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料需求计划MRP和物料清单BOM的运算逻辑

创业   教育   2025-01-21 08:00   北京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介绍了MRP物料需求计划和计算逻辑
MRP有三个重要的输入,分别是主生产计划Master Production Schedule、库存数据和物料清单。前两者已做过许多介绍,这篇文章重点来讲一下物料清单和MRP的关系。
什么是物料清单?
物料清单的英语是Bill of Material,简称BOM,相信大家对这个词都很熟悉。我们可以把BOM想象成菜谱,制作一道佳肴需要哪些原料和数量(重量),所以BOM就是成分表。
仍以汉堡包为例,它是由面包片、肉饼、芝士和蔬菜等原料组成的。如果我们把成分表做成表格,就能得到这样一份BOM。
汉堡包
组成数量
面包片(2片)
2
肉饼(2块)
2
芝士
1
蔬菜(生菜、番茄、酸黄瓜、洋葱)
1
我们也可以用图形表示出汉堡包的BOM结构,从视觉效果上更加直观,如下图。

供应链管理中有个术语叫“物料清单展开(BOM explosion)”,使用更加专业的方式来展现BOM结构关系。
成品
原料
BOM层级
数量
提前期(天)
汉堡包
 
0
1
0.25
 
面包片
1
2
2
 
肉饼
1
2
3
 
芝士
1
1
5
 
蔬菜
1
1
1
在清单里引入了两个概念,首先是BOM的层级,通常会把成品,也就是直接销售给客户的产品层级定义为“0”,次一级组件定义为“1”,比如面包片,如果还有次一级组件,层级就是“2”,以此类推。
为了便于读者理解,在此简化处理,定义汉堡包产品只有2级BOM。在现实情况中,有些产品BOM表格非常复杂,组件很多,层级也很深。
第二个概念是提前期Lead time,它可以理解为生产制造需要的时间,假设制作汉堡包需要2个小时做好开工准备,按照每天工作8小时算,折合0.25天,这是生产过程中的提前期。
一般汉堡包店的组件或是原料都是外部采购的,很少有店家会控制从农场到厨房的供应链,面包片、肉饼等都有分门别类的供货商。不同的供应商和原料有不同的交货提前期,这段时间是指从下订单至配送到店的天数。
以面包片为例,工厂在接到订单以后,需要1天时间烘焙、包装,再用1天时间运输到客户店里,加起来就是2天。肉饼和芝士片在冷冻冷藏的环境下保质期更久,所以提前期稍微长一些,新鲜蔬菜没法长期存储,都是本地菜场供货,提前期只有1天。
有了这些信息以后,BOM就可以和MRP建立起关系,帮助我们计算何时需要订货和订多少数量。

