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钟迅速了解供应链灵活性

创业   教育   2025-01-17 08:03   江苏  

1.什么是供应链灵活性
灵活性是指Flexibility,也叫做柔性,是一种能力。有句成语叫“能屈能伸”,指的是人能适应各种环境。供应链是持续变化的,随时随地会有各种状况发生,我们需要把供应链设计成能够快速适应环境变化。
根据APICS字典的定义,灵活性是在需求波动的期间里,可以减轻或是抵消需求预测和供应的变化,以及交货、运输和进出口周期的不确定性。
简单地说,灵活性是应对变化的能力。以不变应万变是行不通的,正确的做法是不断修炼企业的应变能力,保障供应链的持续性。
如果进一步拆解灵活性的概念,我们可以把它分为变化和反应。正如前文中提到的,供应链是在动态变化的,首先是需求,它是一切供应链管理活动的源头。
其次是产品组合,我们不断开发新产品,同时淘汰销量不佳或退市的产品。需求数量和产品组合是经常在变化的。接到客户的紧急订单时,工厂生产的优先顺序经常会变动,原有的生产计划需要重新调整。
制造企业的生产流程和工艺也是会变动的,尽管变动的频率不是很高。如果制造流程不稳定或是原料质量不合格,会给产品合格率造成波动。
最后一点,供应的不确定性会造成产出量的变动。以上这些是制造企业经常遇到的变化情况。
反应通常有一个时间的范围,我们需要建立起多快速的反应能力?是1个小时,1天还是1周?举个例子,当收到了客户的产品质量投诉时,我们要在1天之内完成良品的挑选和补货,在3天之内调查出问题的根源,并制定对应的纠正措施。反应的时间框架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而定。

2.如何实现灵活性?
1)灵活的流程
生产制造或是供应链系统都要具备灵活应变的能力。在工厂里,只要生产工艺是相同的,机器设备可以制造多种规格的产品,工人只需要更换产品模具和原材料即可,这样可以减少所需设备的数量,从而节省下大量的固定资产投资,同时还能减少需要的场地空间。
这是什么概念呢?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常见的家庭电器有微波炉、烤箱和空气炸锅,如果有一台家电,可以兼有上述电器的功能,必然比购买3台电器的费用更低,同时还能在厨房里腾出更多的空间。
构建灵活的流程需要在购买设备和设计产品时就做好规划,后期改造的成本较高。
2)快速更换模具
一级方程式赛车需要在比赛途中进站加油换轮胎,整个过程只需几秒钟,这就是快速更换模具的经典应用。制造业工厂不可能像Formula One那样快速,但是通过提前准备好工装模具,也能显著地提高更换速度和灵活性。
3)灵活的劳动力资源
想要做到快速换模,离不开熟练的操作工人。劳动力也是一种提高灵活性的方法。工厂里能够胜任多个工位的工人是最吃香的,遇到其他人请假的时候,拥有更多技能的工人可以填补关键岗位,避免给工厂产量造成损失。
工厂需要在空闲的时候展开在岗培训,让老员工带着新人或缺乏相关操作经验的员工,工厂可以设立一些现金奖励,拥有更多操作技能的员工可获得比其他人更高的工资。尽管钱不多,但是可以激发起工人学习技能的积极性。
4)安排加班
当劳动力资源不足时,工厂首先会使用的方法就是安排工人加班,原本8小时工作延长至12小时,这样的安排不会让工人感觉很疲惫,第二天能恢复体力来应对高强度的工作。
工人的基本工资都是根据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水平制定的,然而仅靠这点收入是挣不到钱的,这也变相地鼓励了工人要通过主动延长工作时间来增加收入。
对于上了年纪有了家庭的工人来说,不让他们加班等于是减少了每个月的收入,如果长期如此,他们就会考虑换一个地方继续打工,对他们来说挣钱是最重要的。
年轻人是另一种情况,由于没有成家,他们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下了班以后,年轻人想要寻求属于自己的私人时间,对加班是不太热衷的。
从工厂管理的角度出发,过高的加班时间说明工厂的管理存在问题,现场管理无法让工人更有效率地产出,存在着“摸鱼”的现象。管理严格的工厂会控制加班,试图让工人在单位时间内实现最大的产出。
这里就有一个矛盾,工人想要通过加班来提高收入,而工厂却想要控制加班,管理者只能在两个目标之中寻找到一个平衡点。
在国外有强势工会存在的地方,出于要保护工人利益的目的,对工人加班时间有政策上的保护,想要出海到国外建厂的企业,需要了解当地的法律法规,毕竟强龙难压地头蛇。
5)模块化设计
乐高积木就是典型的模块化设计,使用一些基础的长方体、正方体形状的积木,可以拼出各种各样的建筑车辆船舶。在产品设计时,我们要考虑尽量使用通用化的模块,减少专用的部件。
不知大家是否留意过,饮料店的杯型有大中小之分,但是它们的杯盖都是相同的,可以相互通用,这样就能减少杯盖的型号。
工厂的包装材料管理是个问题,每个客户的产品都有特定的包材,有些使用纸盒,有些使用塑封,每种外包装的设计也不一样,这样就造成了大量的包装材料库存。
如果能够使用模块化的设计,就能减少包装的规格,当然这需要和客户进行沟通,征求对方的同意。使用模块化设计不仅可以提高灵活性,还能减少出现呆滞库存的风险。
6)额外的设备产能
产能很难在短期内提升,工厂设备采购、安装调试、试运行都需要时间,设备采购的周期时间较长。
设备是固定资产,需要投入一笔不菲的资金,万一设备买来了订单却没来,投进去的钱就没有办法转化为收入,所以管理先进的工厂对设备投资是非常谨慎的,需要反复验证,核算投资回报率,最后还要拿到总部去审批。
一些民营企业在设备产能投资方面比较灵活,由私人老板说了算,只要他下定了决心,在落实提升产能方面的速度是很快的。
这种做法有利有弊,在经济大环境较好的情况下能够争取更多的订单,但如果经济下滑了,需求骤减,工厂就会面临财务上的压力。
7)生产外包
这是把一部分的产能转移到外部的供应商。如果是成熟的企业,在转移产能的时候需要对供应商的资质进行全面的评估,确保外包的产品质量能够达到标准。
但很多时候情况并非如此,生产外包缺乏严格的流程控制,有时候甚至不会通知客户。承接产能转移的外包供应商是更小的工厂,生产环境堪忧,产品质量没有保障。


我的全新专著《供应链数据分析与运营》

用数据分析、模型、运营、算法和预测

有效解决供应链中解库存和运输的难题

点击下方图片,直通购书链接

经典著作《供应链管理从入门到精通》
书籍配套的网络微课
每天学习一个知识点

弘毅供应链
卓弘毅(Mark)的供应链专栏,分享经验,传播供应链管理知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