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观察丨寿光菜,撑起亿万人的年夜饭!

企业   2025-01-09 18:35   山东  
民以食为天,一顿年夜大餐,既是对一年辛劳的犒赏,也是对久别重逢的慰藉。
有数据显示,每年春节期间都是蔬菜交易旺季,交易量比平时高出20%左右。
潍坊寿光素有“中国蔬菜之乡”的美誉,在这里,一颗菜从种植、生长、运输,最后走上千家万户的餐桌,电无处不在。近期,国网山东电力融媒体记者来到寿光,实地探访春节期间“菜篮子”供应情况。
需求大、产量更大
1月5日早上7点,记者来到寿光田柳蔬菜产业园,一筐筐新鲜蔬菜整齐码放在棚头的空地上,棚内的工作人员正在紧张忙碌地采摘蔬菜。
每年春节前后,都是寿光东华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庞东一年最忙的时候。庞东有80个大棚,仅在田柳蔬菜产业园就有8个,每天光彩椒产量就接近1万斤。
菜农在电气化蔬菜大棚采摘蔬菜
“五六年前,每到这个时候,我就犯难,虽然春节期间蔬菜需求很大,但产量却上不去。”庞东说。
2019年,寿光被确定为全国三个乡村电气化示范县建设试点之一。庞东顺势将80个蔬菜大棚全部改造成了电气化大棚,新上了电动喷淋、电动卷帘、水肥一体机、补光灯等电气化设备。“有了电气化,彻底告别了靠天吃饭,比如阴天下雨,可以打开补光灯为蔬菜补充光照。”庞东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电气化大棚改造后,一个蔬菜大棚的年产量提高了8%,品质也有了大幅提升。”
电气化大棚带来的好处远不止于此,以电气化为基础,依托物联网技术,寿光逐步实现了大棚智慧化管理,这也深刻改变了菜农们的种植习惯。
“我们通过供电公司开发的365电管家App,用手机就能随时随地控制电气化设备,还能根据App推送的能效账单优化设备用能。”寿光现代农业高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工作人员韩俊光说。

国网寿光市供电公司工作人员在电气化大棚排查用电隐患
目前,寿光全市拥有蔬菜大棚15.7万个,其中,电气化大棚约占总量的三分之一,而且电气化大棚正以每年超过10%的速度增长。
35年前,冬暖式蔬菜大棚在寿光试种成功,结束了我国北方冬季吃不上新鲜蔬菜的历史。如今,寿光年产大棚蔬菜450万吨,电气化加持让蔬菜种植有了新的形态,一颗颗绿色蔬菜像工厂里的商品一样源源不断摆上老百姓的餐桌。
“绿色菜”用上“绿色电”
1月5日下午,记者来到寿光翔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蔬菜园区,一个装有光伏板的蔬菜大棚在太阳的照射下闪闪发光,格外引人注目。

翔天农业电气化大棚顶部安装光伏板
据该企业负责人刘守城介绍,他们原本是一家以生产、销售水肥一体化设备为主的企业,2023年,他们在厂区附近建设了1000平米的电气化蔬菜大棚,开始种植绿色蔬菜。随着寿光新能源装机越来越多,刘守城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用“绿电”来种“绿菜”。
2024年7月,他在其中一个蔬菜大棚的设备间顶上安装了40千瓦的光伏板。“光伏发出来的电供棚内的电气化设备使用,每月能节省电费2000余元。另外,我们将光伏安装在设备间顶上,不影响蔬菜光照,也是为下一步寿光蔬菜大棚大范围推广光伏提供了一种新模式,今年我们计划再上3个这样的项目。”刘守城对蔬菜大棚安装“棚顶光伏”的前景十分看好。
刘守城还告诉记者,“当地供电部门对新能源的服务越来越好,经常主动上门帮助解决问题。与刘守城谈话间,不难看出,优质的供电服务让他们有了继续尝鲜的底气。
菜农在电气化大棚采摘西红柿
近年来,山东加快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寿光则入选了全省首批先行区综合试点。寿光北部拥有大片的盐碱滩涂,2021年纳入了鲁北盐碱滩涂地千万千瓦级风光储输一体化基地,开始了新能源的规模化开发。
乘着能源转型的东风,当地供电公司加快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积极提高新能源消纳能力,助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截至2024年年底,寿光新能源装机容量301.48万千瓦,位居潍坊各县市区首位。

寿光北部营里恒远光伏电站
窥一斑而见全豹,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正在潜移默化影响寿光各行各业,不断提高的“绿电”不仅折射出寿光用能结构、经济结构的变化,更体现出寿光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试点的成效。
“绿电”不止田间,还在路上
1月6日凌晨五点,寿光农产品物流园里车来车往、人头攒动,本地菜和外地菜品种在物流园同时交易,来自全国各地的蔬菜从这里集散,再销往全国,走上全国人民的餐桌。

来自全国各地的菜商在寿光蔬菜物流园进行蔬菜交易
一家物流园里实现了“买全国、卖全国”,寿光也成为全国最大的蔬菜集散中心。
蔬菜集散就离不开物流运输。上午11点20分,寿光顺达蔬菜配送站的3辆电动蔬菜物流车结束上午的工作,驶入附近的菜博会充电体验中心,司机们跳下车,熟练地拔枪、充电。“春节前后这个时候,我们蔬菜运输量很大,一辆车每天得多跑200多公里。”司机李东福说。
顺达蔬菜配送站成立于2017年,最开始拥有20多台燃油蔬菜物流车,主要经营市内蔬菜物流业务,负责将大棚里摘出来的蔬菜运送到物流园、批发市场、商超等地。随着业务量的增加,每天5000多元的燃油费成为老板程涛不小的开支,而电动车的“里程焦虑”又让他心存疑虑。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下乡,配套的充电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目前,寿光已累计建成充电站62座、充电桩421台,打造了“城区4公里、15个镇街全覆盖”的充电网络。程涛告诉记者,密集的充电网络让他下定决心更换电动车。现在,程涛的配送站全部换成了电动车,每辆车每天可节省支出70%以上。
▲电动汽车日益成为蔬菜短途运输的新宠
来自寿光农业农村局和交通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年底,寿光全市共有用于蔬菜运输的物流车500余辆,其中电动车占比达到40%。另外,寿光供电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2024年寿光个人充电桩报装6196户,同比增长115.96%;寿光国家电网充电桩累计充电量611.45万千瓦时,同比增长41.5%。
跳动的数字,折射出绿色出行风尚的普及。而在“蔬菜之乡”,短途蔬菜运输规模庞大,电动汽车正在重塑蔬菜运输的新模式。
一食一味,皆是人间烟火。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变迁,“过年吃顿好的”已不再是奢望。但是,一顿团圆的年夜大餐,仍然是一年来的心心念念与味蕾反复回响。
通过这次采访,记者看到了春节老百姓“菜篮子”无忧,感受到了蔬菜生产全链条都在享受着电力带来的红利。电,正成为寿光蔬菜产业发展的源动力,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不竭活力,百姓的“菜篮子”日渐丰盈,生活愈发有滋有味、绚丽多彩。



作者

国网潍坊供电公司  王晓龙

国网寿光市供电公司  郝磊

编辑/

王斌

审核

侯婷  毕建伟


卓越鲁电
山东电力卓越鲁电
 推荐账号,扫码关注
推荐账号二维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