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泽老师是省实验的老教师,也是老铁一的毕业生,见证了学校数十年的变迁。李老师是60年校庆和70年校庆筹备的功臣,在70年校庆筹备中,已经退休的李老师帮助联系老校友,整理校友录,收集老照片,筹备校史展品,做了大量繁琐细致的工作。
今年教师节老教师回校参观校史馆,李老师再次看到他曾经捐赠的展品,写下一些关于这几件展品的回忆文字。
文字朴实而真诚,但让我们感受到老一辈铁一人艰苦朴素的风格,让我们更贴近那个还没有走远的年代,那个一件东西可以用一辈子的年代。
我和我的展品
今年的教师节,有幸重返母校参加活动。我又到校庆馆看了看。校庆馆是我校建校六十周年和七十周年校庆我为之付出辛劳的地方,还是挺有感情的……
在校史馆孙校长为我照了几张照片,留个纪念。其中这个展柜旁的照片是最有意义的。
这个展柜里的几样东西全是六十周年校庆时我捐赠给校庆馆的。
那个搪瓷缸还是1957年上小学时我开始刷牙用的牙缸,一直經历小学初中高中下乡师范密山哈尔滨直到定居在文政街的时候才不用了。
那个饭盒是我1964年上高中时我妈妈特意给买的。经过高中,下乡,师范,密山,哈尔滨,直到铁一中退休才不用了。这个饭盒装过多少菜汤和发糕……就不必说了……
那个手电筒是我在农场当电工时的工具,伴随我多年,没舍得扔。
那个多功能台灯还是我在农场当电工时安装的。插上灯座接通电源可以当台灯,打开右边的旋钮可以听收音机(是四管的半导体收音机),可以收到好几个地方台,打开左侧的旋钮按上红白灯泡还可以爆光洗照片……都是当时没事做着玩的。现在回想起来还挺有趣的。
一组照片一组
虽是过时的旧物,却一直保存完好舍不得扔,后来想着也许可以在校史馆发挥余热,让现在的孩子们经由这些物件窥见一点过去的痕迹。
啥东西不知道它的历史和经历就是破烂,如果知道它的出处或有点纪念意义的话,也许就能生发出更多的价值了。
校办供稿
撰稿:李德泽
审核:刘然、李俊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