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江西:从经济困境到复兴的破局之路
华斌
明清时期,江西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资源,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商贸中心之一。江右商帮的崛起,标志着江西在中国商贸史上的辉煌篇章。景德镇的瓷器贸易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象征,凭借其工艺和质量,瓷器远销海内外,成为明清时期的出口热门商品之一。这不仅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塑造了江西商人的商业文化。
江右商帮的成功不仅仅得益于其地理优势,还是江西商人凭借独特的商业管理模式和创新精神的结果。他们不仅精于分散投资和风险管理,还在信息传播和网络建设方面领先于同时代的其他商帮。江右商帮在当时已经形成了覆盖全国的商业网络,并通过水路、陆路等多种运输方式,将江西的商品推向全国甚至海外市场。
历史学家弗朗西斯·金(Francis King)指出:“江右商帮不仅是一个地区经济成功的代表,也是中国早期市场经济崛起的象征。他们通过创新的商业理念和卓越的组织管理能力,在明清时期成为了全国商界的佼佼者。”这种精神延续了数百年,直到清末及近代社会的动荡和变迁,才使得江右商帮的影响力逐渐衰退。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种冒险和创新的精神并没有在现代得到有效继承。清华大学李稻葵教授认为,江西的现代商业环境缺乏活力,许多商人和企业家在面对市场变化时过于保守,不敢进行大胆的创新和投资决策。这种心态与江右商帮当年的拼搏精神形成了鲜明对比,导致了江西现代经济在全国市场中的表现相对滞后。
进入21世纪,江西的发展逐渐呈现出“懒洋洋”的状态。2024年上半年,江西省的经济总量为15638亿元,增速仅为1.55%,与东部沿海省份动辄超过5%的增速相比,显得尤为迟缓。江西的产业结构单一,资源依赖型经济模式限制了其在现代经济中的表现,尤其是新兴产业和高附加值产业的缺乏,使江西难以在全国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江西在工业化初期,通过依赖煤矿、钢铁等资源型产业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成就,但这种发展模式已逐渐暴露出问题。资源型经济虽然能够在短期内带来经济增长,但长期依赖单一产业的结构使得江西在面对全球经济转型和技术变革时显得脆弱。江西未能及时抓住信息化、数字化转型的机遇,导致了制造业升级和技术创新的滞后。
李稻葵教授指出:“江西的发展困境在于其产业结构缺乏多样性,尤其是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的滞后,这使得江西在全球经济浪潮中错失了重要机遇。”他进一步分析,江西未能像沿海省份一样积极吸引外资和技术投资,也未能有效提升本地企业的创新能力,导致其经济发展步伐明显落后。
国际发展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Jeffrey Sachs)也指出,江西的问题不仅仅在于产业结构单一,还在于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和创新型市场机制。他认为,江西需要在政策层面进行深度改革,释放市场活力,鼓励企业创新和技术转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增长疲软的问题。江西的经济困境不仅反映了市场问题,更是体制和政策方面的问题。
江西的人流、物流和材料外流问题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成为了江西经济转型的最大挑战之一。人才流失、物流效率低下以及大量原材料外流外地加工的现象,都是江西经济结构性问题的直接表现。
人才外流:江西每年有大量优秀毕业生和技术工人流向沿海发达地区,造成本地高素质劳动力的严重短缺。张五常教授指出:“江西的经济活力受限,人才外流是最直接的表现。如果一个地区无法为高素质人才提供足够的薪资待遇和发展机会,人才外流的现象将不可避免。”江西的教育体系虽有一定规模,但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之间存在显著脱节,导致大量毕业生离开江西,寻找更有发展前景的地区。
此外,江西的劳动力市场也面临严重的结构性失衡。高端技术人才缺乏,使得本地企业在创新和技术提升方面面临巨大挑战,而低端劳动力供过于求,导致本地就业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许多企业不得不依赖从外地引进技术人员或将研发工作外包,进一步加剧了本地产业链的断裂。
物流外流:尽管近年来江西在交通基础设施上有所改善,但物流成本依然高企。国际物流专家认为,江西的物流效率相对较低,使得企业难以在全国市场中与沿海地区的企业竞争。清华大学经济学家魏杰指出:“江西的物流成本较高,导致本地企业难以实现生产和销售的一体化,必须依赖外地的加工和销售渠道。”这种外流现象不仅影响了本地企业的竞争力,还导致了资源的严重浪费。
材料外流:江西的资源丰富,特别是在矿产资源方面占据优势,但由于缺乏深加工能力,许多原材料必须运往外地进行加工。这种材料外流的现象表明江西在产业链条的延伸上存在严重不足,未能形成完整的产业闭环。大量原材料在外地完成加工后再返回江西销售,进一步增加了生产成本,削弱了江西的经济竞争力。
张维迎教授认为:“江西要想改变现状,必须通过加强本地的加工制造能力,减少原材料外流带来的成本和利润损失。”只有建立完整的产业链条,江西才能实现从资源型经济向技术型经济的转型,提升经济的内生增长动力。
江西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这一度是其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但在现代经济环境中,这种文化和心理却成为了发展的束缚。江西人传统上讲求稳定和和谐,崇尚安全感和长远规划,但在市场经济的快速变化中,这种文化表现为保守、缺乏冒险精神。
美国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斯(Douglass North)曾提出,文化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如果一种文化过于注重稳定而不鼓励创新和冒险,经济活力将受到严重抑制。江西的传统文化正是如此,许多企业家和政府官员在做出重大决策时,往往优先考虑风险控制,而不是抓住市场机遇。
