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中的几个知识青年,原本都有远大的前程,可惜被俘经历向他们开了命运玩笑

文摘   2024-11-14 12:03   广东  

最近读了一些志愿军的书和资料,有些人和事,随手记下来,与大家分享一下。

李正文
李正文和汪元昌,都是有知识的青年,参了军,成了光荣的解放军战士,他们两人一同在60军180师538团当宣传员,他们的交情很不错。当时我们的战士文化水平偏低,像他们两人这种能读能写的,又履历过硬的人,必定都有光明的前途。
五次战役第二阶段,180师出发前,汪元昌不幸生了病,不能随部队开拔,被留在了后方休养连养病。看着李正文和战友们出发,汪元昌又羡慕又恨。羡慕大家可以上前线,恨自己偏这时候生了病,不能和大家一起战斗。五次战役中180师损失很大,李正文不幸被俘了。
李正文是个信仰坚定的好战士,他在战俘营毫不动摇,从不配合美军的审问,并坚决搞战俘营的敌后斗争,后来他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接下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
在我们亚洲,被俘可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可谓人生污点。李正文作为被俘人员,多年里一直受到查问,精神不太正常,不过随着动荡岁月的结束,他的病情终于有所好转。而养病的汪元昌,境遇却不错,他在改革开放后,做生意发了财。不过故事到这里没有结束,我们回头再说。

我们说说第三人——顾则圣。
顾则圣是三个人里职位比较高的干部,入朝时已经是20军59师175团一营的教导员,并且他还很年轻。长津湖战役时,一营是个加强营,400多人,最后只剩下40人,顾则圣活下来了,让他痛心的是,自己身边营通讯班的8个小战士全部倒下。顾则圣每每想到这里都心痛不已。20军的战士崔殿远后来回忆,战友当时一个个倒在风雪之中,一个连半个小时就被冻走了7个人。
顾则圣是幸运的,直到半年以后。1951年5月下旬175团一营在金化以北打阻击,战斗很残酷,一营打得很英勇,得到师里的口头嘉奖。师里做了个决定,在战斗中提拔顾则圣为团政治处主任,让他立即撤回团部。长津湖之后,一营补充了大量新战士,而营长刚在战斗中牺牲,顾则圣是一营为数不多的留下的骨干,师里这是要保护他的意思。
顾则圣这种经历血战能活下来的骨干战士,对于以后队伍能恢复能起到重要的帮助。而且顾则圣文化水平也高,这种人才可不能白白牺牲。
而顾则圣却坚决不肯后撤,还想继续在一线战斗。师党委同样坚决,直接派了一个干事在阵地上找到顾则圣,让他执行军令,顾则圣没有办法,只有带了两名新补充的通讯员后撤。
路上,顾则圣想起个重要的事情,让其中一个通讯员回阵地传达,当时天已经黑了,又在激战当中,这两个通讯员都是新补充的战士岁数小,害怕一个人回去,顾则圣只好让两个人一起回去,也好互相照顾。顾则圣则自己一个人回团部,在路上不幸被潜伏在沟里渗透的敌特抓捕,带回敌方,顾则圣就这样成了战俘。
顾则圣比开头的李正文更加坚定,信仰毫不动摇,他在美军战俘营是对敌斗争的主要组织者,回国后,对接战俘的归管处人员却认为,被俘就是投降,是政治动摇者。审查的人还对归国的顾则圣说,朝鲜有那么多山,你怎么不学狼牙山五壮士?
这些归国的战俘大部分都被除籍,并通知地方,转业去的营以上干部控制使用,遣散回籍的连以下干部和所有战士,由地方登记监管。
顾则圣可能会想,自己为什么不再坚持一下,如果在长津湖或者金化的战斗中和战友们一样牺牲成了烈士,是该有多么幸运。
上图:回国后的顾则圣,前排左起第二人。
咱们可以看到上面的照片中的顾则圣,他是照片里最年轻的人。在抗美援朝时期他就已经是团级干部了,又有文化,履历也过硬,可谓BUFF叠满的小英雄。可惜他不幸落入了敌手,远大的前程就此没了。这也是我最觉得可惜的地方,他要没有这不幸的遭遇,最少都能肩膀带星了,也不会像现在一样籍籍无名。
不光是已经被俘的,对于没有被俘的,有个被俘念头的也是动摇的表现。比如180师539团政治处主任李全山,他拼死突围出来,后来在检讨中表示如果“万一负伤被俘,也要坚持斗争”,就是这个万一,被有些人粗暴的认定“一个团级政治干部,竟准备屈膝作俘,是叛变行为”,给了内外双重处分,调离军队转业地方,和战俘一个待遇。

最后我们说一说说——叶发坤。
叶发坤是68军204师611团1营1连战士。1953年7月,18岁的叶发坤参加了抗美援朝的最后一场大规模作战,金城战役。叶发坤是个有心人,战斗前许多战士嫌麻烦,没有拿急救包,叶发坤把战友们不要的急救包全收了下来,串在皮带上。战斗打响后,在战壕作战时,左腿受伤。他想翻出战壕,刚出来右腿又踩上了地雷,瞬间被炸断。不幸中的万幸,叶发坤随身带了大量的急救包,用光了绷带才把自己包扎好。这时候下起了大雨,叶发坤回忆:“下雨的时候,我翻到凹坑里,把两个反坦克手雷枕到脑壳后头,背上血和水一起流,然后人就昏迷了。”,就这样在血里泥里熬了一晚上,被后方部队发现还有口气,救了下去,不过从此失去了两条腿。
叶发坤是幸运的,腿被炸断,大雨里过了一晚上,还活了下来。后来中国急救医学杂志在朝鲜战场急救的文章里,专门提到叶发坤,把他作为用急救包自救的一个典型。
提叶发坤,也是为了要提一下叶发坤现在所在的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这是目前全国最大的荣军医院,知道的人不多,1951年建立时,有2000多名志愿军伤残军人,以前大约还有20多位志愿军老兵生活在这里。
让我们回到文章开头的李正文,1982年做生意发了财的汪元昌去四川什邡找李正文,这才知道李正文已经过世了。当时已经是80年代,早已改革开放,上头有对战俘帮扶的好文件,要求各地落实志愿军被俘人员政策,1981年什邡县工作人员例行公事通知了李正文,但是没讲清具体情况,也没有告诉具体政策精神是帮扶他们的,只让李正文写个“生活情况送过来”,可李正文回想起了以前的动荡年月,精神又出了问题,回家就自我了结了。
最后,说说我这几个的感想,我觉得他们都是英雄,他们虽是小人物,经历却堪比电影。向英雄们敬礼!
(完)
PS:狡兔要三窟,多搞两个小号备份文章,防止消失,请大家关注下我小号。

红小岩的后花园
以史为镜,可以正衣冠。 请听红小岩谈古论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