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有云
“乱世黄金,盛世收藏”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收藏爱好者层出不穷,他们中有的是为了投资,有的却纯粹源于爱好,范苏平就是这样一位收藏钟爱粉。自打青少年时期至今,范苏平就把收藏作为自己的一份事业,收集的藏品涵盖了古钱币、字画、青铜器、瓷器。这些年来,范苏平在不断的收藏历程中磨练着自己的内心,也在玩赏中品味着藏品所蕴涵的历史文化内涵。他说,一个真正的收藏家,是要以个人之资金,尽毕生之精力,日积月累,聚沙成塔,给自己和后辈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物质财富。
下面,
就让我们一起认识——收藏爱好者范苏平
钟爱收藏数十载 只为传承中国文化
范苏平,今年62岁,退休刚满两年。在范苏平的小小藏宝阁中,大大小小的藏品不下百件,品类众多,形态各异。下面一组图,相信你看了之后也会有和小编一样的感受,那就是震撼!
这些藏品中数青铜器和瓷器的数量最多,而瓷器中又以收藏钧瓷为主。说起青铜器和瓷器文化,范苏平的眼里透着智慧之光。他说:
收藏其实是一个审美艺术,审美观很重要,每次看到一个东西,就要去判断和思考是不是符合当时朝代的特征。
范苏平钟爱收藏和他喜欢研究历史是分不开的。记得刚上初中的时候,当时只有十几岁的范苏平对历史特别感兴趣,他经常翻阅古籍了解朝代更迭,社会变迁的故事。看他学习劲头十足,历史老师便建议他可以培养一个和历史有关的兴趣爱好,来帮助自己更好地研究历史。于是,范苏平开始和古钱币打交道。
那时候还没有古玩市场,有的时候能找到一两个有价值的古钱币完全靠运气。范苏平白天去上课,晚上回家就会将自己收集到的古钱币进行整理。就是靠着这股日积月累的劲头,快初中毕业的时候,范苏平已经集齐了满满一罐子的古钱币。有宋代的,明代的,元代的,等等!
随着对历史知识学习的深入,到了高中,范苏平对古钱币的收藏又上了一个新层次。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一个南大历史系毕业的老师,曾经在陕西博物馆工作。这位老师给了一本书《钱币漫话》给范苏平看,后来还通过书信与范苏平交流古钱币的收藏之道。范苏平说,
从那之后,自己对收藏又有了新的理解。
有句话说的好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高中毕业后,范苏平下放到了平望,虽然条件艰苦,可他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的收藏爱好。他开始涉足对青铜器和瓷器的研究,一有机会,他就会出去“淘”宝贝。
有时候近点的地方,范苏平要坐上三四个小时的汽车。远点的,可能就得坐一天一夜的火车, 哪怕熬着夜,冒着风雨,他都要赶在别人之前先看到实物。用他的话说,收藏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
虽然痛苦,但当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觅得心仪已久的藏品时,那种喜悦的心情对于收藏者来说,远远超过垂钓者忽见鱼儿跃起水面时的甜美心境,真是如坐春风,如醉如痴。 范苏平说,这就是收藏爱好者的寻觅之乐。
怪不得,很多收藏爱好者有时候喜欢把买藏品说是淘“宝贝”,一个“淘”字,把收藏的执著、艰辛和乐趣都囊括其中了。淘的过程就是在希望之路上奔波的过程,就是享乐的过程,“淘尽黄沙始见金”嘛!
当然,范苏平在收藏之路上也栽过跟头,打过眼。但是吃一堑长一智,为了不让自己在收藏上再上当,范苏平花了更大的力气去研究古玩艺术品知识,让自己成为既亲自上手过实物又眼力好的“专家”,比如这件藏品属于哪个朝代,用的是什么样的釉果,它的制作工艺有什么样的特点等等,他都能说得出来。但身在那么多的藏品中,范苏平依旧感到知识的缺乏。他经常会在自己的小小工作台上翻阅古籍,查看历史资料。范苏平说,一个成功的收藏者,必定要是一个善于学习、知识丰富的人,所谓“文眼识古董,收藏品自高” 。
有人问范苏平,为什么在收藏道路上能矢志不渝地坚持这么多年? 他的回答是:
收藏不能满足对藏品的简单占有,也不能仅仅停留在藏品艺术形式美的享受上,而是要在玩赏中品味藏品所蕴涵的历史文化内涵、探寻藏品所折射的时代气息,由玩赏的乐趣上升为探索研究的乐趣,这才是收藏的更高境界。
收藏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爱好,更多的是一种心境。在不断的收藏历程中,范苏平磨练着自己的心路历程,并以一颗平常心来收藏。 无论拥有多大的财富,收藏了多有价值的藏品,对范苏平来说,这只不过是自己心路历程中的一种记录,更大的快乐还是在他对精神收藏的深处吧。
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赏古寻珍”一年就做两件事找古董,找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