计算的逻辑
想要计算订货的数量,先要把需求给搞清楚。假设每天的平均需求量是100份汉堡包,用MRP的语言来说,这是总需求量(Gross Requirement),也叫做毛需求。
有了这个数字可以去采购原料了吗?还不行,因为可能还有库存,把它扣减了以后,就可以得到净需求量(Net Requirement),这才是我们要采购的数量。
由于汉堡包都是当天现做的,所以没有现有的库存(On Hand stock),毛需求量减去零等于净需求量。
制作汉堡包需要的准备和制作时间较短,假设准备工作只需要2个小时,在当天开工之前能把所有食物原料准备好,汉堡包是现点现做,生产订单在当天发布即可。
由于汉堡包是店里自制的,订单模式是生产订单,与之对应的外购原料订单模式是采购订单,虽然都叫做订单Order,但本质上是不一样的,希望大家留意这点区别。
把以上数量用电子表格展现出来,就可以得到下面的图片。我把当天设定为第六天,因为待会要根据提前期倒推订货的日期,所以采用这样的设计。
以上是BOM最顶层的成品的情况,随着物料清单的展开,我们还要层层深入,计算次一级原料的相关数量,这就是MRP运算的逻辑。接下来,通过原料采购计算过程来详细了解这套机制。
现在把BOM层级“1”的面包片也加入到表格中,这一层的总需求量是根据上一层物料的计划发出订单量和BOM数量计算得出的。
在这里,上一层的计划发出订单量,也就是生产订单数量是100,物料清单中的比例是1:2,对应面包片的总需求量就是100乘以2,等于200。
同样地,我们看一下面包片的库存,当天在冷库里还有60,这是现有库存量,所以净需求量就是用200减去60,得到了140,这是需要采购的数量。
如前文所述,面包片供应商的交货提前期是2天,想要在第六天收到140,订单应该提前2天就发给供应商,也就是在第四天的时候。看到这里读者们或许有疑问,“我怎么能够预见到2天后需要140件呢?买得多了或是不够怎么办?”
首先,需求本身就存在随机性,昨天销售90份,今天卖出110份,这些都是平常不过的事情。只要随机性符合某种概率分布,我们就能计算出订购多少数量,可以满足多少百分比的需求。这部分内容会在以后的文章中详细介绍,在此就不展开了。
其次,供应链运营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工厂、仓库或汉堡店每天都在收到原料、生产订单、交付客户,这是持续不断的活动。
如果汉堡店每天都发出面包片的订单,那么在N+2天后都能够收到货物,即便某天缺货了,也只会影响那一天的销售额。只要下订单的频率足够高,就可以减缓缺货或是过量库存的现象。
此外,订单数量是可以调整的,不是固定的,通过增加或减少订货量,库存水平可以得到优化。
最后,提前期是客观存在于大部分的原料或是部件采购活动中,除非是供应商有现货,而且仓库就在隔壁,否则谁能够做到”准时制Just In Time”式的供应呢?
如果把增长BOM表全部展开,就可以获得以下的完整图片。
肉饼、芝士和蔬菜的订货数量计算逻辑和面包片是一样的,不再赘述。
通过以上内容为大家介绍了MRP和BOM之间的计算关系,汉堡包只有两层BOM结构,计算过程看上去很简单。
如果是汽车这类的产品,全部零部件多达3万个,仅用Excel是没有完成订货数量计算的,因为计算工作量太大,而电子表格不擅长执行大量数据的计算,所以我们需要专业的MRP软件。
MRP系统的优缺点
在前文里我们讨论了MRP系统运行机制,介绍它是如何计算的,如何把最终商品的需求,传递给全部有相关需求的组件。接下来简单聊一聊MRP系统的优缺点。
优点是非常明显的,它可以降低库存水平,因为订货都是基于严谨的数学计算,不是想当然地拍出来的。系统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需要生产或是采购,以及有多少数量。
这应该会减少缺货和加急的情况,我们初步拥有了供应链的可视性,可以更快地完成客户订单交付。此外,通过BOM,各种物料之间的关系被明确定义了。因此,它在物料管理方面确实很有用。
不过MRP也有一些缺点,或者说是不足之处。
首先,从原理上看MRP是一套算法,例如它先根据总需求量减去库存,得出净需求量,然后把这个数量给到次一级物料计算何时订货,直至BOM结构底层的物料,这就是一种算法。
但MRP没有考虑库存持有成本和采购成本,不过这还不是最大的缺陷。MRP认为一切假设都是确定的,不会改变的,这是与现实情况偏离的,要知道现在的供应链变化是常态,一成不变是反常。
例如原料的交货提前期是经常变动的,需要我们时不时地去维护采购信息,而许多计划员是不会去调整的,这就会导致缺货或库存过高的情况。
当我们有多个供应商时,他们会有不同的交货提前期,而MRP系统并不支持此类设定,只能有一个数字,这是令人感到崩溃的,而且此类情况还有不少。
打一个比方,MRP就像是一台老爷车,尽管有许多问题,但还是可以开,所以一些公司宁可守着老旧的系统,也不愿意冒险去升级系统。
员工们也习惯使用老系统,即便不太好用,但毕竟是用得顺手了,上新的ERP还不知道会怎么样呢。这些思维是阻碍公司系统升级迭代的因素。MRP虽然有这些缺点,但皮实耐用,所以依然保持着生命力。


我的全新专著《供应链数据分析与运营》

用数据分析、模型、运营、算法和预测

有效解决供应链中解库存和运输的难题

点击下方图片,直通购书链接

经典著作《供应链管理从入门到精通》
书籍配套的网络微课
每天学习一个知识点

弘毅供应链
卓弘毅(Mark)的供应链专栏,分享经验,传播供应链管理知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