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古尋珍」帶你身臨其境,感受古代藝術品的魅力
撥開收藏迷霧,去偽存真
请置顶本公众号,以免错过精彩内容
常年拍卖征集,鉴定,售卖古董珍玩
访藏家!觅奇珍
战国铜镜的发现
战国错金银镶嵌绿松石铜镜,圆形,直径29.8厘米,厚0.9厘米。镜面平整,表面呈铜绿色。背面以金银丝和绿松石镶嵌出云纹图案,9枚(失4枚)嵌银质乳钉位于穿过镜心的四条等分线上。镜缘有等距鼎分的三个小纽,纽上各穿一个铜环。制作精良,是古代铜镜艺术珍品。
错金银镶嵌绿松石铜镜 战国时期,出土于今稷下街道商王村
战国时期的镶嵌工艺已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用金、银、绿松石等材料镶嵌在器物上,使器物显得雍容华贵,纹饰光彩夺目。
战国错金银镶嵌绿松石铜镜的发现是一个意外。1964年夏天,落日的余晖照耀着村庄和原野,在商王村西头的断崖下,有一个小女孩正在拾柴。突然,崖根下有一个圆圆的东西吸引了她的视线,捡起来一看是个带着三个纽环,有着精美花纹的金属圆饼。小女孩十分惊喜,便把它装进背篓里背回了家。她拿给父亲看,父亲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顺手扔在了院子的角落里,说是要卖给收破烂的。秋天时,村里来了一个收古董的老头,女孩的哥哥刘长胜便拿出那个东西要卖给他,老头问他要卖多少钱,长胜说:“20元。”老头仔细看了看说:“太贵了。”没有卖成。过了几天老头又来了,掏出20元将那件东西买走了。买文物的老头是益都(今青州市)人氏,一个精明的老古董商。他第一次见到这件东西时,便知道是件青铜镜,但却不知道具体年代和真正的价值。当他将这面铜镜拿到山东省文物商店,经过有关专家的鉴定,才知是一面错金银镶嵌绿松石的战国铜镜。省文物商店出了800元钱,将这面铜镜买下。这便是意外地发现稀世珍宝战国错金银镶嵌绿松石铜镜的始末。
1982年,商王村西的临淄砖厂在制坯场取土时发现了一些含有石子的土,直接影响到了烧制砖瓦的质量。7月17日,厂领导便派齐中华等工人将这些土运到远处。在挖运过程中意外地发现了一件形状如牛的青铜器。为了不使文物落入贩子之手,齐中华就将其先拿回家收藏起来。不久,经过当地退休教师刘中立的介绍,齐中华把这件青铜器送到了临淄区文物管理所。经过文物考古专家鉴定,才知道是一件非常罕见的、战国时期的金银错镶嵌铜牺尊。
金银错镶嵌铜牺尊 战国时期酒器,出土于稷下街道商王村
牺尊长46厘米,高28.3厘米,重6.5千克。仿牛形,由头、颈、盖三部分组合,分铸而成。筋骨坚实,肌肉丰腴,四蹄稳健,昂首竖耳。颈与体结合处的合缝痕迹被项圈巧妙遮掩,项圈宽1厘米,嵌16枚椭圆形银珠(失10枚),突起如铃。口角左右错银丝两道,各嵌8枚银质星点,以示胡须。头顶及双耳间至鼻梁上端镶嵌绿松石,眼球为墨精石(失一),眼上眉毛处各嵌7枚长方形绿松石块。牺尊除腹部外,皆以粗细相间的金银丝嵌饰为几何云纹。脊背有盖,盖为一扁嘴长颈禽,禽颈反折,扁喙紧贴背上,巧成半环形盖纽。禽的两翅平展,尾羽挺秀,羽翎均以孔雀石铺填。整个造型玲珑剔透,珍贵秀丽,特别是青铜上的镶嵌技术更是堪称一绝,是战国时期镶嵌工艺的佳品,为全国青铜文物之精品,被称为“国宝牺尊”。金银错镶嵌铜牺尊曾多次赴日、英等国家展出,引起西方学者的高度重视,认为是无与伦比的盖世瑰宝。
雁足形铜灯 战国时期灯具,出土于今稷下街道商王墓地
商王古墓位于商王村西侧。1992年,为配合临淄水泥厂扩建工程,由淄博市博物馆和齐国故城遗址博物馆联合组成考古发掘队,对工程范围内的古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11.06万平方米,发掘战国墓葬4座,西汉墓葬84座,东汉墓葬14座。出土陶、铜、铁、金银、玉石、漆器等各类随葬器物982件。其中,在战国夫妻墓中出土的汲酒器、鸟柄灯、雁足灯、耳杯、人形足方炉、提梁燎炉、高柄提梁罐形豆、错金银铜盒等青铜器为齐墓发掘中所罕见。出土的玉器,其数量之多,种类之丰富、工艺之精美,在齐墓发掘资料中尚属首例。成批出土的金银器也是这一次发掘的重要发现。此外,还出土了战国晚期有铭文的器物14件。铭文内容涉及职官、度量衡、造器机构、工师与工匠、纪年以及墓主人身份等等,是齐地出土的战国晚期铭文中最为丰富的一批,为研究战国晚期齐国的文字、度量衡、职官以及社会生活等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这些出土文物反映了战国、汉代齐国、齐地尤其是齐都临淄一带手工业的高度发达,也反映了齐国、齐地人民精工制作的智慧和技巧。商王庄出土的文物只是临淄出土文物的一部分,尚且有如此多如此高的价值,整个临淄的文物,其价值是难以估量的,我们爱家乡临淄,自然要更加珍爱反映临淄历史文明的文物。
“赏古寻珍”一年就做两件事找古董,找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