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所“纯双一流大学”排名新鲜出炉,第1名仅是一所“本科学院”,第2名第3名成立10年左右,河南大学第9,山西大学第12名!
对高三学子而言,喜欢给高校打上各种标签,来作为报考的重要参考。众所周知,39所985大学都是211,也都是双一流,一般只称985,还有另外70多所纯211大学,同时具有双一流的身份,因此划分为纯211大学。
而32所纯双一流都是2017年和2022年新增的,整体实力比不得211和985,因此单独来看他的排名情况。不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既然能从双非院校加入双一流大家庭,自然也是有两把刷子的。
最近2025年的纯双一流院校排行榜出炉,又带给学子们哪些意外之处呢?
第1名让人很意外,北京协和医学院,全国排名第30位。985总计是39所,这么来看的话,北京协和医学能够媲美弱势985大学了,那么既然能够拿到纯双一流的榜首,那么为什么仅仅是一所本科学院呢?
其实北京协和医学院早些年使用过中国医科大学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的番号,其投档线堪比清北,但是当年在211争夺中失利,变成了双非院校。
后来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想了一个办法,那就是蹭清华的名气,挂上了清华大学医学部的牌子,选择和清华大学合作。但是一所本科大学挂人家医学部的牌子,总是有些不伦不类,毕竟本身是卫健委直属高校,又不是跟人家合并,因此最后折中了一下,更名北京协和医学院。
卧薪尝胆10年之后,北京协和医学院在2017年入围双一流,但是想要恢复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的名称已经不可能了。这倒不是学校的实力差,而是因为根据现行政策,想要升格大学必须有8000人的全日制在校生,而北京协和医院走的是小而精的路线,并没有满足这个人数的要求,因此按规定不得更名大学。当然也有说法,北京协和医学院不想更名大学,现在就挺好的,没必要靠大学名头来增加自己的名气。
和北京协和医学院类似的小而精的高校还有一些,比如外交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央戏剧学院等等,很难达到8000人的标准。但是这些高校和一般的大学差不多,博士点什么的也都有的。尤其是北京协和医学院是医学类院校中的霸主,想要进入这所高校差不多需要清北的分数才可以。
第2名和第3名分别是南方科技大学和上海科技大学,这两所高校对于很多同学而言同样非常陌生,算是后起之秀。其中南方科技大学排名全国第43位,上海科技大学排名全国第46位,基本相当于顶级211的排名了。
南方科技大学成立于2012年,上海科技大学成立2013年,距今不过十二三年的时间。这个时间用人来做比喻的话,大约就是上初中的年纪,相比百年高校而言就是婴儿。但是这两所高校都是那种新型高校,由于成立时间太短,第4轮学科评估没赶上,第5轮学科评估又没公布,因此其实力一直是个谜。
2022年这两所高校入围双一流,这才让大家开始重视这两所高校,如今取得这么优秀的排名,自然也是理所当然。但是这两所高校的缺点就是缺少数据化的信息进行比较,很难清晰的判断学校的优势学科是什么。因此报考这两所高校需要多了解相关情况,抱着审慎乐观的态度。
前三甲谈完了,再来说一下名气很大的河南大学和山西大学。河南大学排名第9,山西大学排名第12位,都在全国百强左右的名次,大体上相当于211的守门员。其实以综合性的高校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在双流的大趋势下,那些小而精的院校反而更容易得到青睐。不过这两所高校分别承载着本省的高校历史,早该得到重视,进入双一流后终于大放异彩,也算是回到了应有的位置。
河南大学是2017年首轮双一流就进的,当时让河南这个高考大省欢呼雀跃,毕竟双一流基本上相当于211大学了。而为了河南大学更好的发展,学校毅然作出了壮士断臂般的决定,将主校区由开封迁移郑州,开启了两城发展的格局。
而山西大学虽然是2022年入围双一流的,比不得河南大学。但是古话说的好,迟饭是好饭,山西大学拿到了两个一流学科,这个数量比一般的211大学都强的多。而山西大学也凭借这一点成功超越太原理工大学,成为山西高校的领头羊,虽然这一点仍有争议,但从数据上来看确实如此。
学生时代有这么一个座右铭,“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对于高校的发展而言同样如此,如果你只保持着原来的进度,很容易被后来的新兴力量超越,成为那些生力军的垫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