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稼轩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

教育   2024-12-19 18:58   山东  

           一、基础与运用(16分)

1.(6分)阅读下面的三段文字,完成问题。

ㅤㅤ今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百年征程,波澜壮阔。一代代青年人披荆斩,百折不砺前行,下奋斗的印记。

ㅤㅤ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一百年来,共青团始终与党同心、跟党奋斗,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把忠诚书写在党和人民事业中,把青春播撒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把光荣隽刻在历史行进的史册里。

ㅤㅤ越是往前走、向上攀,越是要善于从走过的路中汲取智慧、提振信心、增添力量。一百年来,共青团坚定理想、矢志不渝,形成了宝贵经验。这是共青团面向未来、再立新功的重要遵循。

(1)上面文字第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ji

ráo

lào

B.ji

ráo

luò

C.jí

náo

lào

D.jí

náo

luò

(2)上面文字第②③段中加点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播撒

B.隽刻

C.汲取

D.矢志不渝

2.(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对待学习,我们应该秉持认真严谨的态度,对任何细小的问题都要吹毛求疵      

B.课堂上,老师和同学们面面相觑,营造出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      

C.随着趵突泉水位上涨,许多游客接踵而至地来到这,共赏“水涌若轮”的盛景。      

D.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SG网络两大核心技术相得益彰,将有效突破各自的局限性。

3.(3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天宫课堂”激发了全球观众特别是青少年探求科学规律、探索宇宙奥秘。      

B.山东省博物馆推出线上“云观展”活动,让无法亲临现场的人也能“走进”博物馆。      

C.由于采用了科学的复习方法,他的学习效率有了较大幅度的改动。      

D.青年崇德向善,关乎其人生道路的抉择,更关乎社会能否风清气正、和谐友爱。

4.(4分)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答。

ㅤㅤ《新华字典》在促进汉字改革、推广普通话和现代汉语规范化等诸多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也在学习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请模仿下面“白杨礼赞”的示例,为新华字典写一段赞语。

示例:漫天风雪中倔强向上,茫茫高原上参天耸立。你是树中的伟丈夫,将不屈的精神发扬。

二、阅读(36分)

5.(9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出师表(节选)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缺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盖追先帝之殊遇

殊遇:特殊的礼遇

B.罚臧否,不宜异同

陟:提拔、晋升

C.将军向宠,性行淑

均:公正、公平

D.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痛恨:憎恨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然侍卫之臣不懈

告之

B.先帝称曰能

何陋

C.光先帝遗德

修身

D.可计日待也

不思则罔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第①段先客观准确地分析天下形势、蜀国的有利与不利条件,再提出建议,并从正反两面加以申说。

B.选文第②段先提出第二条建议,并从正面强调若执法不公,就会出现“偏私”和内外异法的情况。

C.选文第③④段分别从宫中和府中两方面,向后主刘禅“选贤与能”,为第段提出第三条建议做铺垫。

D.选文寓情于议,即叙述先帝刘备对贤臣的“殊遇”,鼓励刘禅效法先人,表达了作者对先帝的感激和“兴复汉室”的决心。

6.(8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齐人隆技击,其技也,得一首者,则赐赎锱金,无本赏矣。是事小敌毳,则偷可用也;事大敌坚,则涣然离耳。若飞鸟然倾侧反复无日,是亡国之兵也,兵莫弱是矣。是其去赁市佣而战之几矣。

(节选自《荀子•议兵》)

【注释】隆:尊也。技击:指杀敌搏斗的技巧。锱 (zī):古重量单位,八两为一锱。本:根 据。这里指根据功劳。毳:同“脆”,脆弱。偷:苟且。几:接近。

(1)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一处 )

若 飞 鸟 然 倾 侧 反 复 无 日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是其去赁市佣而战之几矣。

(3)本文运用类比说理,请结合选文内容,阐述文章所讲的道理。

7.(7分)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平凉

李攀龙

春色萧条白日斜,平凉西北见天涯。

惟余青草王孙路,不入朱门弟子家。

宛马如云开汉苑,秦兵二月走胡沙。

欲投万里封侯笔,愧我谈经鬓有华。

【注】平凉在汉唐盛世时并不属于边塞地界,明王朝时嘉峪关以外大片土地尽失,平凉渐渐成了边塞。李攀龙,明代文学家,山东历城(济南)人。宛马:原为汉代著名的大宛马,这里借指当地饲养的西北良种战马。汉苑:原指汉朝马苑,这里借写明代平凉府的大牧马场。秦兵,指明朝军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描绘冷落寂寥的平凉春色,蒙上了一抹灰暗冷峻的色调,寄情于景,景中有情。

