育者,它更是一个升级的、可以替代人类的新型学习者。ChatGPT既是“类人”的学习者,更是“超人”的竞争者。如果不加限制,高等教育大众化后出现的白领无产阶级化现象将进一步加剧。



深圳零一学院副院长、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李茵以《数智时代顶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生态平台》为题,分享了零一学院在创新教育领域的探索与实践,并详细介绍了零一学院“以创新为内生动力”的创生教育培养理念及模式。这种全新数智时代的教育模式,对引导更多学生和教育管理者跳出应试教育的思维惯性,对创新人才的早期发现和培养,以及发掘学生潜能以实现最佳的个性化成长,都具有重要作用。



上海惠灵顿外籍人员子女学校艺术总监Michael Larsen-Disney介绍了当下世界,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表演艺术能够助力学生为未来做好准备,使他们充分应对学业和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创造力、沟通能力、感知力和团队合作等核心技能是可转移的,且在任何职业中都至关重要。学校有责任确保通过艺术丰富生活,让每个孩子都能全面发展,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且深思熟虑的个体。



博睿学者院长Jason Patent以《走出课堂:为什么学生需要课堂之外的全球化体验》为题,分享了学生走出课堂,拥抱广大世界的需要。他认为,外部的世界能让学生有更多机会与多元的人群接触,扩展自我的反思空间,广大的外部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活跃的实验室。



当学历不再“吃香”,就业压力剧增:国际教育的投资回报何去何从?


雅力教育集团总裁胡靖,中国常熟世界联合学院&常熟世华学校创办人及董事会主席,第十三、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王嘉鹏,2008-2023 哈罗教育集团中国公共事务总监赵新,牛津AQA东亚区学术负责人吕凌波参与讨论。他们认为,尽管就业压力不断增加,但国际教育的投资回报不应仅仅用经济收益来衡量。它更是一种长期的、全面的个人发展投资,有助于学生在全球化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自我价值。因此,国际教育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和改进,以确保学生能够在未来的职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08

精彩互动,打造前沿工作坊!



大会首日下午,特色平行工作坊开启。冒险岛人文研究院创始人刘迎慧分享了教育的另一种可能性。以自己的在国际教育行业多年的经验引入,介绍了冒险岛教育决策院的品牌规划,希望为更多国际学校赋能。



广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教学总监,维港教育集团教育研究院秘书长杨丽红介绍了暨大港澳子弟学校在艺术、体育、科技教育方面的实践与创新。她详细阐述了学校如何将这些领域与学生的个人发展紧密结合,以及如何通过多样化的课程和活动,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国际视野。



上海闵行万科双语学校助理校长吴晶剖析了学校德育团队和升学团队“双向奔赴”成就学生美好未来。她解释了这种合作模式如何帮助学生在道德发展和学术成就上取得平衡,以及如何通过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帮助每个学生实现他们的潜力和目标。吴晶认为,德育和升学指导的紧密结合是学生成功的关键。



慈禄医疗创始人王园以认识脑科学与学生行为认知发展的关系为题,深入探讨了脑科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以及如何利用这些知识来优化教学方法和提高学习效率。王园分享了一些实际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理解大脑的工作机制来设计更有效的教学策略,以及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



Co-founder at MaxEd (Maximum Value Education, 迈各希教育) Shanker Dutt Bhatt善剑 以通过运动打造学生的韧性为话题,讨论了体育活动在学生个人成长中的作用。他强调了运动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体质,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自律性和应对挑战的能力。



09

CREST助力国际学校科创腾飞,

拔尖创新人才讨论亮点纷呈!


大会现场,CREST Awards授牌仪式惊喜开启,顶思与培生教育集团合作引入英国科学协会的CREST Awards青少年巅峰科创证书项目,一众国际化学校获得项目授权。



顶思CREST Awards项目负责人陈少瑜解读了CREST Awards评价标准解读与新STEM项目发布。深圳矢量实验室创始人李正、仿生飞行团队、乐高FLL-汪伟民,中福会小伙伴学校科创项目负责人李喆、常州威雅公学中学科学课程负责人Armaan Shanikh带来了关于CREST项目的分享。CSSAT标准学术能力测试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西奈山国际教育联合创始人张立军,汇学教育创始人严俊,思楷实验室创始人&CEO沈灿、思客教育联合创始人肖劲捷、知路研修市场总监丁威宇讨论交流了关于CREST项目对于国际学校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助力。


10

三条访校路线,精彩满满!



