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行业动态】吴玉韶: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推动养老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文摘
2025-01-13 19:00
江西
我国于2000年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其后老龄化水平持续快速增长,2021年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并将于2035年前后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基本养老服务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发展老龄事业、做好老龄工作、关心关爱老年人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极大提高了全党的老龄意识和对老龄工作的重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2024年8月26日,国务院以“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为主题,进行第九次专题学习。李强总理指出,要大力推动银发经济扩容提质,加强老年用品研发和推广,不断丰富养老服务场景,强化质量监管,更好满足老年人需求。2024年10月10日,在重阳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给“银龄行动”老年志愿者代表回信时指出,希望广大老年朋友保持老骥伏枥、老当益壮的健康心态和进取精神,既要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又要老有所为,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银发力量”。
一、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性的大问题。继法国1865年首先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以来,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陆续“老龄”。21世纪以来,大批发展中国家也纷纷加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行列。
联合国规定,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10%以上,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7%以上,都标志着进入老龄化国家或地区的行列。2000年,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为1.26亿,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0.2%。2013年,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2亿。截至2023年底,这一数字已超2.96亿,预计到2035年左右,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到2053年将达到4.87亿的峰值,届时老年人口的占比将达到34.9%。
我国老龄化进程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节点高度吻合。我国在“十四五”时期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预计在2035年前后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并于2050年前后达到峰值。这两个时间点正是我们实现现代化目标的重要节点。所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关乎现代化进程的大事。
(一)当前老龄化进程的新特点
在与世界各国的横向对比中可以看出,我国老龄化进程快于世界平均水平。过去,我们总结老龄化的特点是老龄人口数量大、老龄化速度快、未富先老。当前,老龄化具有许多新的特点。
一是高龄化加速。
以前我们是以低龄化为主的老龄化,未来以高龄化为主的老龄化加速,高龄老人将成为老龄化的主体。2023年,在2.96亿老年人口中,60-64岁的老年人约8100万,占27%,80岁以上享受高龄津贴的老年人共3547.8万人。有机构预测,到2050年我国80岁以上老人数量将会翻两番。
二是社会负担从“养小”为主转向“养老”为主。
根据我们团队的预测,到2028年老年抚养比将超过少儿抚养比,到2050年老年抚养比是少儿抚养比的一倍。
三是空巢独居老人的数量越来越多。
四是高龄与死亡相汇聚,预计到2043年前后将出现死亡高峰。
从前我们很少关注死亡问题,其实这是一个大问题,死亡问题不仅仅牵扯临终关怀、殡葬墓地,更重要的是牵涉一系列法律问题。以前的孤寡老人多是农村的“五保户”,或是城市中的“三无”老人,这些人无儿无女,没有资产,相对来说,牵扯的法律问题较少。未来,没有子女却有大量资产的老人越来越多,这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二)人口老龄化的原因
1.出生率下降
越富裕越不愿生育,是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虽然我国在控制生育上有好办法,但鼓励生育是世界性难题,各国都没有好办法。我曾在2018年参与课题研究,调查不愿生育的社会因素。结果显示,主要原因是年轻一代的价值观发生了根本变化,过去“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价值体系正在瓦解,年轻人感受不到生孩子背后的社会价值和家族价值。多放假、多给补贴,都无法撼动价值观的改变。第二个原因是抚育成本高。第三个原因是相对于男性,女性更不愿生育。第四个原因是结婚年龄过晚、不良的现代生活习惯等原因导致的不孕不育。近年来,我国不孕不育的发病率持续上升,每八对夫妻中就有一对不孕不育。
