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财经大学“合并”之谜,山东财政学院,山东经济学院,到底是谁“合并”了谁?
众所周知,财经类院校中没有985大学,但是211大学却不少,最知名的自然是“两财一贸”,而其中的两财即上海财经大学和中央财经大学都是当年的财政部直属高校。事实上,深扒一下的话,当年财政部有6所直属高校居然有一半左右的都是211大学,另外一所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这在当年的211评选中是非常罕见的,毕竟大家都知道一个部级单位一般只有一所211大学,财政部直属高校一下子冒出了3所211自然是非常奇怪的。不过其实,当年财政部唯一的211名额交给了上海财经大学,而另外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中央财经大学都是后期争取进入了教育部直属高校,然后在2005年拿到211名额的。
当然,中央财大和中南财大能够得到教育部的青睐,自然也是有两把刷子的。以教育部第4轮学科评估为例,上海财经是3个A类学科,中央财经大学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都是2个A类学科。但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财政部另外两所没有入选211的高校,也都有A类学科,东北财大有3个A,江西财大也有2个A。
这么来看,唯一拉胯的财政部直属高校,只有山东财经大学,最好的学科只有两个B+,看起来就像充数的。那么为啥都是财政部直属高校,山东财经大学和其他兄弟院校看起来不像一个档次呢?其实主要原因是先天不足,再加上当年合并,也有一些问题……
建国初期我国布局的四所财经类本科院校,除四川财经学院以外,其他的东北财经学院,上海财经学院,中南财经学院都是后来财政部直属高校。
对于财经类院校的组建,山东省动手很早,1952年由山东会计专科学校与齐鲁大学的经济系合并组建山东财经学院。但是第2年山东财经学院就因为院系调整的原因,被合并到了上海财经学院,一部分教职员工去了上海,另外一部分分散到了山东省财贸系统的各干部学校,还有其他的高等院校中。
到了1958年,在原山东省商业、合作、粮食、财政、银行等五个专业干部学校的基础上,成立了山东财经学院。按此表述方式,这些人员应该就是原山东财经学院留在山东的部分,重树山东财经学院大旗!
不过学校在1970年停办,1978年恢复办学之后,但没有恢复校名。由于当年经济是个热门词汇,因此学校选择以“山东经济学院”的名义进行恢复办学。
1980年财政部开始搞直属院校,但是山东经济学院并没有入围。原因嘛,也很简单,部属院校一般按照大区分布,华东大区已经有了上海财经学院和江西财经学院,本身已经富余了,自然没必要在山东省再搞。
1984年,为了深化改革开放,我国搞了14个沿海开放城市,山东省的烟台和青岛被列入其中,经济开始迅猛发展。1982年~1985年,山东省连续4年gdp全国第1,就和今天广东省的经济地位差不多,山东省也成为北方地区对外开放的高地。在开放的政策引导下,海尔、海信、浪潮、小鸭等山东企业张开双臂拥抱世界,频频在央视上打广告,迅速在全国打响了知名度。
在这种情况下,财政部决定在山东省布局一所直属高校,但是并没有选择有老底子的山东经济学院直接收编,而是选择新建。1986年,山东经济学院财政分院正式成立,由财政部和山东省共同创建,虽然是省部共建,但管理以部为主,走的是孵化的路子。1993年山东财政学院正式成立。
部属院校山东财政学院本就是依托山东经济学院起家,独立建校之后和山东经济学院形成了直接竞争关系。
山东财政学院作为部属院校,2000年下放山东省属。由于两校专业类型相似,据说一直内耗不断,期间也曾闹过合并,但一直光打雷不下雨。直到2011年,教育部同意两校合并筹建山东财经大学,2012年去筹成功。
单从山东财经大学校名来看,大家或许会认为“财”这个字来自于山东财政学院,“经”这个字来自于山东经济学院。
实际上,山东经济学院前身就是山东财经学院,事实上相当于山东经济学院合并了部属院校山东财政学院。
据说2011年学校筹建当年,山东经济学院和山东财政学院的分数线开始飙升,2013年山东财经大学,又因为平行志愿开始实行的原因,很多高分考生落到了山东财经大学,从此其投档线就开始居高不下,直到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