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奇韬之奇

旅行   2024-12-14 21:54   福建  

东北、海南、贵州、三峡等旅游咨询电话:13850839529(微信同号)


2013年9月拍摄的瓷厂生产场景 (资料图)

敢想,并非异想天开!要有一定的事实基础!而奇韬人的“敢想”却出人意料!

地处闽中山区的大田县,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自古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奇韬还号称是“大田的西伯利亚”,这些很容易让人想当然:这里的人可能视野窄小、思维相对陈旧,点子不多,谋发展可能因循守旧。

但是,笔者对奇韬镇里的一些产业发展进行梳理时,总有一种感觉:奇人奇招出奇业。

县第一瓷厂缘何落户奇韬

地处偏远的奇韬,想要发展生产,条件劣于交通便利的地方,但县里第一瓷厂缘何落户在偏远的奇韬呢?从瓷土升级为瓷业,走到全县第一,其间走过多少路呢?

《大田县志》记载: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德化、永春等地的陶瓷手艺人,入住洋地,他们半工半农,建“山头窑”烧制瓷器销售,后改进为“阶梯窑”和“龙窑”,生产三寸碟、酒瓶、寿字盏等30余种,工艺精良;民国38年,瓷器销往福州东城碗行,部分转销国外,年销量20多万件……

明朝中叶,官府对陶瓷生产实行“官搭民烧”管理制度,提升了工匠们的积极性,陶瓷生产空前繁荣,瓷器烧造技术不断提高。一些入迁洋地的外来窑户自烧自售,资本较丰富的和有足够生产经验的人家,开始规模生产。

1951年,大田县政府接管了洋地村两家地主瓷窑,组织部分瓷农入股实行集体生产。1958年7月,县里再次把分散在村中的瓷匠们组织起来,成立了“大田县地方国营瓷厂”(后称大田县第一瓷厂)。瓷厂新建了成型车间,购置碗机车,以水车为动力带动碗机旋压成型,改变了过去靠脚踩辘轳车和手拉坯成型的旧式操作工艺。此后,瓷业在规模、技艺、质量和花色等方面发展迅速。

几经技改的瓷厂,生产规模持续扩大。1978年,瓷厂生产日用瓷器311万件,出口瓷器250万件;1981年,经省轻工厅陶瓷研究所设计,兴建了年产瓷器1000万件的冷煤气隧道窑,是当时全省仅有三条生产线之一;1987年建成机械生产线,成为全省十家重点瓷器出口厂之一,50余种产品销往欧美、东南亚等地。瓷厂当年有职工580多人,企业办起了小学、中学,招收职工子弟及附近乡村孩子。

退休干部陈庆建曾是县财政局派驻瓷厂蹲点的干部,多次参与企业建设,当年瓷厂繁荣的景象至今难忘:县第一瓷厂是县属拳头企业,技术力量雄厚,20世纪80年代省政府办公厅所用的水杯和日用瓷器,全部由洋地供应……

大田县是我省五大瓷土资源县之一,据勘探,全县做陶瓷主要原料的高岭土储量近亿吨,其中奇韬储量位居前列。县里陶瓷工业也较早起步,20世纪80年代,陶瓷产业步入鼎盛期,全县先后开办了14家、总投资约2500万元的陶瓷企业,被列入全省三大陶瓷出口基地之一,与德化、闽清齐名。

但随着陶瓷行业市场化的加剧,大田县瓷业技术差、产品质量差、信息滞后等问题日渐凸显出来,加上观念落后、资金不到位,大田瓷业很快就英雄气短,没落了!剩下为数不多的瓷厂,靠着卖瓷土和为广东彩瓷业加工白胎营生度日。这种“有资源的靠资源打工拿工钱,无资源的靠市场与技术赚大钱”的“大田瓷业现象”,被人喻为“捧着金饭碗讨饭吃”。

大田县第一瓷厂的发展历程就是一个真实的写照!

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涌起,面对市场经济的洗礼,大田第一瓷厂日渐没落。2000年,瓷厂进入破产。当时破产时,成立了两个不同公司进行拍卖,先后被个人接手,国企转为私企,经营到了2018年,也全部停产了。

2003年,瓷厂区域变更为永德村,该区域居民大多是那些年从永春、德化迁移过来的,故名之永德。厂里工人陈加声担任永德村首任村支书,参与村务管理。从厂到村,留在永德村的那些产业工人也彻底扎根奇韬,成为永远的奇韬人。

乡镇企业一枝花

20世纪80年代,在大田,乡镇企业几乎遍地开花,涉及产业众多,规模大小不一。

奇韬镇地处偏远,当年走县道时,县城到奇韬乡镇所在地,路途达80多公里。虽然奇韬辖区石灰、煤矿、瓷土等矿产资源丰富,但相对大田其他乡镇,发展乡镇企业条件差了不少,偏远是其最大的短板。

