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大模型安全治理框架

科技   2024-10-31 07:57   山东  

进网络安全行业群

微信公众号 计算机与网络安全
回复 行业群

探索包容、审慎的大模型安全管理模式,结合大模型应用建设场景,制定政务大模型安全治理框架。大模型安全工作应结合模型应用的实际场景,按照由易到难、由低风险到高风险逐步推进的思路,选取负面影响较小、涉及重要的数据较少的场景,进行先行先试,逐步探索推进,确保大模型应用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政务大模型安全治理框架 
随着政务大模型在政府管理与公共服务中的广泛应用,其安全治理成为一个关键问题。政务大模型不仅处理海量的政务数据,还需要遵循国家的法律法规,确保数据隐私和安全。因此,构建一个全面的安全治理框架,能够有效确保大模型的安全、合规应用,避免潜在风险。基于合规要求,本文将从安全机制、基础安全措施、数据安全、大模型安全、开发安全及运行安全等方面,构建政务大模型的安全治理框架。
1 合规要求 
在政务大模型的安全治理框架中,合规是首要原则,涉及多部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遵循,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安全基本要求》等。确保政务大模型的合规运行,是安全治理的基础。 
2 安全机制 
为了保障政务大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安全性和可控性,需建立一套完善安全机制,确保大模型技术在政务领域的安全、合规和高效应用。这些机制不仅要应对技术本身的风险,还需统筹市区协同管理,分级分类对待不同应用场景,并全程监控各个环节的安全性。 
(1) 组织建设 
为了保障政务大模型的安全运行,安全组织结构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该组织结构涵盖了统筹、业务、支撑和监管四个方面: 
  • 统筹方:由政数局负责整体安全战略的制定与统筹,协调各方资源,确保政务大模型的安全目标能够达成。 
  • 业务方:各委办局及区县负责具体政务场景中的大模型应用,确保其在使用过程中符合政务要求和安全标准。 
  • 支撑方:包括模型商、数据商、应用开发商和第三方安全机构,为大模型的开发、数据管理和安全技术提供支持。支撑方需按照政府制定的安全标准,确保技术产品和服务的合规性。 
  • 监管方:由政数局和网信办共同监管,确保政务大模型的运行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及安全要求,承担监督和审查责任。 
(2 )制度与规范 
  • 市区两级协同联动机制,确保不同区县和委办局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应对。 
  • 大模型应用分类分级管理制度对不同类型的模型进行分级,确保针对不同应用场景采取适当的管理措施。 
  • 大模型应用全过程安全管控制度贯穿应用的各个阶段,从模型开发、测试、部署到使用及维护,确保安全风险得到全方位监控和防范,保障数据安全和政务服务的稳定性。 
(3) 安全测试与评估
  • 数据集安全评估:确保用于训练和运行大模型的数据集来源合法合规,并进行严格的数据隐私保护和清洗审核,避免模型从源头引入安全风险或敏感信息泄露。 
  • 生成内容安全测评:对模型生成的文本、图像等内容进行合规性和伦理审查,确保输出不涉及敏感、虚假或不当信息,防止传播错误信息或违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模型及应用安全测评:对模型本身及其在具体应用场景中的安全性进行全面评估,保障大模型供应链、大模型接口、大模型自身防攻击能力等进行安全测评。 
  • 安全措施评估:评估模型部署过程中的各类安全措施,包括数据加密、身份验证、防护机制等,确保有效防止数据泄露、攻击入侵等安全威胁。 
  • 定期开展监测与抽查:通过定期安全审查和动态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并随机抽查模型的表现,保障其在长期运行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 安全技术保障 
安全技术保障是政务大模型安全治理框架的核心,它涵盖了从基础安全措施、数据集安全、大模型开发安全到运行安全等方面。 
(1 )基础安全保障 
  • 纵深防御:在政务云和网络层面完善纵深防御体系,通过多层次的安全防护措施阻止外部攻击,确保大模型的基础设施安全。 
  • 身份管理与授权:通过严格的身份验证与访问控制机制,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用户才能访问大模型和相关数据,防止权限滥用或外部恶意访问。 
(2)数据安全 
  • 数据来源合规:所有数据的来源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确保数据合法、合规地用于政务大模型的训练与应用。 
  • 内容安全合规:用于大模型训练的和知识增强的数据的内容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确保用于大模型训练和知识增强的数据内容合规。 
  • 敏感数据识别过滤:对输入的敏感数据进行自动识别和过滤,确保隐私数据不会被误用于大模型训练或输出,防止泄漏风险。 
  • 训练数据标注安全:对标注人员进行严格的访问控制和管理,制定完善的标注规范,以确保高质量的数据标注成果,保障顺利标注数据的保密性和合规性,避免敏感信息外泄。 