2.预期寿命延长
1949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为35岁。1960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为43.46岁。2023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6岁,其中上海达到了83.66岁,已达发达国家水平。
总和生育率在下降,人均预期寿命在延长,老龄化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三)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指出,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也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人口老龄化对经济运行全领域、社会建设各环节、社会文化多方面乃至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都具有深远影响,挑战与机遇并存。
以后,我们在想问题、做决策的时候,要时刻想着这一基本国情,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纳入推动经济社会整体发展的全局进行考量。人类社会即将进入长寿时代,这将是一个全新的社会形态。几千年以来,人类社会都是年轻型社会,进入老龄化社会只有一百多年。现阶段,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影响只是初步的,未来各个行业都要为适应老龄化社会进行转型,即整体经济的“银发化”。
除了挑战以外,人口老龄化还带来了发展机遇。一是倒逼科技的进步,劳动力老龄化后会倒逼科技进步。二是促进银发经济的发展。三是开发银发人力资源。四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国老龄事业迈进了新阶段。
(四)推进养老体系建设
新时代的养老要由生活必须型向享受型、发展型、参与型转变。现阶段提供的养老服务仍集中于生活必须型,如助餐、助洁、助浴等服务。未来,要构建新时代养老事业发展的新格局。
从整体看,要推进六大养老体系的建设。一是养老保障体系,解决“钱从哪来”。二是养老服务体系,解决“在哪养老”。三是健康支撑体系,包括医养结合等内容。四是社会参与体系。五是友好环境体系,过去基础设施等都用于适应年轻型社会,未来要打造老年友好环境。六是银发经济体系。建设好这六大体系,有利于推动“养老”向“享老”的转变。
具体来看养老服务体系,要健全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充分发展、医养有机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服务体系的目标框架是“9073”格局,即90%老年人居家养老、7%老年人社区养老、3%左右老年人机构养老。
居家养老是一种结合了家庭养老和现代社会保障及社区服务的养老模式,其中传统的家庭养老仍占主体地位。无论家庭功能怎样弱化、家庭结构是否趋于小型化,家庭养老都是最基础、最重要的养老方式,国家提供的公共养老服务只是家庭养老的补充而非替代。从专业的角度看,什么样的老年人适合住养老院?一种是失能失智需要专业照护的老人,一种是高龄独居的老人。如果有伴侣,且两个人身体状态都很好,就适合居家养老。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鼓励成年子女与老年父母就近居住或共同生活,履行赡养义务、承担照料责任。多地明确子女护理假制度,老人患病住院期间,子女可获得带薪护理假。探索开展失能老年人家庭照护者“喘息服务”,可以把老人送到机构短期托养,也可以由专业机构的照护人员上门提供服务。多地推行免费家庭护理技能培训,建成家庭养老床位,倡导互助式养老,推行“时间银行”等积极的居家养老政策,尽可能延长老年人在家中养老的时间。
另外,要以社区服务为依托。居家养老的前提条件是,社区能够提供专业的上门服务。要以机构养老为补充,尽管占比不大,机构养老仍然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对于失能失智老人的照护,机构展现了更为专业的护理水平。
二、银发经济是最确定最稳定的大产业
“银发经济”是近些年来的热门话题,各类论坛、会议、博览会都在强调“银发经济”,尤其是在2024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后,大众对“银发经济”的关注度大幅提高。
“银发经济”一词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日本,最初指的是为老年人提供的商品和服务。“银发族”“银发消费”“银发产业”等衍生概念随后在全世界活跃起来,引发热议。日本发展银发经济的探索和实践带给我们一些启示。一是逆经济周期的发展,日本自从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以后,经济发展缓慢,然而银发经济却逆势上扬,有力提振经济信心。二是我们也已经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迎来和日本发展银发经济的相同节点。三是日本推出的介护保险,有力加速银发经济的发展。
《意见》指出,银发经济是向老年人提供产品或服务,以及为老龄阶段做准备等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总和,涉及面广、产业链长、业态多元、潜力巨大。这就是说,“预备于老”的“备老经济”首次被纳入银发经济范畴。
