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一场盛大的传统庆典,每一天都藏着独特的文化密码。正月初四,在北方这片土地上,丰富多样的习俗承载着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祈愿,下面就带大家一同探寻。
迎神接灶,祈愿阖家平安
正月初四,是诸神重返人间的重要日子。天刚破晓,北方的家家户户便热闹起来。人们怀着满满的诚意,精心准备好牲醴、新鲜水果、香烛等供品,以迎接诸神的归来。
其中,迎接灶王爷回宫的仪式最为隆重。灶王爷掌管着一家的饮食与祸福,人们深信他“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全家人整齐地站在精心布置的供桌前,长辈神情庄重地点燃香烛,带领全家虔诚地磕头礼拜。那袅袅升起的香烟,宛如连接人间与神灵的桥梁,带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飘向天际,祈愿灶王爷继续庇佑家庭,让日子衣食无忧、岁岁平安。
绑火神,祈愿全年无灾
在北方的部分农村地区,正月初四有着“绑火神”的独特习俗。人们会选用玉米梗或麦梗,将它们紧紧地绑在棍子上。等到傍晚时分,天色渐暗,便将其点燃,然后迅速地送到大门外或是河边。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心中默默祈祷,希望借助这样的方式,把可能带来火灾的“火神”送走,让新的一年里家中远离火灾隐患,平平安安,日子过得安稳顺遂。需要注意的是,在其他地区,正月初七也有送火神的习俗。在山东半岛等地,正月初七孩子们会选一根两米左右的木棒,用麦秸将其绑住制成“火神”,黄昏时分,在家门口点着“火神”的一端,孩子们抱着“火神”的另一端跑向离家较远的地方,直到燃烧殆尽,以此祈求全年无火灾之忧 。
吃折箩,传承节俭美德
正月初四,吃折箩也是北方的一项特色习俗。折箩,实际上就是把前几天吃剩下的饭菜合在一起烩煮而成。在过去物资匮乏的年代,这是避免浪费的好办法,而如今,它更多地成为了一种对传统习俗的传承。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热气腾腾的折箩,回忆着春节期间的丰盛美食,欢声笑语回荡在屋内。这不仅是对过去生活的怀念,更是时刻提醒着我们要珍惜当下,保持勤俭节约的美德。
传统习俗中的别样风采
除了上述习俗,在北方,正月初四还有一些别具特色的传统。
忌出远门:在不少地区,人们认为正月初四诸神回人间,这一天不宜出远门,以免冲撞神灵,影响全年运势。大家更愿意守在家中,与家人团聚,享受温馨的时光,寓意留住福气。
接五路财神:虽然接五路财神的仪式常从正月初四子夜开始准备,但关键节点在正月初五零时零分。初四子夜,人们将五路财神像恭恭敬敬地摆放在正厅中央,周围摆满象征吉祥富贵的祭品,如寓意“年年有余”的鱼、代表“甜蜜生活”的糖果等。随着鞭炮声响起,全家老小依次向财神虔诚礼拜,祈求新的一年财源滚滚。
正月初四的这些习俗,是北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是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在新的一年里,小编愿大家都能被好运眷顾,生活富足安康,日子越过越红火!
(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点亮我,让我成为你的专属小太阳吧
图文提供:新闻宣传部
责任编辑: 张佳雪
图文编辑:孙仕籍
审 核:陈雪蛟
监 制:陈雪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