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大家都想整个大新闻,不过大新闻的背后,可能还有另一面。
前段时间,巨额封闭基金到期的新闻很盛行。不过这个时候才谈论封闭基金到期,是不是有些太晚了?
A股行情是从何时开始走低的?2021年春节是个转折点,2022年是个确认点。
又是何时新发基金困难的?行情不好半年就显现颓势,转过年就二三十亿都是新闻,2023年更是进入到保发时代。
作为募集颇有难度的产品,在新发基金困难的时候又能有多少规模呢?热度降得比普通开放式要快,规模的颓势更快显现,并且随着保发压力在,连新产品都会大幅度减少。
再想想封闭产品都是3年或者2年期居多,算算时间,今年夏天过后就没什么压力了,明年都可以忽略不计。当初是发了不少定开和持有期基金,但是2020年和2021年上半年居多,募集规模也大,这些都是2023年和今年上半年到期的,而且从季报的数据来看,即便开放了赎回,赎回率也不高。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绝对业绩为正,相对业绩较差的产品,才是赎回压力最大的;绝对业绩为负,压力就小得多。
这些基金“保本出”的赎回压力倒是不小,不过现阶段还是比较有距离的。
基金半年报公布后,比较流向FOF重仓基金的总结。不过FOF还有那么强的影响力吗?
公募FOF的管理规模本就不占优,还是持续下降的,产品数量随着大量发起式产品“三年大考”,也有形成下降趋势的可能,而且最近FOF基金经理的调整明显增多,可以看得出这部分业务的收缩还是比较明显的。在收缩的态势下,心态和动作又会有怎样的变化呢?
在这样的背景下,参考意义又能有多少呢?
手握增量资金的投资者,才是更值得关注和研究的对象。
由于近些年养老FOF的业绩(绝对收益)确实比较难看,所以被嘲为“送终基”,并且还有吐槽称差就算了,还不能换,得等到退休。
其实个人养老金可以投资的产品并不止养老FOF一类,银行理财、存款、保险等都是可以投资的,还可以互相切换,不能取出指的是没退休时不能从个人养老金账户里取出,至于在账户里的钱,在可选产品范围内是可以随意操作的。
有些养老FOF可能有一定的持有期限制,持有到期即可随时赎回。
现在我们可能还是比较缺乏全面的了解,更多的还是从渠道接受的单一信息,这样我们看到的并不是事物的全貌,可能很影响我们的判断。基金公司和基金销售机构肯定只推养老FOF,别的渠道可能就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