本次访校分为三条路线,成都康礼学校,空竹非遗令人印象深刻。师生们展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的完美融合。成都康礼学校注重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传承,同时也鼓励他们发挥创造力,将传统艺术以新颖的方式呈现给世界。学校的教育理念强调文化自信与国际视野的结合,旨在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新时代青年。



树德中学国际部,科创中心亮点纷呈。科创中心展示了学生们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杰出成果,这些项目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也体现了学校对于STEM教育的重视。树德中学国际部致力于提供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为未来的学术和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成都蒙彼利埃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以其纯正的外籍教育氛围而受到老师们的高度评价。外方校长亲自接待并介绍了学校的教育理念和特色项目,让老师们感受到了学校国际化的教育环境和多元文化的氛围。学校采用国际化的课程体系,融合中西方教育精华,旨在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在成都蒙彼利埃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学生们不仅能够接受高质量的国际教育,还能在纯外籍的氛围中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为将来在全球化世界中的成功奠定基础。




11

相聚RAISE2024,

拥抱“国际教育4.0时代”


根据顶思研究统计,2024年全国有30所新增的国际化特色学校,总量达到1400所。


顶思联合创始人徐康乐女士表示,相较于2023年,新增学校数量有所回升。华东、华南、华中、西南和华北五大区域均有新增,其中华南地区增量最多,达到10所,其次为华北地区,为8所。


其次,独立高中学段的国际化学校成了2024年的建校热门,占据了全部新建校数量的一半。而在全部新建校中,高中学段的开设比例为85%。


不仅如此,外籍人员学校和公立国际课程项目也迎来了明显增量。二者分别新建了8所和4所,占据了27%和13%的比例。


在新建的国际化特色民办学校中,有16个集团化办学,占比达到62%,集团化办学的优势进一步加大,品牌集中度越来越高。


今年的新建校中,有5所以港澳子弟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占比达到17%,延续了从去年开始的港澳子弟学校热潮。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开设DSE课程的项目已经超过80个。


教育出海更是方兴未艾,从2006年到2024年,共有49起中国教育集团收购海外教育集团、学校或独立开设学校的事件。过去,海外投资并购主要集中在英国和美国,但近年来,东南亚市场也越来越活跃。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出海,成为诸多民办教育集团的发展新方向。


徐康乐还提到,自上世纪初至90年代初,我们见证了国际学校1.0时代的兴起,这一时期标志性的如上海美国学校、北京顺义国际学校等,采用全套国外的教学及课程体系,这些学校当时仅对外国驻华使馆人员子女开放。


从上世纪90年代初至2013年,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学校开始提供不同阶段的国际课程,除了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也出现了很多公立国际部和民办双语学校。这一时期的国际学校以引入落地国际标准课程为主,被称为国际学校发展的2.0时代。


自2013年起,许多全球知名的国际学校品牌开始在中国办学,结合中国基础教育的特色和要求,打造出适合本土家庭的12年一贯制国际化特色学校,标志着国际学校在中国进入了3.0时代。


而近两年,国际学校的发展呈现出新趋势。一方面,阿尔法一代对个性化教育的需求日益强烈,另一方面,大学申请的要求也变得更加多元化和全面化,许多学校不再满足于仅仅引入国际课程,尤其是在高中阶段,学校也开始进行更多的课程融合和创新,构建包括核心课程、德育课程、活动课程和超级课程在内的有机生态,用课程打造学校特色。


“课外活动通常与你选择的主题无关,而超级课程则允许你在学科学习上走得更远,超越学校教学内容。”

——剑桥大学网站


基于此,我们认为国际学校发展已经迈入了以高中课程多元融合、生态建设、国际认可为特点的4.0时代。这一时代的特点在于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全人教育,通过全景课程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国际视野和更丰富的学习体验。


作者 | 顶思
运营 | 天悦



顶思资源库


学校会员 | 薪酬报告 | 学校图谱 | 行业报告 | 多大IBDP证书 | IPGCE资格证 | 领导力硕士 | RAISE大会 | 教师大会 | HR峰会 | 升导峰会 | 猎聘服务 | 招聘管理全流程


顶思
顶思TopSchools专注于K12国际学校领域,致力于通过媒体社群、研究咨询、教师培训、人才猎聘等实现全球优质教育资源配置,助力中国基础教育国际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