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与人之间的“鄙视链”,从优越感到特权的一场荒诞秀

文摘   2024-11-21 07:35   英国  

                 


                  中国人与人之间的“鄙视链”,

                从优越感到特权的一场荒诞秀

                                  华斌


  中国社会的鄙视链就像一个让人啼笑皆非的文化迷宫。每个人都在这条链条上找位置,从大官鄙视小官、小官鄙视百姓,到保安瞧不起外卖员、外卖员抱怨快递员,这场心理博弈贯穿社会各阶层。


  更有趣的是,那些退了休的大官,也依然在用他们隐形的权力玩转规则,站在鄙视链的高端位置,继续俯瞰众生。


  这种现象既是文化的遗产,也是现代社会荒诞的注脚。我们必须回到历史中寻找它的根源,接下来跳到当下解剖它的表现,再通过国际对比来反思,为什么鄙视链能在中国生长得如此茂盛。


鄙视链的古老基因:等级秩序与士农工商的阶层幻觉

  

  鄙视链并非是微信时代所创造出来的,在数千年前它就已然被人类精心构建而成。中国的等级秩序以及社会分层,给这条链条打下了深厚的历史根基。


儒家等级体系:文化版的社会设计


  儒家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古代版的《权力的游戏》规则手册,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位置上乖乖待着,连“想更上一层楼”都得悄悄进行。


  士农工商的社会分层就是鄙视链的原型:士读书人高居顶端,掌握知识和道德话语权;农体力劳动者,虽然穷得叮当响,但至少被认为“辛苦而高尚”;工匠技术流虽然动手能力强,但“缺乏品位”;商人最底层想赚点钱就要被骂“唯利是图”。


  这套体系从文化上深刻印在国人的脑海中,连几千年后的现代人都难以摆脱。


科举官方认证的鄙视链工具


  再感谢一下科举制度,它不仅为社会流动开了条小口子,还进一步巩固了鄙视链。


  寒门学子可以通过考试从底层跃升到上层,但这也让落榜者成了链条上最尴尬的人群:他们鄙视农民,却又被权力阶层看不起。


  这种焦虑感在今天的学历歧视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有文凭的鄙视没文凭的,但985鄙视211,211又鄙视专科,专科只能自嘲。”一条链条,不分古今,流传至今!


现代鄙视链:从权力的幻觉到退休高官的隐形统治


  快进到现代社会,鄙视链的内容虽然换了,但其核心机制——“我比你高人一等”——依然如影随形。权力财富和教育成为链条的新支点,而荒诞的戏码也随之升级。


退而不休的权力幽灵


  在中国存在着这样一种状况:某些职位处于相对较高层级的官员已经退休了。


  按道理说,他们已经“退出江湖”,但实际上,他们依然在用隐形的权力影响着社会规则。这些“退而不休”的人靠着人脉关系网为自己和家人谋利,插手经济活动,甚至间接左右政策走向。


  他们站在鄙视链的最高端,不需要直接参与竞争,却可以俯瞰所有层级,仿佛是一场隐形的统治表演。


  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反腐的大锤往往砸在现任官员身上,而这些退休高官似乎置身事外,成为了鄙视链中的“无冕之王”。


  偶尔当某位“退而不休”的大人物被揭露时,往往会牵出一整个家族的贪腐网。这场“全家一锅端”的荒诞秀,既是对鄙视链的嘲讽,也是对权力失控的真实写照。


冠冕堂皇的“高位伪善”


  那些站在链条顶端的权力人物,最爱做的一件事,就是以“道德领袖”的姿态教育别人如何做人。他们谈廉洁、讲奉献但实际上,他们的行为早已超出了“自肥”的范围而是一种赤裸裸的规则操纵。


  当高高在上的“鄙视者”突然跌入链条底端,他们的光环迅速消失,成为大众茶余饭后的笑柄。这种反差不仅暴露了权力的伪善,也揭示了鄙视链背后的荒诞逻辑。


  底层互害:微弱优越感的无声战争……相比权力阶层的戏码,底层劳动者之间的鄙视链更加直接,也更加让人唏嘘。保安和外卖员互看不顺眼,快递员与共享单车维修工彼此较劲,这些冲突虽然看似琐碎,但背后却藏着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公。

  

    “我总比他好一点”的逻辑:底层劳动者的互害,是一种微妙的心理平衡术。保安可能收入低,但拥有社区“管理权”;外卖员收入更高,却饱受工作压力和歧视。双方通过贬低对方来缓解自己的身份焦虑。

 

  这种行为虽然毫无意义,但却提供了一种短暂的优越感——在鄙视链的底端,大家都在拼命争夺“倒数第二”的位置。


  社会认同的匮乏:底层互害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对劳动的轻视。在一个用金钱和地位定义成功的社会中,体力劳动者的价值被系统性忽视。无论他们的工作有多重要,都被视为“低端”成为鄙视链的天然底层符号。


国外的反衬:另一种平等的微光…在诸多西方国家里,尽管阶层分化仍旧存在,不过人与人之间的互动通常会显得更为平等。这种平等之感,不单源自于文化传统,还源于对于劳动以及权力所持有的不同态度。


  对劳动的尊重:在美国一位服务员可以骄傲地接受顾客的小费,而顾客不会因此觉得“我比你高一等”;在北欧蓝领工人和白领享有相同的社会福利,没有明显的优越感。这种对劳动的尊重,让鄙视链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壤。


  权力的自我约束:在诸多西方国家里,退休官员不再持续对社会规则产生影响啦。他们更犹如“过往的公职人员”,而非“幕后操控者”呢。


  加拿大的总理时常骑着自行车往返于工作场所与家中;北欧国家的首相也会在超市中排队去购买面包。


  这些举动传递出了一个质朴的理念:权力并非处于高高在上的地位当作财富,而是作为为社会服务的工具存在着。


  如何打破鄙视链?

  鄙视链在中国的历史和文化里已经深深地扎下了根,不过这可不能说明它就没法被改变啦。下面这些建议也许能对改变它有所帮助呢。


  强化权力监督:那些“退而不休”的高官必须纳入反腐和社会监督的范围。对权力网络的清理和约束,才能让规则更加透明,减少隐形鄙视链的生存空间。


  重塑劳动价值观:劳动乃是社会得以运转的根基。借助教育以及媒体的传播力量,促使社会再度明晰劳动的重要性,对每一种职业的价值予以尊重。


  提升教养与素养:教养的缺失是鄙视链扩大的催化剂。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培养人们对他人的尊重,重新定义“成功”的标准。


  从鄙视到尊重的转变:鄙视链犹如一场荒谬的社会实验,将权力的不均衡、劳动的遭漠视以及文化教育的欠缺展露无遗。不过它并非无法改变。凭借对权力的监督、对劳动的敬重以及教养的提升,我们具备从这条链条中挣脱出来的契机。


  或许有一天,当我们谈起鄙视链时,不再是无奈的感叹,而是对过去荒诞的轻松一笑——“你还记得那时候我们有多无聊,竟然用鄙视链这种东西来确认自我价值?”


种瓜老人的观云阁
人生如江湖,波澜起伏,机遇与挑战并存。江湖中有斗争,也有侠义之道,正如经济潮起潮落,规则与秩序共存。大道在于平衡,既需谋生,也要守义,方能立足天地,走得长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