(一)银发经济的独特性
银发经济与养老产业、老龄产业有什么不一样?第一,从标准制定上看,银发经济提出“享老”目标,标准更高。第二,从内涵上看,银发经济包含“为老”“备老”等范畴,范围更广。第三,从用词上看,“银发”比“养老”更容易被社会接受,银发经济不是单纯向政府要钱养老,而是能够产生一定经济规模、能生钱的经济模式。第四,从服务对象上看,银发经济的服务人群更广,“备老”群体具有更大规模。
2013年9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行业通常将2013年视为“养老服务业元年”。我想,未来也会把2024年定为银发经济发展的元年。
我用三个关键词,描述银发经济的独特性。一是“最确定”。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发展充满不确定性,许多企业的生存期不到三年。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叠加的当下,老龄化是确定的,银发经济也是确定的。二是“最稳定”。很多互联网企业来得快,去得也快,与之相对,银发经济的特点是平稳渐进,有很大几率能够做成“长寿企业”“百年老店”。三是“大产业”。据相关测算,目前中国银发经济规模在7万亿元左右,约占GDP的6%。我们课题组预测,到2035年,银发经济规模有望达到19.1万亿,占GDP的9.6%,到2050年会达到49.9万亿,占GDP的12.5%。
(二)发展银发经济的重点产业
1.健康产业
健康产业是银发经济中最大的业态。健康是老年人最大的需求,无论高龄还是低龄,无论有没有文化,也无论生活在农村还是城市,健康都是老年人共同关注的话题,而且只有健康领域是老年人愿意自主消费的。我总结了一句话,“有了健康高龄不是问题,没有健康低龄也是问题”。健康老龄化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成本最低、效益最好的手段,既体现人类社会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般规律,也符合中国国情。
目前,健康教育、健康管理、康复护理、功能食品、心理服务等方面还存在弱项,需要进一步健全。另外,“健康”不等于“医疗”,健康产业侧重的是提供健康服务。
2.制造业
虽然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中具有最完整的优势,但是银发经济的制造业仍存在短板,其中研发领域是当前需要大幅提升的薄弱环节。
3.文化产业
以前的养老产业更多关注的是物质层面的供给,很少有精神层面的服务。推动从“养老”到“享老”的转变,要着重关注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老年人的物质需求是有止境的,而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是无止境的。
老舍曾经说过,一辈子很短,要么有趣,要么老去。我们现在追求的是“有趣的老去”。所以,未来要研发出更多精神文化产品。比如,老年教育。这里说的不是政府主办的公益性的老年大学,而是现在年轻人自主创业推出的个性化、市场化的老年教育产品。学习是未来最好的养老。与养老机构的“床位”相比,老年大学的“座位”是一种更积极、更主动、更经济的养老选择。再如,旅居产品。我国疆域辽阔,拥有复杂互补的气候优势、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以及独特的中医中药优势,非常适宜开展旅居活动。
三、树立“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新理念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老年实验室创建者、主任约瑟夫·库格林指出,我们当前的老年观并非固有,而是由社会制度和医疗实践在一个世纪以来建构而成的。它影响人们度过自己老年期的方式,也影响他人看待老年人的方式。
老龄观包含两个部分,一是实质老化,即身体功能上的退化;二是建构老化,即我们自己建构了一套制度促进老化,比如退休制度、老人年龄标准、社会刻板印象等。如何破解建构老化带来的影响?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这里说的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养老服务领域,可见树立“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新理念的重要性。
国际社会提出三个比较先进的理念:一是健康老龄化;二是积极老龄化;三是老年人原则。国内对老年人原则的关注较少,但其实它是这三者中层级最高的,前两个是世卫组织提出,经世界老龄大会确认的,只有老年人原则是联合国大会通过的。
老年人养老要有“五有”:一是“老底”,要有养老的资金;二是“老体”,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三是“老伴”,虽然年轻时总是吵吵闹闹,但是人老了以后,就能越发认识到伴侣的重要性;四是“老屋”,要有一处养老的居所;五是“老友”,要保持一定的社交频率。我认为,还应该加上新理念,要引导老年人树立积极向上的养老理念。著名作家米兰·昆德拉说过,老人是对老年一无所知的孩子。老年人虽然比年轻人经历了更多世间百态,但也没有老过,面对如何养老这一崭新话题,也需要学习。所以,要面向老年人,开展树立积极老龄观教育活动。
(一)树立积极养老观
要有养老的追求、梦想和规划。没有目标,死亡就是老年人唯一的目标,所以老年人一定要有新目标,来代替死亡这个唯一目标。
不能放弃人生,要继续成长。人生中可以获得的健康快乐,远超我们的想象,所以不要给自己的人生设限,身体的老化虽然不可避免,但是精神可以永葆年轻。心理学家荣格曾说过,你生命的前半辈子或许属于别人,活在别人的认可中;那把后半辈子还给自己,去追随你内在的声音。心理学家艾伦·朗格提出,衰老是一个被灌输的概念,老年人的虚弱、无助、多病,常常是一种习惯性无助,而不是必然的生理过程。她得出的结论是,专注力是与岁月对抗的力量。