改革开放初期,看到相邻的广平乡镇企业发展迅猛,奇韬镇里领导也坐不住了,但批办一个乡镇企业,涉及手续不少,怎么办?镇里领导在与当地百姓沟通时,大家都一致想到了知名贤达郑成辽。

当年,郑成辽在三明地委任职,深得大家敬重。镇里领导前往三明细说奇韬发展谋划时,家乡情怀深厚的郑成辽,自然没有二话,对奇韬政府所谋划的乡镇企业项目,一一进行细致沟通。

从水泥厂起步,奇韬乡镇企业很快步入快车道。

1984年,奇韬水泥厂建成投产,起步时,受到资金等因素的影响,只能生产半成品的熟料,加工出来的熟料再送到相邻的广平水泥厂进行深加工。直到1990年,奇韬水泥厂的设备才建设完整,可以生产水泥成品。

当时,全国城乡上下正处建设上升阶段,水泥等建材需求量大,奇韬水泥厂年产水泥可达10万吨,水泥厂高峰时期,全厂工人200多人,从开采到生产整个生产环节,解决了当地300多名剩余劳动力。

郑成贤当年在水泥厂担任生产科长,说起水泥厂的岁月,感慨颇多:2001年8月,京福高速公路三明段开始全线动工建设,2004年9月28日正式通车。这期间,福建水泥行情最好的阶段,厂里收入多,工人工资自然水涨船高。但是,这样的好景并不长。

随着水泥产业的设备更新、技术革新,镇办企业所存在的设备、技术、人才等短板逐渐暴露出来,产品不再紧俏,市场逐渐萎缩,奇韬水泥厂也随之不景气。后来,广平商人池其成承包数年后,倒闭了。

蒋昌科曾于1984年至1988年在奇韬乡担任党委书记。据他回忆,在乡贤郑成辽等人的帮助下,奇韬陆续兴办了多个乡镇企业,成为全县乡镇企业较为活跃的区域。瓷厂、石灰等矿产品通过加工还出口国外;选矿厂管理好、效益好,得到了县里的立项补助80万元,用于选矿技改的建设……

在奇韬,很少种植苎麻等生产布匹所需的原料。发展两头在外的布厂,这可是新鲜事。蒋昌科在奇韬任职期间,通过乡贤帮助,织布厂项目建设有序推进。1990年,以合资等方式兴办了奇韬织布厂,并以此为龙头,陆续兴办了西韬等五个织布厂,全乡共有140余台织布机,生产优质的工业底布。到了2024年,方宇辉还经营着鼎盛等四个织布企业。

那个年代,乡里陆续办起了瓷厂、电厂、水泥厂、林场、石灰厂等一批乡镇企业,一些社队纷纷跟进办起了瓷厂等企业,有效地解决了当地富余劳动力的出路难题。奇韬辖区煤炭资源丰富,煤质优,镇办煤矿一直保持较好效益。

鼎盛时期,奇韬镇拥有乡镇企业10多家,行业涉及煤矿、纺织、瓷土等,大部分属资源型企业,年产值高达2700多万元。

数年前,因规模较小、技术落后等因素,国家政策调整后,一些“五小”企业纷纷退出了历史舞台。而大多乡镇企业则是“五小”的典型代表,奇韬的工矿企业顺势而下。曾经是大田乡镇企业一枝花的奇韬,各个乡镇企业陆续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奇韬集镇航拍图 (苏晋缎 摄)

不走寻常路

异想虽然不能开天,但善谋者可远行,善谋善为,便可善作善成。

年逾七旬的蒋昌科回忆起当年大力推广柑桔种植,至今记得些许:1984年起,三明派出专业技术人员来到奇韬村的村办果场,进行技术指导,确保首批种下的桔子长势好、早收成。乡村干部鼓励大家上山垦荒种植桔子,对桔子上山提出“三大”:挖大穴、种大苗、下大肥。这样很快调动了全乡各村村民上山种起了桔子,几乎每个村都有一块桔子基地。

首批种植户郑朝宏就是从1984年开始种桔子的,一直种到现在,一干就是40年。当时都是使用农家肥,如今,他在米桶山等山场拥有2700多株桔树,年产值120万元,是镇上桔子的一号大户。今年已六十高龄了,但常年的劳作,让他一直保持着健壮的身板。

郑朝宏并不是一直低头干活,时常抬头看路,对种植期间发现的情况不断思考、总结,逐渐摸索出了一套“桔园免耕法”,恶性草全都拔除,绝对不能让恶性草种长大;良性草全都留下,保水保肥。一年拔草三五次,这里的桔园长势明显好于周边。对桔园里有益的虫草尽量保护下来,除去有害的虫草,施用有机肥,采用自动滴灌技术,保护好土壤。镇上的农药店主说,除草剂都不好卖了!

