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悦读 | 掬水月在手,一起感悟叶嘉莹先生的“弱德之美”

百科   2024-11-26 21:01   内蒙古  

1924年,叶嘉莹出生在北京一个书香世家,生于农历荷月(六月)第一天的她,得到了一个饱含家人爱意与期盼的乳名:小荷子
1940年,16岁的叶嘉莹写下一首五言绝句《咏莲》
植本出蓬瀛,淤泥不染清。
如来原是幻,何以度苍生。
既有“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宋·周敦颐)”的高洁,更有“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菩提偈》唐·慧能)”的清明,难以想象这样一篇诗作,竟出自一个花季少女之手。
也许,是她有感于“小荷子”的意义,愿做花中君子;也许,是她明白了力量源于人的内心,不可假托他人。
谈叶嘉莹其人,便无论如何也绕不开她开创的“弱德之美”
我们的文化之中,常常颂扬的是“健者之德、强者之德”
有不服世道、敢于反抗的“我命由我不由天”
有志向高远、心存天下的“安得广厦千万间”
有金戈铁马、气吞山河的“我以我血荐轩辕”……
但,“德”的表现,素来不同。既有“健者之德、强者之德”,便也有对应的“弱者之德”
叶嘉莹解释过其中含义:“弱德不是弱者。弱者只趴在那里挨打。弱德就是你承受,你坚持,你还要有你自己的一种操守,你要完成你自己。这种品格,才是弱德。”纵观叶嘉莹女士一生,“弱德之美”其实就是她自己的真实写照。





她生于北京、嫁于南京、迁居台湾、侨居北美,期间亲历山河破碎、背井离乡、身陷囹圄、天人永隔之苦痛……别人眼中,她有崇高的头衔、等身的著作、卓越的成就;却是只她自己知道,表象之下,都是命运施加在她身上的浩大困厄。 

她不曾做出过勇者般的回击,不曾试图扼住命运的咽喉,仅是在重压之下,默默地承受着,静静地坚持着,缓缓地前行着,不跌倒,不跪屈,不放弃。

“一世多艰,寸心如水。”叶嘉莹曾这样说。虽经历了很多起落坎坷,但小小的心脏却能像水一样,柔韧、澄澈、从容、不绝,鲜与万物争,只向自我的目标涓涓流淌着。

而她,也一直都在用自己如水的生命,倒映着遥不可及的天上寒月,让人们得以手掬一捧,细细端详那些未曾理解的天相,离历史长河中闪耀的每一位诗士词家,近一点,再近一点。

也许,命运真的是沉重的车轮,是滚滚的洪涛,总会推着我们向无法预料的方向前行。

但若能找到心中所爱,找到精神寄托,便能点亮那盏心灯、望见那轮明月,在苦痛中不灭,在艰难里长明。即使重压在肩,也不会被击垮崩溃,而是在逆境里,一步一印,从荆棘之中走出一条踏实的路。

或者与叶嘉莹一样,是诗词歌赋;

或者是音乐绘画、语言数学;

或者是任何可以给予支撑、给予保护、给予救赎、给予成长、给予希望的事物。

愿每一个人,都能在人生中,找到那盏心中的灯火,找到那捧手中的月亮。





星夜悦读,愿您好梦!

END

诵读/乌日娜
编辑/薄涛
文字/刘丹
初审/刘艳霞
审核/郭建永 
终审/张海滨

喜欢本文就请点个赞~

乌兰察布云
乌兰察布融媒,让新闻好看起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