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语文”高考时代,孩子一定要懂点人文通识

学术   2025-01-25 11:26   河北  

随着中国高考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学科的重要性愈发突出,特别是近年来高考逐渐进入“大语文”时代。语文的比重和深度在各科目中日益提升,这不仅让语文成绩成为考生能否成功进入理想大学的关键之一,也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家长和学生应当意识到,语文不仅仅是“读”和“写”这么简单,它背后蕴藏着丰富的人文知识、文化积淀以及思维训练。

一、大语文时代的挑战与机遇

“大语文”这一概念,核心在于加强语文教学的跨学科性和综合性。过去的语文教学多侧重于语法、词汇的学习以及阅读与写作技能的培养,而现代语文考试则愈加注重学生的文化素养、历史知识、哲学思维等方面的能力。这种变化意味着,学生在学习语文时,不再只是停留在教材的文字和考试题目的层面,而是要更加关注语言背后的文化背景、历史渊源与思想深度。

这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极大的机遇。能够跨越学科的界限,从人文学科中汲取营养,不仅能够提高语文成绩,更能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提升其对于世界的理解和感悟。

二、为什么孩子需要懂点人文知识

  1. 历史与文化的积淀
语文学习不仅仅是对语言的掌握,更是对民族文化、历史的传承。在“大语文”的背景下,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古诗文、古文翻译,甚至是现代文学作品。例如,只有对中国历史文化有足够了解,才能理解《史记》中的人物、事件和文化背景;只有了解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才能更深刻地领会《论语》中的道理。
  1. 思维方式的培养
人文知识的学习,不仅仅是积累“知识点”,更是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从文学、哲学、历史中汲取智慧,能够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复杂的社会现象和人生问题。比如,了解“自由”这一概念的历史发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读现代社会的变化与冲突。
  1. 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语文考试中的阅读理解和作文是重要考核项,而这些内容的理解和写作往往需要借助人文知识的支持。一个读书广泛、懂得历史文化的孩子,往往能在阅读理解题中更加游刃有余,在作文写作中有更深刻的观点和更有说服力的论证。比如,在写作时,引用一些历史典故、名人名言,或分析一些文化现象,可以使文章更具深度和感染力。
  1. 全面的人格培养
人文知识的学习,可以帮助孩子们形成更加全面的人格。文化的滋养让孩子们学会从多元的视角看待问题,培养宽容、理解、批判性思维等品质。同时,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情感、历史事件中的人性光辉,也能够引发孩子们对美好品德的追求和对社会责任的认知。
三、如何培养孩子的人文素养
  1. 阅读经典文学作品
经典文学作品是人文知识的宝库。从古代经典如《红楼梦》、《西游记》到现代文学作品如鲁迅的《呐喊》、巴金的《家》,这些作品不仅传达了丰富的思想内容,也通过艺术的方式塑造了不同的文化符号。家长可以通过引导孩子进行阅读,逐步培养他们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1. 关注历史与哲学
历史和哲学是塑造人文素养的重要基础。家长可以鼓励孩子阅读一些历史书籍,比如《资治通鉴》、世界史类书籍,帮助他们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同时,也可以通过学习一些基础的哲学知识,培养孩子的思辨能力。例如,了解“理性”与“感性”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孩子在面对问题时,能够从不同角度思考并作出合理判断。
  1. 关注艺术和文化
艺术是人类精神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美术、戏剧等艺术形式不仅能够陶冶情操,还能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文化与历史的关系。家长可以带孩子参观博物馆、看戏剧、听音乐会等,或者鼓励孩子自己从事一些艺术创作活动,培养他们的审美和创造力。
  1. 多元化的课外活动
除了课本知识,孩子们还可以通过参与一些文化活动来增强人文素养。例如,参加辩论赛、演讲比赛、戏剧表演等活动,既能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培养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这些活动能够使孩子们更好地理解人文知识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应用。
四、总结
在“大语文”高考时代,语文成绩的提升不仅仅依赖于技巧和方法的掌握,更需要孩子具备丰富的人文素养。只有通过广泛的阅读、深入的思考以及全面的文化培养,孩子们才能真正掌握语文背后的思想和精神,从而在高考中脱颖而出,也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加自信和从容。家长和教育者应该共同努力,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他们的历史、文化、艺术和哲学素养,为他们的人生奠定坚实的人文基础。

三联精品课程推荐




长按识别下图二维码

进一步了解课程

艺术学人
中国艺术学权威资讯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