在甜蜜的桔子里,郑朝宏找到了致富密码,成就了他的甜蜜事业。他的这套技术吸引了福建农林大学、省农科院专家的兴趣,多次深入到他的桔园详细了解具体的耕作过程,周边三元西际、永安小陶等地种植大户纷纷前来上门讨教。下肥、修剪等重要环节时,来到果场观摩学习的人更多,曾有一年来访上百人次。

郑永贵并非理工科出身,而是从村干部、电影队成长起来的,他对发展农村经济有着独到的见解,注册了大田第一个“农”字号商标——“雪山”牌蔬菜,而且有效地打开了武陵乡反季节蔬菜产业的发展。

郑永贵赴奇韬担任书记后,镇里正在大力推广桃形李种植,他又迅速注册“仙峰”牌桃形李(水果),在当年已注册的十多个大田品牌农业中,他占两个,他到哪里就把品牌注册到哪里,成了“商标书记”。

在大田后路一带,养殖太监鸡的历史由来已久,而奇韬养殖太监鸡的规模相对大一些。2000年左右,郑永贵到奇韬任职,发现周边十里八乡的群众对太监鸡的食用习俗比较盛行,决定进行扶持:公路边做起广告牌,在省道建设路段繁华处建起销售网点,给规模养殖户补助……

太监鸡产业正发展得红火时,一回,一位市领导却对他说:太监不好听,不如尤溪芦花鸡。怎么办?

郑永贵通过查找资料,发现芦花鸡并非尤溪特产,源于山东、江苏,因其味美、肉鲜,可作药膳而广受欢迎。经过多番征求意见,大家认为:镇里最高山峰叫永仙峰,何不将太监鸡改为永仙鸡。这一主意很快得到大家认可,结合芦花鸡的资料,对永仙鸡的美味表述进行总结提升,而“永仙”二字的寓意丰富而美好。此后,大家纷纷改口为永仙鸡。永仙鸡至今一直是奇韬的一大农副产业,也是走亲访友一道美味佳肴。

敢想者,事竟成!

2024年春节前,莆炎高速奇韬高速口正式通车,从三明到奇韬仅需50分钟左右。

十多年前,莆炎高速项目列入各级党委政府议事日程时,该路线的走向与互通口、服务区也趋于明朗。在三明经商的郑总与乡贤吴哥在一次闲谈间,自然谈到了这条途经自己家乡的高速公路,两位奇韬老乡都不由自主地发出感慨:这条高速穿镇而过,只是在相邻的广平与尤溪新阳开设了互通口,对奇韬当地百姓的通行仍然不太方便。

他俩一起设想着:要是能从奇韬开个互通口,那就完全不一样了。两人越聊越起劲,找来莆炎高速公路设计图,一起分析从奇韬设置互通口最优的选择方案。此后,两人分头行动,将想法与更多有志之士交流,最终促成此事!

东佳在奇韬是个偏远小乡村,村里却办起了粉笔厂,这让不少人意想不到。

1979年,改革开放初期,国家逐步放开办厂条件,鼓励大家发展经济。郑祥果当年在公社担任半脱产的副书记,兼任东佳村支书,得知一位当年在村里插队的知青曾经从事过粉笔厂的工种,决定利用这一优势,请他来帮忙,利用村部一楼空置场所,所需的原材料石膏全都从外地调运过来,粉笔厂很快就办起来了。粉笔全部销往本县各个学校以及周边市县的学校,解决了村里10多位剩余劳力。

后来,乡村所办企业允许改制,村民张逢炼承包数年,搬到第五生产队队部生产。粉笔厂前后大概办了十年。

在奇韬梧桐坑生态养殖场,我们看到与众不同的猪:这里的猪满山跑,上百亩的山场,成了数百头土猪的运动场。业主郑上照说,这些猪跑得越是欢,日后的猪肉味道就越是甜美!

梧桐坑生态养殖场成立于2017年11月,位于奇韬镇奇韬村前往金华村的交界处,地名梧桐山,占地400多亩,整个养殖场几乎是满山的松木、杉木,在这里散养土猪以及鸡、鸭、羊等,举目可见的是跑步猪、跑步鸡。郑上照筹措资金上百万元,正着手建设一个绿色循环的新型农业生产模式,已带动51户村民一起参与。目前,土猪、努比亚黑山羊等品种正加大养殖中。养殖场也计划构建“互联网+农场”信息平台,发展物流配送,推动养殖业全产业链的转型和升级。

敢想还要善谋,善谋更需善作,对谋划的产业进行系统、科学地分析:是否“水土不服”?暂缺条件如何克服……

期盼更多的郑朝宏等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群众,善作善成。期待在奇韬这片热土上,涌现出更多的创业奇人,创造出更多的创业奇迹。


┃来      源:三明日报 ●张知松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找人才 找工作 找房子......

天宇大田
来参与,来沟通,昨日已去,明日未知,今日看大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