老年人很容易产生无价值感、无意义感,要想找到生活的意义,就要树立明确的老年目标。美国芝加哥拉什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发现,生活中有很强目标的老人,患大面积脑梗塞的概率比其他老人低44%。日本也有研究发现,有目标且积极付诸实践的老人,早亡风险比其他人低50%。我编了一句顺口溜:养老养老,越养越老;干活干活,越干越活。工作、学习是最好的养老,专心致志做养生以外的任何一件事是最好的养生。老年人千万不能专职养生,因为太过关注养生很容易发展成过度医疗。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有七分之一的老年人不是死于疾病和衰老,而是死于过度用药。
(二)树立主动健康观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老龄化三要素,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老年生活的幸福与否,不仅取决于身体情况,还受到心理情况和社会适应情况的影响,而这两者是我们一直忽略的。老年人健康素养低,是老年健康领域遇到的最大问题。想要健康却找不到办法,是绝大多数老年人的真实写照。
世界卫生组织给出健康公式:100%健康=生活方式(60%)+环境(17%)+遗传(15%)+医疗(8%)。其中,医疗的占比最低,而绝大多数老年人寻求健康的方式只有医疗。将健康直接等同于医疗、衰老等同于疾病,过度用药、过度治疗,只跳广场舞却不进行力量训练,这些是当前存在的健康误区。
健康中国战略中,“主动健康”是非常重要的战略思想。公民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要以健康素养的提高促进主动健康。要主动学习生老病死的规律性知识,了解医疗技术的局限性,增强管理自身健康的主动性。
(三)树立独立自强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增强“老年人自尊、自立、自强的自爱意识”。中国老年人往往将子孙放在第一位,在进入高龄期前就把积蓄、房子等财产转给子女。这一做法往往导致临终悲剧,在老人需要用钱的时候,子女却不愿支付费用。造成悲剧的主要原因,在于老人不自爱,首先要爱自己,再爱子孙。父母的家永远是孩子的家,但子女的家从来都不是父母的家。
《联合国老年人原则》强调,老年人工作五个核心思想是“独立、参与、照顾、自我充实、尊严”。近年来,中国养老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同时我们的理念仍相对滞后。从政策到实践,我们更多关注的是照顾。在世界范围内,日本养老服务之所以做得好,与其核心理念“自立支援”有关,他们强调老年人能够做的事要尽可能让他们独立去做,老年人自己做不了的事,国家和社会给予必要的支援。
(四)树立积极参与观
联合国提出实现积极老龄化的政策框架包含健康、参与和保障三个要素。研究表明,60-69岁低龄老人,思维能力保持着普通人智力高峰期的80%-90%,部分人智力和创新力甚至会进入一个新的高峰期。老年人社会参与和自我的身心健康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参与越活跃,身心健康状况越好。
对于低龄老人,不能只强调“老有所养”,更要强调“老有所为”,要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银发力量”。
(五)树立终身学习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老年是人的生命的重要阶段,是仍然可以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的重要人生阶段。”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无论哪一个,都离不开学习。
伦敦商学院经济学教授指出,在长寿时代,传统的三段式人生(上学-工作-退休)必将消亡,多段式人生即将到来。《生命的对话》指出,人人都会老,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在成长中变老。人的一生通常会经历两次成长:第一次,从童年到成年;第二次,从成年到老年。积极变老意味着要超越成年阶段,以成长的姿态步入老年,通过一切行为更多地表达真实的自我。
我认为,老年教育要从娱乐型向赋能型转变。积极推进课程建设改革,实现思想赋能、健康赋能、技能赋能等“三个赋能”,推动老年教育由低层次“娱乐型”向高层次“赋能型”转变,更好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学习需求。
(六)树立临终关怀观
上文提到,到2043年左右,我国将出现死亡高峰期。然而,死亡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我们都还没有准备。死亡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地位特殊,我们总是避免谈论死亡,却又崇尚厚葬,我们拥有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却从来没有死亡教育、死亡文化。我国公民死亡质量极低,在《经济学人》智库对全球80个国家和地区的“死亡质量指数”的一项调查排名中,英国位居全球第一,中国排名第71位。
重视死亡过程是文明进步的表现,我们要着力提升临终关怀这块短板,改善全社会对死亡教育的无知状态。亲人的陪伴和支持是临终关怀的重要内容。
最后,奉上四句敬老格言共勉。第一,关爱小孩是自然行为,关爱老人是文明行为。第二,只要父母还在,你就离衰老和死亡很远。第三,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待在父母身边,即使他们一字也不识。第四,种田得谷,敬老得福。
来源
:宣讲家网
编
校
:马怀宇
江西绿康医养
这座汇聚爱与温暖老年城,凝聚了智慧与力量,充满了活力和人气,欢迎广大长者、家属朋友们前来一探究竟!
