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官场玩到极致的“权术游戏”

文摘   2024-10-27 07:16   英国  

              古今官场玩到极致的“权术游戏”

                                 华斌

     

 

      官员,这个历史长河中的角色,自古以来都在中国社会的运转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从“学而优则仕”到“升官发财”,无论朝代更替,时代如何变迁,官员们始终是社会权力结构中的关键一环。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官员们的“修养”与“责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一名职业记者,我见证了这个变迁的全过程。我的职业生涯中,接触过太多太多的官员,既有位高权重的“一字并肩王”、当朝一品、封疆大吏的大官,也有因腐败而抄家被抓的知府和破家的县令。这其中的故事,充满了荒诞与讽刺。


       我在中国工作了多年,也在英国努力为“讲好中国故事”做出自己的贡献。然而,这种跨文化的经历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权力运作模式截然不同。在英国,权力更加透明,官员的言行时刻处于公众和媒体的监督之下。但在中国,权术游戏的复杂程度远超表面。官员的“文化修养”和“责任感”似乎逐渐被“精明权术”和“避险策略”取而代之。


      古代的官员,并不只是政治斗争中的棋子。他们有着深厚的文化根基和责任意识,信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甚至将文化修养作为官场立身的基石。那些通过科举考试的文人,怀揣着治国理政的理想,既要精通《四书五经》,也要有足够的能力治理一方百姓。


      白居易、苏轼这样的名臣,不仅是文学大家,更是清正廉洁的能臣。白居易以“同是天涯沦落人”感怀世道民生,苏轼则以《赤壁赋》传世,但他们的政绩同样令人敬佩。他们的文化修养不是个人才情的展示,而是处理政务时一种深刻的责任感与道德意识的体现。文化和政治责任不可分割,正是这种风骨,支撑了他们在官场风雨中屹立不倒。


      古代的官员常常是以诗文为载体,思考国家和社会问题,甚至在民生疾苦中找到自我反思的力量。这种文人风骨,是权力背后的底色。


      然而,如今这种风骨早已渐行渐远。现代的官员,很少有人再依靠文化素养或责任感为立身之本。相反,他们更多地学会了“打太极”,懂得察言观色,在上级和民众之间油滑游走。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官员的核心技能从吟诗作画变成了权术与政治的博弈。他们精通的是如何在领导面前显得“既有能力又无害”,如何在民众面前“说得好听”却不见实质行动。许多官员不再注重文化修养,也不再以清廉为荣,而是学会了如何让自己置身于复杂的权力斗争中,既不犯错又能得利。


      尤其在当下反腐的大背景下,现代官员的生存环境变得更加复杂。曾经那些大张旗鼓挥霍公款、贪图享乐的行为,如今已成了自掘坟墓的举动。国家对腐败的高压政策,让官员们从“享权”心态逐渐转变为“求稳”状态。很多官员变得谨言慎行,不敢贸然做出激进决策,生怕一着不慎,就被卷入反腐风暴中。


       过去,我见过的那些“一字并肩王”、封疆大吏级别的高官,虽然外表风光,手握重权,但其实他们的处境比表面看起来要复杂得多。随着反腐力度的不断加大,这些官员的日子也越来越不好过,他们每天都如履薄冰,生怕一个错误的决定毁掉自己一生的前途。权力不再是他们可以肆意挥霍的“金饭碗”,而是随时可能断裂的“脆弱平衡”。


      相比之下,那些小官僚,比如地方上的知府、县令,虽然权力有限,却在地方上享有极大的自主空间,常常能“自立山头”,呼风唤雨。在这种环境中,文化修养的缺失让他们更倾向于使用权术和小聪明,尽可能在体制内钻空子、谋取私利。


       在反腐倡廉的压力下,很多官员看似手握重权,但实际上内心极度不安。这种现象让我想起《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孙悟空大闹天宫时,表面上看把天庭搅得天翻地覆,实际上却常常败在下界的妖怪手下。


       天庭的神仙虽然名义上代表着强大的权力,但他们不过是替玉帝打工的公务员,心思不在战斗,而是敷衍了事。妖怪们则不同,他们拼的是自己的“家业”,败了便失去一切,生死攸关,才不得不拼命。


      现代官员和天庭神仙的处境何其相似。虽然他们手握权力,掌控着社会的某些资源,但反腐风暴让他们每一个决策都充满风险,他们的每一步都要小心翼翼,如履薄冰。贪腐的代价变得前所未有的高,很多官员选择“少做少错”,以不作为来保全自己的官位。于是我们常常看到,很多政策在出台时轰轰烈烈,执行时却草草了事。


       在这种环境下,官员们的“文人风骨”进一步消失了。他们学会了打太极,避免触及敏感问题和关键领域。官场成了一个权术游戏的竞技场,文化修养和责任感变得无足轻重。


      作为一名职业记者,我见证了太多这样的故事。三十年的记者生涯里,我曾在中国深入调查,也在如今的英国进行国际报道,我看到了两种文化下的权力运作模式:在中国,官员更注重如何在权术游戏中自保;而在西方,尽管权力同样复杂,但民众的监督和法治环境让官员们的行为更加透明。


      现代官员的困境在于,他们在反腐压力和公众期望的双重夹击下,已经不再具备那种悠然自得的文化修养。他们的责任感被制度化的考核和利益驱动所取代,变得如履薄冰,不敢真正放手做事。这让很多人陷入了“求稳”的状态,缺乏创新和担当。


      但我们不能全盘否定现代官员的努力。许多官员在严峻的反腐形势下,依然能保持清廉,认真履行职责。他们明白,贪腐带来的毁灭性后果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现实。在这个新形势下,那些真正拥有责任感和能力的官员,依旧能够凭借清正廉洁,赢得民心,走出一条新的官场生存之路。


      权力是一把双刃剑,既能成就一个人,也能毁掉一个人。现代官员的命运在反腐风暴中更加复杂,权力的天平时刻摇摆不定。但反过来,这也是他们重拾文化修养和责任感的机会。无论是面对民众的监督,还是应对政绩的考核,官员们唯有摆正心态,才能在这场游戏中找到平衡。


      反腐倡廉的大背景下,现代官员已经意识到贪腐的代价,他们中的一些人选择保守,但也有更多人选择用自己的努力去重建官员的清廉形象。

     

      在这个新的时代,文化修养不应被忽视,责任感也应重新成为官员的立身之本。毕竟,官员不仅仅是权力的象征,更是社会治理的中坚力量。他们不仅要为国家的制度服务,更应为民众的福祉负责。


     现代的官员若能从古代文人的风骨中汲取力量,在复杂的权术游戏中保持清明与责任感,才能在权力的风暴中立于不败之地,并为社会贡献真正有价值的治理力量。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请联系)

艺风堂读书会
墨香轻绕梦回时,书页轻翻,思绪飞扬,智慧火花,在静谧中碰撞,心灵得以温柔安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