  • 数据分类分级与安全保护:根据数据的重要性和敏感性进行分类分级管理,不同级别的数据需采取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 
  • 数据访问控制:严格控制对数据的访问权限,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用户或系统能够访问敏感数据,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或篡改。 
(3)大模型安全 
  • 模型训练安全:对大模型的训练过程进行安全管控。在训练过程中,需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以防止数据泄露和非法访问。同时确保数据来源内容的安全合规,避免训练数据投毒等风险。 
  • 模型资产保护:对模型的算法、参数、结构以及相关文档进行严格的保密和安全防护。对模型实施多重安全防护措施,包括访问权限控制、模型加密存储以及防泄露技术对模型资产进行保护,防止模型被非法复制、篡改或盗用。 
  • 模型安全评测:对训练完成或拟上线的政务大模型进行安全测试与评估,包括语料安全评估,生成内容安全评估,模型安全评测,安全措施评估。 
  • 模型登记备案:应按照网信办相关管理要求,开展上线备案或登记工作。
  • 模型分类分级管理:根据大模型的功能、使用范围和敏感程度,将模型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并针对各个级别设定相应的安全管理要求。分类分级管理机制能够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调整管理力度,确保每个模型的安全性都能得到充分保障。 
(4) 大模型应用系统开发安全 
  • 需求阶段:在模型应用开发的需求分析阶段,同步进行安全需求分析,并设计相应的安全方案,确保项目从一开始就考虑到安全因素。 
  • 供应链安全:确保政务大模型应用系统的软件供应链安全,确保软件组件和工具来源可信,防止恶意代码和供应链攻击。供应商需符合安全标准并定期审查,严格控制软件版本管理,避免未经授权的修改,保障系统的稳定和安全运行。 
  • 数据准备阶段:在数据收集、清洗和处理过程中,确保数据安全,包括数据加密、脱敏处理等。 
  • 模型适配阶段:在适配过程中,必须确保所用的大模型和数据符合安全合规要求,防止数据泄露和模型被恶意操控。实施严格大模型的权限管理和访问控制。
  • 应用开发阶段:确保政务大模型在应用开发中的代码和系统架构安全,通过审查与测试,防范安全漏洞。 
  • 上线部署与评审:在大模型上线前进行严格的安全评审,并对模型进行分类分级管控。上线后,持续对模型运行进行监控,防止潜在风险。 
(5)运行安全与内容风控 
大模型的运行安全涉及内容生成和应用层面的多重保障,确保生成的内容符合政府规定,且系统运行稳定可靠。
生成内容风控:
  • 输入内容过滤:确保大模型在接收到输入前经过严格的内容审查,过滤掉潜在的敏感词、违法内容或其他不合规信息,防止恶意输入导致的不良输出。 
  • 输出内容审核:大模型的输出内容必须经过人工或自动化的审核机制,确保生成的内容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涉及敏感话题,避免因不当内容带来的社会风险。 
 应用安全: 
  • Web安全防护:政务大模型通过Web平台提供服务时,需采取完备的Web安全措施,防止跨站脚本、SQL注入等网络攻击。 
  • API安全防护:大模型与政务系统通过API连接,需确保API调用的安全性,防止未授权访问或API滥用。 
  • 应用访问控制:严格限制对大模型应用的访问权限,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政务人员或系统可以访问和使用大模型。 
  • 个人信息保护:政务大模型应用在处理个人信息时,需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加密、脱敏和安全存储等措施,确保个人信息安全。 
(6 )运行监测 
为了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的安全风险,政务大模型必须建立完善的运行监测与事件处置机制: 
  • 大模型监管沙盒体系:通过搭建监管沙盒环境,测试大模型在实际场景中的运行表现,识别潜在的安全问题和内容风险。这有助于在模型正式上线前发现并修复潜在漏洞,减少风险暴露。 
  • 风险监测与事件处置:通过实时监控系统,对大模型的运行状态、数据流动、应用访问等情况进行监测。一旦发现异常行为或安全事件,能够及时启动应急响应机制,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处置,防止事态扩大。 
4 总结 
政务大模型的安全治理框架是保障其安全、合规运行的基础。在这一框架中,合规要求贯穿始终,各方在安全组织结构中的协同合作至关重要,同时通过严密的安全技术保障和运行监测,确保大模型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最终,政务大模型的安全治理框架能够帮助政府机构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有效应对各类安全风险,为国家治理和公共服务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

人工智能、算力算网

相关资料自助下载

| 来源:虎符智库

计算机与网络安全
帮助网络安全从业者学习与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