张维迎教授进一步指出,江西的文化心理对经济发展产生了潜在的负面影响。现代经济的发展需要企业家具备敢于冒险和创新的精神,但在江西,许多企业家更倾向于保持现状,缺乏挑战自我的勇气。“当一个地区的文化更多地强调稳定而非进取时,企业家精神就会受到压制,而企业家精神正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他说道。
这种文化心理也影响了政府政策的执行。江西的许多政策制定者在面对改革和创新时,表现出一定的迟疑和保守倾向,往往不愿承担变革失败的风险。结果是,许多原本具有创新潜力的政策被束之高阁,或在实施过程中变得保守、形式化,无法有效推动区域经济的创新和发展。
江西的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被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所拖累。林毅夫教授曾指出:“地方政府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资源,还严重削弱了地方经济的活力。”江西的企业家经常抱怨,他们的时间和精力被大量用于应付各种检查、评比和汇报,而这些形式上的工作却并未真正推动经济的发展。
在江西,许多政策措施更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和考核,而非真正解决地方经济中的实际问题。地方政府过于强调形式上的工作,而忽视了政策的实际执行效果。林毅夫教授指出:“经济发展的核心是提升市场效率,但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不仅扭曲了政策的执行,还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许多企业家反映,他们的精力被耗费在应付各种形式主义的检查和汇报上,然而这些工作并未为企业的创新和发展提供实质性的帮助。政府的检查往往流于表面,而真正有价值的政策支持少之又少。这种形式主义的作风也让外资企业对江西的市场环境持观望态度,许多潜在投资者因为江西的官僚体制复杂、不透明,而选择放弃投资或另寻他地。
在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官僚主义不仅限制了江西企业的发展,也削弱了地方经济的市场竞争力。国际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提出,市场的竞争力不仅来自企业本身,还来自于市场的制度环境和政府的支持政策。如果地方政府不能通过简政放权和减轻企业负担来释放市场活力,那么地方经济就会失去内在增长动力,无法在全球竞争中立足。
要解决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问题,江西的地方政府需要重新审视其行政管理模式,简化审批流程,提升政府服务的效率和透明度。地方政府的管理重心应该从形式主义转向实际问题的解决,以提高政策的执行效果。通过减少繁文缛节,释放企业的创新活力,江西的经济发展才能真正走出困境。
江西的营商环境一直是影响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复杂的行政审批流程、不透明的政策环境、频繁的政策变动,这些因素使得企业在江西的投资和运营过程中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国际知名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指出,一个地区的营商环境和市场透明度是吸引投资和促进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
江西的行政审批流程繁琐且耗时,企业在申请各类经营许可和资质时往往需要耗费数月甚至更长时间。这不仅大大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也使得许多企业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市场变化时无法做出及时的反应。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经济学家蔡昉教授指出:“一个地区的经济活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行政效率,过于复杂的审批程序和政策不透明,将使得企业失去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江西各级政府在政策执行中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许多政策经常因为政府领导班子的更迭而发生改变。这种不确定性使得企业对政府政策的依赖性降低,企业在经营中需要应对更多不可预见的政策风险。对于外资企业来说,政策环境的变化更加剧了投资的风险,使得江西在吸引外资方面相对其他省份处于劣势。
此外,江西的市场监管体系也面临挑战。一方面,监管的形式化和过度执法使得企业的创新能力受到限制,另一方面,监管体系在应对复杂市场环境时缺乏灵活性,导致企业在实际运营中遇到许多障碍。江西需要建立更加科学、灵活的市场监管机制,减少不必要的干预和限制,为企业创新提供更为宽松的市场环境。
要改善江西的营商环境,地方政府需要通过简政放权、提升政策透明度、减少不必要的监管干预等措施,确保企业能够在一个更加自由和高效的市场中运营。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江西将能够吸引更多的投资,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推动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尽管江西面临着诸多发展困境,党中央和国务院始终对江西的发展给予高度关注和支持。近年来,中央政府在多项政策中给予江西重点扶持,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建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方面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和政策倾斜。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部地区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江西作为中部地区的重要省份,必须抓住历史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
