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种容易惯出“熊孩子”的行为,您中了几条?

政务   2024-12-23 17:30   上海  


近年来,关于“熊孩子”的新闻层出不穷,从破坏公物、扰乱公共秩序到危及自身安全的行为均有涉及。


究其背后的原因,往往隐藏着家长过度的纵容与溺爱。下面这些常见行为,正是在不经意间为“熊孩子”的形成铺就了温床......






01
过分关注孩子

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一家人都围着孩子转,无时无刻不在关照着孩子。如给孩子单独准备食物、只大操大办孩子的生日等。


这会让孩子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从而变得自私,不顾及他人的感受。


改善建议:家长适当减少对孩子的关注,鼓励他们参与家务劳动,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家庭的一份子,而非被服务的对象。



02
轻易满足无理要求

面对孩子的哭闹或撒娇,许多家长会选择妥协,以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来换取一时的安宁。


这种做法虽然短期内有效,却会让孩子学会利用情绪操控他人,形成任性、不讲道理的习惯。


改善建议:对于孩子不合理的要求,家长应温柔而坚定地拒绝,并解释原因。


同时,可以通过设立奖励机制,鼓励孩子通过正当途径获得想要的东西,比如完成某项任务、近期表现优秀等。



03
为孩子包办代替

从穿衣吃饭到整理书包,家长事事代劳,生怕孩子受累或做不好。


这样的行为剥夺了孩子学习和尝试的机会,导致孩子依赖性强,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


改善建议:家长应逐步放手,让孩子参与力所能及的事情,如自己整理玩具、准备书包等。


即使初期做得不够好,也要给予鼓励和指导,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习成长,培养自理能力和责任感。



04
孩子犯错当面袒护

当孩子在外犯错时,有的家长出于保护孩子的心理,会当面为孩子开脱或指责他人。


这种行为会让孩子失去认识错误、承担责任的机会。


改善建议:孩子犯错时,家长应首先保持冷静,客观分析情况,引导孩子认识到错误所在,并鼓励其道歉和改正。


家长的支持和理解,是孩子勇于面对错误、学会承担的最佳后盾。



05
总对孩子央求

为了让孩子吃饭、睡觉或学习,不少家长常常采用央求、哄骗的方式,比如“就吃一口嘛,好不好?”


这种态度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的行为可以操控家长,降低家长的权威性。


改善建议:家长要坚持原则,用平和、坚定的语气表达对孩子的期望,而不是乞求。


同时,可以通过设置合理的后果,例如若孩子错过饭点就不给东西吃了,让孩子理解选择与结果之间的关系。



06
允许孩子生活懒散

部分孩子没有固定的作息时间,一到节假日就睡懒觉、无节制地玩耍等,生活缺乏规律。


这样的生活方式会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也不利于时间管理和自律能力的培养。


改善建议:我们可以为孩子制定一套日常作息表,包括起床、用餐、学习、玩耍和睡觉时间。


作息表一旦确定,家庭成员之间要达成共识,尤其是父母与祖辈间必须保持一致,坚持执行。


这样做旨在有效防止孩子利用不一致的管教方式“钻空子”,从而促进其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自我管理意识。






避免惯出“熊孩子”,不仅是对孩子未来负责,更是对我们自身教育智慧的考验。


相信在爱与规则的并行中,“熊孩子”的标签会逐渐淡去,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有责任感、有爱心、懂得尊重与自我管理的优秀少年~

编辑来源:上海家长学校

往期精选:

孩子过于害羞、别扭,不敢和人交流?做好这几点,帮孩子克服社交恐惧!

想让孩子情绪稳定,这几句话要常对ta说!

发脾气,可能是孩子发出的求助信号!家长千万别忽视!

徐汇女性
这里是徐汇区妇联官方微信。发布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政策资讯、即时新闻、活动信息、服务项目等内容,引领妇女发展与徐汇发展同步前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