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十三年(1924),孙中山先生为推动民主革命发展,培养革命人才,创办了一文一武两座学校,武即黄埔军校,文就是国立广东大学(后改名中山大学)。当年11月11日,经过校长邹鲁先生及李大钊、胡适等教育学术界知名人士、广州国民政府要员、社会贤达的共同努力下,国立广东大学举办了盛大的开学典礼。孙中山先生因受北洋政府邀请北上不能亲临,特手书《中庸》中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十字为学校成立训词,这也是中山大学成立一百年来的校训。国立广东大学最早的钟楼校园原为广东高等师范学堂的校园,因其与广东法科大学、广东农业专门学校合办而成为国立广东大学的办学地。现在学校建筑除钟楼、天文台、明远楼(原贡院)外已被拆除。钟楼是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地,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开始。钟楼旧址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政治意义,成为中山大学最具代表性的图腾而一直绘于校徽之上。1988年,钟楼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旧址的名字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钟楼
钟楼内国民党一大会场
民国十五年(1926),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国立广东大学改名为国立中山大学。民国二十一年(1932),中山大学开始在广州石牌地区修建新校园。新校园由中山陵和中山纪念堂的设计者吕彦直与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的设计者杨锡宗做总体规划,次年三月正式动工。至民国三十六年(1937),石牌校园基本建成。石牌新校园的总体规划和建筑设计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石牌校园的文物建筑现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在这一时期,中山大学快速发展,学院学科建设逐步完善,成为近代中国首屈一指的著名高校。校歌也在这一时期确定下来,内容相较其他民国高校更政治化,从中可以看出中山大学的定位与肩负的使命。民国校歌谱
民国二十六年至二十七年(1937-1938),随着抗战的全面爆发,广州遭到日寇飞机的大规模轰炸,中山大学文明路校园(钟楼)与石牌校园遭到严重破坏。民国二十七年(1938)十月二十一日,广州沦陷,中山大学师生被迫西迁。石牌校园被日军占领,成为侵华日军华南派遣军司令部的驻地。中山大学医学院的校园(今中大北校)被侵华日军波字第8604部队(细菌战部队)占领,并以此作为疟疾研究室、 动物室及大本营本部。波字第8604部队驻地——北校园图书馆
中山大学自民国二十七年(1938)起,开始了长达七年的异地办学。同年十月底,中山大学师生抵达罗定,借用罗定学宫及附近庙宇、民居等开始复课。由于抗战形势的进一步恶化,日军步步进逼,罗定也有失陷的危险,中山大学于民国二十八年一月开始向云南澄江西迁,并于三月一日全部抵达复课。罗定与澄江作为中山大学短暂的停留、办学驻地,为中大提供了大量帮助,并受惠于中大带来的新文化、新思想、新技术。国立中山大学在两地的办学旧址多为庙宇、学校,部分建筑被公布为广东、云南两省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相关阅读:国立中山大学罗定办学旧址、国立中山大学澄江办学旧址、澄江文庙)澄江办学旧址——澄江文庙
民国二十九年(1940),随着广东战局趋稳,且师生中广东人居多,将学校迁回广东的计划遂提上议程。同年八月,代校长许崇清先生带领全校北归,落脚韶关乐昌坪石镇办学。坪石镇水陆交通发达,是湘粤两省的交界,交通铁路干线粤汉铁路即经过坪石,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自此,中山大学师生在坪石稳定学习生活了四年时间。坪石办学旧址——广同会馆
民国三十三年(1944),侵华日军开始执行“一号作战”计划,达到打通大陆交通线的目的,粤汉铁路的贯通即是此次作战任务中的重要一环。随着日军的攻击,坪石岌岌可危。由于学校迟迟未能制定迁移计划,直到次年一月农学院所在的栗源堡失陷后,中大师生才紧急撤离。在此次撤离中,由于坪石被日军包围,部分师生未能及时撤离,不幸遇害。乐昌坪石镇是国立中山大学在抗战时期最主要的办学地,现有丰富的办学旧址建筑遗存,以祠堂、民居为主,部分被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相关阅读:国立中山大学乐昌办学旧址)被困坪石服药殉国的卫梓松教授像
民国三十四年(1945)三月,中山大学在梅县复课。因撤离工作仓促,准备不足,各学院的办学地选址未能像坪石一样集中,只能分散在梅州的梅县、五华、兴宁、蕉岭等各县区。八月十五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山大学也即将结束长达七年的外迁办学。十月,中山大学全体师生离开梅州,回广州复校。广州石牌校园被日寇破坏严重,经过中山大学的修整恢复,基本可以满足使用需求。(相关阅读:国立中山大学梅县办学旧址)梅县办学旧址——大觉寺
梅县办学旧址——安善庐
1952年,随着全国高等院校大调整的开始,岭南大学文理科并入中山大学,岭南大学的康乐校园成为中大的办学地点,即今南校园。而中山大学的石牌校园,则被分别独立办学的农学院与工学院继承,分为了两个学校,即今华南农业大学与华南理工大学的五山校区。钟楼校区脱离中山大学,经过数次拆建、分割,现作为中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旧址与鲁迅纪念馆对外开放。康乐园陆达理堂
康乐园八角亭
中山大学医学院1953年与岭南大学医学院、广东光华医学院合并独立,后成立中山医科大学,直至2001年再次与中山大学合并,北校园又成为中大的一部分。此次医学院合并还为中大带来另一处文物建筑,即孙逸仙纪念医院北院区。孙逸仙纪念医院原为博济医院与医学堂旧址,是孙中山先生的母校,中山大学与孙中山先生的渊源变得更为深厚。(相关阅读:孙逸仙纪念医院文物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