例如,中央政府对江西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通过加大对铁路、高速公路、机场等交通设施的投资,提升了江西在全国物流网络中的地位。这不仅缩短了江西与沿海发达省份的物理距离,也为江西融入全国经济一体化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
国际知名经济学家罗德里克(Dani Rodrik)在研究中国区域经济时指出:“基础设施的完善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交通网络的完善将为江西吸引外资、降低物流成本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中央政府对江西的基础设施扶持政策,有助于提升江西的物流效率,推动地方经济的现代化进程。
此外,中央还在人才引进、科技创新、生态保护等方面对江西给予了政策支持。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吸引人才、鼓励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旨在帮助江西增强创新能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这些政策为江西的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
然而,尽管中央的扶持力度很大,江西的地方政府仍需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确保中央政策在地方的有效落地和执行。地方政府要通过改革创新,抓住中央政策带来的历史机遇,推动江西经济在未来实现突破性发展。
在中央政策的支持下,江西省委省政府也逐渐意识到,结构性改革是推动江西经济复苏的关键。近年来,江西省委书记尹弘和省长叶建春带领全省,积极推动一系列深度改革,力图从体制、政策、产业结构等方面破解江西发展难题。
尹弘书记明确提出,要加速推进数字经济的发展,将其作为撬动传统产业转型的关键。数字经济的崛起,不仅能够帮助江西弥补在制造业智能化上的不足,还能为江西提供一个与全国经济接轨的机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专家也指出,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将有助于江西在未来经济结构转型中取得先机。
叶建春省长在改革思路中特别强调,营商环境的改善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他提出,要通过简化行政审批、提升政府服务水平,创造更加透明和高效的市场环境。叶省长的目标是通过制度创新,激发企业活力,使江西能够更好地融入全国市场,并吸引更多的外资和技术投资。
经济学家周其仁教授认为,江西的改革方向正确,但关键在于执行。他指出:“江西的改革不仅需要在宏观政策上做出调整,还需要在执行层面进行有效的配合,确保政策能够真正落地,发挥作用。”改革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地方政府能否积极推动政策执行,并根据市场反馈不断优化调整。
江西的改革正在逐步取得进展,但要实现经济的全面复苏,仍需要地方政府在创新、人才引进、产业转型等方面做出更多努力。只有通过全面、深度的改革,江西才能从根本上摆脱目前的困境,迈向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江西的发展历程中,既有成功的企业,也有失败的案例。通过分析这些成功与失败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江西经济发展中的核心问题和机遇。
成功的企业往往是那些勇于创新、敢于冒险的企业。江西的一些制造业企业,通过引入先进的国际管理经验和技术革新,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功。
张维迎教授指出:“在全球化的竞争中,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是成功的关键。那些能够抓住市场变化、积极创新的企业,往往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江西一些企业正是依靠技术升级和管理模式的创新,逐步走向全球市场,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然而,江西也有许多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失败,特别是在传统资源型企业中,这种失败现象尤为明显。
张维迎教授进一步分析道,这些企业的失败主要源于管理层的保守、缺乏创新能力,以及未能及时进行产业升级和市场转型。江西的许多传统企业仍然依赖于资源型产业,未能抓住全球经济转型的机遇,最终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
著名国际经济学家达龙·阿西莫格鲁(Daron Acemoglu)在其经典著作《国家为何失败》中提出,包容性制度是经济成功的关键。阿西莫格鲁认为,一个地方的制度越封闭、越保守,越难以激发经济活力和创新动力。这一点在江西的经济失败案例中尤为突出。
许多江西的国有企业在面临全球化冲击和国内市场竞争时,未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改革措施,管理僵化,决策迟缓,最终被市场淘汰。这不仅拖累了企业本身的发展,也影响了整个地区的经济活力。
此外,江西的一些民营企业在市场化进程中,因政策不透明、市场环境不稳定,也未能获得长期的竞争优势。缺乏灵活的市场应变能力和创新动力,导致这些企业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
张维迎教授指出:“企业的失败不仅仅是因为资源不足,更是因为缺乏制度上的包容性和创新激励。如果企业家不能在市场中大胆创新和突破,企业最终将被市场淘汰。”他建议江西政府应创造更加开放、包容的市场环境,鼓励企业家进行创新和技术升级。
