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了解“鹦鹉热”
健康知识小科普
不少爱鸟人士会在家里养鸟,殊不知养鸟也会存在健康风险!你听说过鹦鹉热吗?接下来带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下鹦鹉热。
一、什么是鹦鹉热?
二、鹦鹉热传播方式有哪些?
01
直接接触。与受感染鸟类直接接触,如处理鸟粪。
02
空气传播。吸入含有衣原体的空气颗粒,特别是在鸟类栖息地或鸟类市场等地方。
03
间接接触。通过接触受污染的环境或物体,然后触摸口、鼻或眼睛。
三、易感染人群
01
鸟类或家禽饲养者。经常接触鸟类或家禽的人,如宠物店员工、鸟类爱好者、农场工人等。购买或参观宠物店时可能接触到受感染的鸟类或家禽。
02
兽医和兽医助理。在诊疗过程中可能接触到受感染的鸟类或家禽。
03
野生动物工作者。在处理或研究野生鸟类时可能接触到鹦鹉热衣原体。
四、感染后有什么症状?
鹦鹉热的起病多隐匿,重症患者可急性发病,潜伏期1-4周。鹦鹉热的严重程度从类似流感的轻微症状到危及生命的严重肺炎不等。鹦鹉热的常见症状包括高热、头痛、肌痛、出疹、咳嗽、上呼吸道或下呼吸道疾病,X线检查呈广泛的肺炎表现。
重症“鹦鹉热”肺炎非常容易误诊,以致死亡率很高。所以患者如有接触活禽、饲养鸟类等经历,务必及时告知医生。
五、如何预防鹦鹉热
01
减少鸟禽饲养。饲养鸟类宠物存在感染鹦鹉热的风险,确需饲养的,建议到正规的宠物店购买。不饲养来历不明的鸟禽。
02
注意饲养卫生。保持饲养环境的卫生,在清理鸟笼或被鸟污染的表面之前,先用水或消毒液湿润表面,避免吸入扬起的尘埃。清洗鸟笼时最好戴上口罩和手套,清洗后用流动的清水和肥皂彻底洗手。
03
避免接触活禽。食用禽类产品需煮熟煮透。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免接触活禽,需要进入活禽市场时,应注意卫生,做好个人防护,食用禽类产品时要彻底煮熟煮透。
/健康科普
请为我们点亮星标
来源:急性传染病防制科 付雅敏;西安疾控;中国新闻网
审核:赵博兰
责编:周翔
校对:李培蕾
(注: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非商业用途,仅用作公益科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