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庄镇,这座古老与生动交织的小镇,每一条洁净的街道和每一个整齐的角落,无不凝聚着100多名环卫工人们的辛勤付出。他们是黎明前的守护者,是我们日常生活的无名英雄,以无声的行动呵护着这片土地的美丽与整洁。
在李庄100余名环卫工人背后,有一位女性,她十几年如一日,带领大部队井然有序地组织各类工作,她是街巷「美容师」,更是最美李庄人。让我们我们带着感激与敬意,走近她的故事!
杨清琼,在李庄场镇出生长大。因为在家里排行第七,大家都喜欢叫她「杨七姐」,听起来比较亲切。
杨七姐在2011年成为李庄场镇环境保卫队队长。
面对这份工作,杨七姐最开始觉得拉不下面子,但久而久之,因为他们,李庄常年保持着整洁的容貌,游客们有更舒心的体验,都让她成就满满,逐渐在这份岗位上找到了价值。最初杨七姐担心“看不起”她工作的那些熟人,不仅很敬佩她,反而还成了她工作的辅助。她笑称,整个李庄都有我们的“人脉”,有什么困难,打声招呼大家就来了。
杨七姐主要负责整个场镇范围的清洁维护工作,她基本全年无休,随时巡逻,事无巨细地留意景区状况,那些公共设施的维修维护,也要她安排人处理,譬如牛皮癣广告清除、井盖修缮、水池清洗等等。如果情况紧急或人手不够,杨七姐就直接自己上手,逐渐炼成了熟练修理的本领,各类五金工具的使用对她来讲都游刃有余。
这份环卫工作,不仅仅限于眼前的「扫地」那么简单,更多的反而是看不见的琐碎事情。
“虽然队伍庞大,但是在工作管理上也不算有特别的困难,因为大家性格都很随和,做起事来也很有干劲。大家心往一处使,没有什么上下级之分,在一起经常讲笑话,气氛都很轻松的。”
杨七姐在工作群里沟通公共设施情况
短短的接触,就感受得到杨七姐纯纯的E人属性,直率开朗,热情幽默,能在艰苦的工作环境中,和100多个环卫工人打成一片,应该都归功于杨七姐身上这份“真诚”的必杀技吧。
杨七姐传安排部署工作,环卫工人们配合执行
也正是如此,大家心照不宣的默契配合,与双向奔赴的情绪价值,也成了她克服困难坚守十几年的动力之一。
环卫工人年龄偏大,最大的65岁左右面临退休,最小的也有40多岁。
在面对高温炎热天气时,杨七姐会格外留意队员的身体情况,及时安排他们庇荫休息。“我对他们能做的也只是尽可能的关心和减负,这么多年确实是辛苦了大家,一直克服着身体的不适坚守岗位,希望大家都能健健康康的。”
他们不仅是工作上的伙伴,更是会互相关照的朋友
因为休息时间不多,杨七姐不工作的时候都待在李庄和家人们互相陪伴,回归柴米油盐、安实而温暖的生活。她说,“有时候和家人上街闲逛一下,看到地上有垃圾,还是忍不住去捡起来,已经养成习惯了”。
关于李庄哪些植物的果实掉落需要着重打理
杨七姐都烂熟于心
十多年来,工作和生活环境早已互相渗透,杨七姐改不掉的“职业病”,映射出她对这片土地的关心。让李庄时刻保持整洁——已成了超越职责之外,流淌在血液里,自发的热爱。
作为土生土长的老李庄人,杨七姐见证了李庄几十年来日益发展的盛景;作为资深环卫工作者,杨七姐也直观地接触到了不同人群的日常生活。关于李庄精神,她有自己的解读:
杨七姐团队在李庄的工作涵盖老场镇及其上下一公里范围。随着景区的开发建设与大型活动的举办,吸引了慕名而来的外地游客,越来越频繁的客流高峰,无疑增加了他们的工作难度。
李庄老街巷(左)与月亮田景区(右)
对于杨七姐而言,她的使命感也成倍增加:“李庄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被全国甚至全世界的人们看见,这是作为老李庄人感到最自豪的事情。我们环卫工作者不能松懈,有责任维护好李庄的门面,只有给游客留下一个好印象,他们才愿意再回来耍,你说是不是嘛!”
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来到李庄
“我们李庄人仿佛骨子里就有着慷慨与奉献的精神,80多年前同大迁川,为了接纳躲避抗战的学子,不耽误学术研究工作,大家都很积极地把自己的家、宗庙搬空,让学校和研究院搬进来。这些事迹一代代相传,不断鼓舞着我们后人。”
李庄文化抗战博物馆 历史再现
正如杨七姐所说,如今的李庄人,慷慨地欢迎着每一位外来的朋友,也同样慷慨地接纳新的生活方式。经历了艰苦岁月后的不忘初心、乐观包容,是李庄精神生生不息的底气。
杨七姐认为,这些奖项背后,都离不开100多位队友们的配合协助。如今越来越多环卫工作能被关注、被认可,这不仅是个人荣誉,更是一种集体荣誉。
“不止我们环卫工,有很多需要默默付出的艰苦岗位,大家往往不被看见,但对于城市甚至是国家来讲都是不可或缺的。一起坚持吧,只要找到工作中的价值和意义,平凡也能成就伟大!”
杨七姐在2023年度「最美李庄人」颁奖现场
杨七姐获得的各类奖项
编辑:妹坤
编审:陈秀英
监制:王敏
摄影:辛杰
一场穿过月亮田的旅行
李庄回声|两代学人间的古风古礼 相助相惜
请接收!李庄古镇景区出行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