成功与失败的案例共同为江西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教训。那些敢于冒险、善于创新的企业往往能够抓住机遇,而那些固步自封的企业则最终被市场淘汰。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反思,江西可以总结出更好的发展思路,避免重蹈覆辙。
江西的经济发展困境不仅仅是产业结构单一、营商环境不佳、人才外流的问题,更是体制、政策、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结果。为了使江西从当前的发展困境中脱颖而出,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复苏与腾飞,必须采取一系列系统性、创新性的改革措施。
以下是笔者针对江西现状提出的可行路径和具体措施。
1. 深化产业结构调整,推动高附加值产业发展
江西的资源型经济模式在过去几十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如今它已经成为了江西经济转型的主要障碍。要实现经济复苏,江西必须推动产业结构向高附加值产业转变。
林毅夫教授指出:“产业结构的升级是任何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特别是在高科技领域的突破,将帮助落后地区实现跨越式增长。”
江西应重点发展智能制造、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
借鉴广东和江苏的经验,江西应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推动企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江西还应积极融入全球供应链,通过开放政策吸引外资和国际技术进入本地市场。
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曾强调,全球化是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江西需要进一步打开市场,吸引国际技术和资本,推动本地企业的技术创新。
此外,江西可以通过建设智能制造产业园区,推动区域产业集群的发展。这将有助于提高整体竞争力,促进企业间的资源共享和技术合作。例如,在南昌、赣州等地打造智能制造、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将帮助江西在全国科技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2. 加速现代农业发展,构建可持续农业生态
江西作为农业大省,在现代农业发展方面有着巨大潜力。通过引入先进的农业科技,江西可以大大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和竞争力。
国际发展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Jeffrey Sachs)指出:“现代农业不仅依赖于土地和资源,还依赖于科技创新。那些能够将技术与农业有效结合的地区,将在全球农业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
江西可以借鉴荷兰的现代农业经验,通过引入精准农业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江西还可以通过发展智慧农业,利用物联网技术监控作物生长状况,优化农业资源的使用。通过与科研机构合作,江西可以推动现代农业技术的本地化应用,培育一批创新型农业科技企业。
同时,江西应推动绿色农业的发展,支持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等可持续农业模式。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温铁军指出,绿色农业的发展将是未来中国农业转型的关键,江西可以通过生态农业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态系统。
3. 推动区域合作,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江西的经济发展离不开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提出,区域经济一体化能够通过共享资源、提升效率来推动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江西应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与长三角经济区形成产业合作,推动经济联动发展。
通过加强与长三角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江西可以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生产和贸易效率。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不仅能够缩短江西与长三角的物理距离,还将帮助江西加快融入全国市场。江西还可以通过吸引长三角地区的技术型企业落户,在本地形成智能制造和高新技术产业链。
李稻葵教授指出:“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是内陆地区突破经济瓶颈的重要途径。”江西应利用地理优势,推动与长三角、珠三角的深度经济合作,借助这些发达地区的资金和技术优势,实现本地产业升级。
4. 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打造生态经济示范区
江西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其发展绿色经济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报告指出,绿色经济是未来全球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发展绿色经济不仅能够带动经济增长,还能够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江西应大力发展绿色能源产业,特别是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领域。通过加大对光伏产业和风电产业的投资,江西可以借鉴德国的能源转型经验,建设全国领先的可再生能源基地。江西的气候条件适合发展太阳能光伏和风电项目,政府可以通过提供补贴、税收优惠等方式,吸引国内外投资者进入这些领域。
