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网友发帖称
她的父亲在某直播间花9999元下单了
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之一的马首
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
在直播间能买到?
还不足一万块?
如此降智的骗局竟能成功
简直不可思议!
然而,事实上
这类“一眼假”的假古董直播间骗局
正在掏空许多老人的钱包
一些老人深信不疑
甚至不顾反对疯狂下单
在广东湛江工作的王梅,因为舅舅沉迷在收藏品直播间消费,专门建了一个维权群,目前群里已有86人。
“怎么让父母意识到被骗了,是最令那些群里子女头疼的问题。”王梅说,每个群友背后都至少有一位在收藏品直播间疯狂下单的老年人。但包括她舅舅在内,目前只有不到5个人算是完全“出坑了”。更多的是坚决不认为自己被骗了,不仅做着发财梦,而且听信主播说的“阻拦你不让你买的都是坏人”,因此和家人发生了不少冲突。
山西太原的王军近来头疼不已,他刚知道自两年前起,父亲就开始在短视频平台上看各种收藏品直播。
“主播推销一套99元的邮票,说到时候600万元上门回收,我爸就信了,立刻下单。这种东西买了一屋子。”王军说,他父亲关注了三四百个做这种直播的账号,两年多来,他把自己开洗车门市挣的钱、养老金全用来买藏品,花完后又开始四处借钱。
以高价回收诱导下单珠宝文玩
直播间一夜进账几十万
“家人们,十年来这件藏品巡展到哪,张某某导演就跟到哪里。再看这件,几任某宫某故博物院院长连续数年登门求取,想放在展馆C位,我们一直没答应。”
上述吹捧发生在某瓷器文玩直播间。主播多次暗示藏品价值高昂、有许多名人权贵求取不得,现在因为情义分享给家人们,不能做到保密的就不要拍。随后,“保密”“格局”“情义”等弹幕滚动刷屏。
主播嘴里“最后一件”的大师遗作以标价2380元的闪购链接出现,页面显示该花瓶共有16件,数秒内售罄下架。记者蹲守当晚,这个平均在线观看人数仅140多的直播间卖了10-25万元。
老人们深信不疑,是因为主播编织了一个完全虚假却又自洽的世界。
促使直播间观众下单的核心逻辑在于捡漏。主播的话术包括且不限于被境外势力追杀、家族帮派内斗、重建博物馆没有地方存放藏品等,因此需要家人们暂时守护这些珍贵的珠宝古董。
老人代博物馆守护的藏品
主播们给出的承诺则围绕钱和权展开。比如高价回收、参与某某家族举办的拍卖会、放进博物馆收租金、用古董换取位于北京的医疗教育就业资源及VIP服务等。
部分主播会明示或暗示藏品的回收价值
为连续诈骗
有些主播甚至还会
雇人上演“藏品回收”的戏码
以安抚人心
左图中的车队和黑衣人“准备下乡回收藏品”
此外,为规避平台监管和后期维权,直播间通常会在左上角注明“虚构剧情”“剧情演绎”等字眼试图免责。
相关产业链已成熟
多个矩阵账号死而复生
有知情人士透露,其所在的中原某县城,售卖假文玩字画的直播间已经形成产业链,在当地发展多年。
主播们的粉丝基本维持在数百到几千之间,因为怕粉丝太多影响大了被封号。但即便是两三百人的直播间,俩小时直播也能净赚5-6万。
受害者子女是目前维权和投诉的主力。据了解,多数受害者子女都尝试过向平台举报申诉、反馈给相关监管部门或者报警,但总体进展缓慢。
有短视频平台方回应记者称,对有违规行为的商家和达人,平台会依据违规情况采取下架商品、清退、禁止直播发视频、封禁账号等措施。知情人士补充称,这其中的难点在于这些号会死而复生,平台治理是一个反复而漫长的过程。
主播在直播间为自己辩白 / 目前该账号已被封禁
劝不动的老人
平台应如何规避
劝不动的家长
退不掉的“藏品”
挽不回的钱财
清不掉的直播间
缠绕在一起
成为不少子女、家属心中解不开的结
如何将深陷在收藏品直播间的
老年人拉出来?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副教授谢澍认为,平台应当进一步加强卖货直播间的准入机制,加强对主播的身份认证。
“还应加强止付制度的构建,可以要求直播平台设置资金冻结期,在一定时间内将买家所付价款暂存于平台,待期满后无异常情况再将资金打给卖家,以便在被害人发觉被骗后可以有机会挽回损失。优化平台审查机制,面对越来越巨大的审查压力,平台应当进一步优化关键词捕捉和内容识别等程序开发,提高平台对违规直播间的甄别能力,及时封禁违规直播间。”
“赏古寻珍”一年就做两件事找古董,找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