最新文章
【节气养生】春天来啦!
【新年快乐】 南昌绿康豫章家园给您拜年啦!
【感谢信】家属眼中的绿康,温情守护的背后
【艺术天地】揉搓捏塑乐无穷,巧手翻飞意趣浓
【绿康记忆】绿康医养集团召开认知症项目两周年专题工作会议暨2024年度先进表彰大会
【行业动态】提升老年人数字素养 促进高质量数字阅读
2024年度医保条线总结会议在集团总部顺利召开
【行业动态】春节不打烊 养老更安心 “浙”些养老机构推出暖心“短托”
【安全教育】筑牢安全防线 • 共度平安佳节——南昌绿康豫章家园开展长者消防安全培训
【应急演练】南昌绿康豫章家园开展诺如病毒感染暴发应急处置演练
【喜讯】荣获:长者信赖品牌
南昌绿康里的 “年味”:一场温暖的新年之约,让家的味道传递
【机构风采】防患于未“燃”,守护长者晚年安宁
【提质增效】品管圈终期汇报会顺利举办
【精彩活动】爱心汇聚,温暖满溢——新春联欢会暨新春慰问活动
出发!小编带您“VR看绿康”英雄城站
【政策吹风】老龄化社会进一步加剧!!!
感恩相伴 • 共迎新春——江西省医养服务行业协会2024年会暨南昌绿康豫章家园迎新春联欢会圆满落幕
【节气养生】今日大寒,天气最冷的时节,做3事、吃3样、揉3穴,养阳防病!
【艺术天地】绿康的一枫杏
绿康医养集团副总裁江飞到南昌绿康豫章家园解读传达董事长《2024年度报告》精神
动态 ┃ 青山湖区民政服务中心、青山湖区涉税机构行业协会与家和社工服务社来到南昌绿康豫章家园慰问特困长者
【绿康记忆】培土修枝舒郁气,观花赏叶悦神怡
【政策吹风】关于养老,中共中央、国务院重磅发文
【重磅】绿康医养集团优秀实践入选“2024浙江现代商贸流通创新典型案例”
【健康小课堂】甲流高发!防治全攻略教你应对,这些关键点绝对不能错过!
【榜样的力量】2024年度宣传工作先进表彰名单出炉!
【红色医养】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第一党支部走进南昌绿康豫章家园开展慰问和志愿服务活动
【民革活动】民革上城医养支部2024年支部年终工作总结会议顺利召开
【社区活动】暖冬行动 • 传递关爱——南昌绿康豫章家园开展社区暖冬行动
出发!小编带您“VR看绿康”第3站~
【行业动态】2024年养老服务十件大事
【精彩活动】国韵墨香,迎新拓福——非遗手工拓印活动
【艺术天地】岁月如牌局局新,指尖流转天伦歌
【绿康记忆】一室芬芳心自暖,记忆如诗缓缓来
【行业动态】吴玉韶: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推动养老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机构风采】以医养结合托起“夕阳”微光,照亮绿康长者生命长度
【动态】江西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平欲晓一行到南昌绿康豫章家园调研我省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现状
“岁末温粥,熙暖如年”——绿康医养集团共度腊八节
强化院感培训 • 筑牢安全屏障——南昌绿康豫章家园开展全员冬季院感培训
【精彩活动】事事‘粥’全,‘腊’么有趣
【精彩培训】七步洗手法培训:爱心传递,“手”护健康
【媒体关注】南昌绿康豫章家园《我的养老故事》刊登省级媒体《观势与谋局》
情暖腊八节 • 粥香满绿康——南昌绿康豫章家园为长者送上热腾腾的腊八粥
出发!小编带您“VR看绿康”新年第二站~
【政策吹风】15部门印发《应对老年期痴呆国家行动计划(2024—2030年)》(附解读)
腊八送暖进社区 • 爱心传承话佳节——南昌绿康善行时光志愿者走进社区开展腊八暖心活动
出发!小编带您“VR看绿康”新年首站~
【艺术天地】以树枝为画笔,绘出心中的诗与远方
【重磅】稳行固本务实笃行谋发展,蓄势赋能奋力书写新篇章丨绿康医养集团2025年工作部署会议暨2024年度总结表彰大会隆重举行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