此外,江西可以申请国家级生态经济示范区,吸引国内外环保企业落户,推动绿色技术在建筑、交通和农业等领域的应用。通过打造绿色经济产业园区,江西不仅可以提升环境保护水平,还能够推动本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5. 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提升市场法治化水平
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和良好的法治环境是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指出,健全的信用体系有助于减少市场摩擦,提升经济效率。
江西可以借鉴浙江省的“信用浙江”模式,建设全省统一的信用信息平台,集中采集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形成公开透明的信用体系。
通过建立完善的信用评级机制,江西可以加强对企业行为的监管,确保市场的公平竞争。此外,江西还应大力推进法治化建设,提升司法效率,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设立专门的商业法庭,简化企业纠纷处理流程,将有效提升市场的法治化水平。
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也强调,法治环境的改善将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保障,吸引更多的投资和技术进入市场。通过提升市场的法治化水平,江西可以营造更加健康的市场生态,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6. 推动政府职能转型,提升行政效率和服务能力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报告指出,政府职能的转型和服务能力的提升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江西要想在全国经济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依赖高效的政府管理和服务。
江西应通过“放管服”改革,减少对市场的干预,提升行政服务的效率和透明度。具体措施包括推动政府的数字化转型,学习新加坡的电子政务模式,将大部分政务服务搬到线上,实现“不见面审批”。
世界银行的研究显示,数字化政务服务不仅能够提高行政效率,还能够减少腐败现象,为企业创造更加透明的营商环境。
此外,江西应建立企业与政府的定期沟通机制,主动了解企业的需求,及时调整政策。通过打造智能化的政务服务平台,江西政府可以为企业提供更为精准和高效的服务,帮助企业降低运营成本,增强市场信心。
7. 推拥抱全球化,迈进江西的国际化步伐
在全球化的今天,没有任何一个地区可以孤立发展。江西未来的发展需要的不仅是国内市场的支持,更要面向全球,通过引进外资、扩大出口,走向国际化。
江西应积极融入全球供应链,吸引国际资本、技术和人才进入,为本地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通过与长三角地区的深入合作,江西逐渐融入全国乃至全球的经济大循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让江西逐步拉近了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
这为江西的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奠定了基础,也为外资在江西的落地提供了契机。江西不再是那个“远离市场”的内陆省份,而是一个在全球供应链中崭露头角的重要节点。
江西的企业家们应当抓住机遇,以江右商帮的冒险精神勇敢走向世界,通过不断引入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江西经济的全面升级。
全球市场的开放不仅会为江西带来新的机遇,还会改变江西经济发展的格局,让江西在全国乃至全球的经济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
8. 推动文化的变革,开启从保守到创新的心理转型
江西的经济转型不仅是产业与政策的变革,更是文化与心理的转变。江西人自古崇尚稳定,这种传统让江右商帮成为了商业传奇,但也在今天的市场中成为一种束缚。
江西若想重返巅峰,就必须重新拾起那种创新与冒险的精神,从“稳中求进”的心理中挣脱出来,勇敢拥抱变化。
企业家们应当勇于冒险、积极创新,而非安于现状。政府官员也应大胆推动改革,而不是墨守成规。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江西需要的不是缓慢前行,而是以创新与开放的姿态快速崛起。
江西人如果能够在思想上实现突破,从保守走向创新,江西将会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江西的发展历程充满曲折,经历了从江右商帮的繁荣到现代经济的困境,如今又站在新的历史转折点上。江西要从当前的困境中崛起,不仅需要政策的扶持,更需要在思想和文化上进行变革。江西的未来之路如一场持久的探险,需要不懈的探索与勇气。
江西的故事,不是一个“资源依赖型”省份的消沉,而是一场从逆境中奋力崛起的逆袭。江西的复兴之路或许并非一帆风顺,但通过深度产业调整、绿色经济的发展、区域合作、法治化市场建设以及政府职能的转型,江西完全有机会实现经济复苏与腾飞。
在不久的将来,当人们谈及江西时,不再是感叹它的落后与沉寂,而是钦佩它从困境中找到出路,成为中国内陆地区经济腾飞的典范。
江西的逆袭之路,将不仅仅是一个省份的复兴,更是全国经济版图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这个故事的最终结局,可能会像那些充满戏剧性反转的传奇一样,让所有人出乎意料。
总之,江西的发展需要从根本上转变思路,树立创新发展理念,拥抱变化,最关键的是凡事抓落实,而不是停留在喊口号。这样,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迎头赶上。
通过深化改革、优化环境、培育人才、加强合作,江西将能够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走出一条独特的崛起之路。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