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节气】冬至日暖,考研梦酣

教育   2024-12-21 16:37   河北  

冬至节气

今日,冬至与考研撞了个满怀。

冬至,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此为寒夜最长之日,却也是希望萌发之时。考研人在这一天,于考场中奋笔疾书,用知识编织梦想,以坚持铸就未来。

在这特殊的日子里,有挑灯夜战的疲惫,有对难题的困惑,但更有破茧而出的渴望。图书馆的灯光、教室里的诵读、手不释卷的日夜,都化作笔下坚定的答案。

愿考研的学子们,如冬至之阳,虽历经长夜,却能冲破黑暗,迎来曙光。愿你们的付出都有回报,梦想照进现实,在这个冬至,收获“研”途的温暖与圆满。

冬至三侯

冬至一候:蚯蚓结。古人认为,蚯蚓是阴屈阳伸的生物。地气趋于寒冷之时,蚯蚓的身体是向下的。进入冬至时节,阳气微生,蚯蚓的头开始转而向上,所以这个时候,蚯蚓身体的形状像是打了结儿的绳子一样。

冬至二候:麋角解。麋,就是俗称的“四不像”。古人认为它为泽兽,属阴。“麋为阴兽,冬至阴方退,故解角,从阴退之象。”冬至一阳生之际,麋角感到阳气萌发,鹿角脱落,此乃“阴退之象”。冬至是寒冷的一天,但也是“阳气初生”的时刻,意味着黑暗与寒冷之后,光明与温暖将慢慢回归。与考研的努力相似,冬至象征着艰辛努力后的曙光。愿所有考生,历尽黑暗后迎来光明。

冬至三候:水泉动。冬至“水泉动”,是指因为阳气萌生,井水开始上涌,泉水开始流动。或许只有一点一滴的滴落,但毕竟已经不再是“默泉”,不再是完全干涸或者冰凝的状态,这是古人的细节捕捉,以及由此感知时令的见微知著。

冬至习俗

各地在冬至时有不同的风俗,中国北方多数地方有冬至吃饺子的习俗。冬至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吃饺子成为多数中国人冬至的风俗。当然也有例外,在江南水乡,有团聚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

北方冬至吃水饺: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在考场里奋笔疾书的同学们,带着自信走出考场,吃上一碗的饺子热气腾腾,对心灵是极大的安慰。

江南米饭: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养生处方

从中医阴阳理论说,冬至是阴气盛极而转衰,阳气开始萌芽的时候,阴阳转化,在运动中构成了自然界与人体的平衡与和谐,养生也要顺应此规律。

1、饮食补充津液:冬至日不可吃太过辛辣刺激的食品,过食辛辣只可生阳动火,导致内热积聚,郁热上冲。过食羊肉、狗肉等肥甘厚味,易导致饮食不化,聚湿生痰。北方在补充热性食物的同时,也得吃一些补充津液的食物,如荸荠、藕、梨、萝卜、白菜等。考研的同学在今天要注意饮食,不要过于油腻引起肠胃问题,应多食清淡、生津的食物。

2、保暖从脚开始:冬至阴寒之气隆盛,成为“进九”之始。在冬至养生中我们首先要注意的就是避寒邪,我国大部分地区习惯自冬至起“数九”。所以冬至养生首先要多着衣、避寒邪,特别是要注重足部的保暖。考场中可能不够温暖,考研同学注意保暖,不宜过厚影响行动,也不宜过薄引起感冒。

3、运动动中求静:冬至起,自然界的阳气开始上升,我们体内的阳气如何升发呢?“动则生阳、静则生阴”。冬季运动,首先要避免寒邪的侵袭,其次运动量不宜过大,要在动中求静,以臻安身静体、气定神闲的境界。八段锦、太极拳等平和的运动都是很好的选择。

冬至时节,寒冷让我们更容易感到疲倦,考研的压力也容易让身体和心情疲惫。提醒大家在应考的同时,要注意休息和自我调节,保持良好的身体与心理状态。

最后,冬至与考研的相遇,是坚韧与希望的邂逅。当冬至的夜幕降临,愿每一位考研学子都能心怀暖阳,在这寒冷的季节里收获属于自己的温暖与成功。就如同冬至过后,春天必将到来,你们的付出也定会迎来繁花似锦的未来。 加油,考研人!冬至安康,梦想必达。

(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新闻宣传部

:武   筝

辑:宋   悦

审      :陈雪蛟

监      陈雪蛟

青听植保
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官方公众号。及时发布学院新闻、学工动态、科研信息。联系事宜请私信,全力为学生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