B.颔联不露雕琢痕迹,貌似平淡无奇,实则包含着诗人对人世沧桑的深沉回顾和感叹。

C.尾联借用投笔从戎的典故表达自己愿意投身于保卫国土的事业,却又叹息壮志难酬。

D.诗人的视线由近及远,并且从虚写到实写,体现了历史与现实的交织。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宛马如云开汉苑,秦兵二月走胡沙”一句的妙处。

8.(9分)根据原文默写。

(1)但愿人长久,     。     (苏轼《水调歌头》)

(2)     ,到乡翻似烂柯人。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散入珠帘湿罗幕,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     ,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过零丁洋》)

(5)醉里挑灯看剑,     。  (辛弃疾《破阵子》)

(6)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既表现寄情山水,又包含“言在此意在彼”之意的句子是:          

(7)李白《行路难( 其一)》中表达诗人对未来充满信心,坚信理想终会实现的诗句 是:          

9.(3分)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战国时屈原作《诗经》,因此称屈原或《诗经》作者为“骚人”。后泛指文人。      

B.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旧时每晚八时左右,打鼓报告初更开始,称为“定更”。      

C.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激励着华夏儿女从小树立远大的志向,长大后报效祖国。      

D.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樽”“觥”“白”在古文中可指盛酒或饮酒的器具。

三、名著阅读(7分)

10.(3分)名著阅读,完成问题。

《水浒传》中有很多围绕“智”刻画的情节,请根据提示将内容补充完整。

吴用智取      (物品)

宋江智取      (地点)

     (人名)智扑擎天柱

11.(4分)中国早期长篇白话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上有类型化的倾向,但刻画的人物又有各自的特点。请以鲁智深、李逵、武松为例,说说《水浒传》是如何体现上述长篇白话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特点的?

四、现代文阅读(31分)

12.(1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以下各题。

具有艺术气质的中国古代地图


一般来说,人们对地图的关注,更多侧重于其实用功能。然而,地图的内涵与外延绝非止于“用”。地图与艺术的关系以及地图的文化之道也是有待挖掘的。从艺术的维度谈地图,或许可以为我们认识地图提供新的视角。

中国地图绘制的历史十分悠久。在春秋战国时期,地图就广泛运用于军事、农牧业生产、城市建设。到汉代,中国的制图水平已经达到一定的高度。魏晋时期,裴秀提出了系统的地图编制理论与方法__________“制图六体”,该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唐代绘制的《海内华夷图》是中国制图史上的重要作品。宋代的科技得到很大的发展,制图内容涉及全国图、域外图、边防图等,制图者通晓天文地理,能写会画。元明两代则是我国传统制图学的高峰期。中国传统的制图学是土生土长的,尤其是明末以前,基本上没有受到外来影响,有着非常鲜明的中国特色,也长期领先于其他国家。

中国古代地图的绘制技法独特。在中国式的美学思想和中国古典哲学的指导下,古人以中国绘画的独特技法,绘制出融合技术和艺术的中国式地图。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画就是地图,特别是长卷、大场景的画。如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纵24.8厘米,横528.7 厘米,作品描绘了都城汴京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其本身就是一幅地图。□将其扁平化,□是现代意义上的地图若再将其浓缩化,就是当今的网络地图。

中国古代地图的布局和创作精美、形象。古代地图绘制常按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的意境进行。中国传统的山水画以描写自然山川为主体,赋予自然以文化的内涵与审美意识。许多中国古代地图多弥漫着绘画的气息,一幅幅精美的地图也就好似一幅幅充满灵性的山水画。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地图和山水画绘制的初衷、手法和目的的差异越来越大。如今,地图和山水画成为两个完全不同的学科与领域。地图成为一种理性的测绘科学成果,山水画则是一种感性的审美作品。

中国古代地图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古代地图作为测绘技术和绘画的结合体,古人在绘制时,不会像现代这样,用缜密的思维从视觉习惯上考虑地图的符号、色彩标准、字体等方面,古地图所体现出来的是制图者如何从艺术的角度来表达客观的事物,如何来提炼要表达的地理要素。所以,古代地图主要用来表示路线和距离,其次用来显示权力、分配土地、征收捐税、管理灌溉,还用于教育以及美学欣赏。

中国古代地图的绘制具有很强的延续性和主观性的特点。制图者往往是在前人所绘地图的基础上绘制出新的版本。因此,在不同的地图中可以看出很多相似的符号。同时,由于绘本地图具有较强的主观性,不同的地图又不由自主地表现出鲜明的个人风格,这一风格在中国古代地图的色调、设色手法和地图符号的表达中都可以体现出来。

到了近代,地图逐渐成为单纯的实用工具,为追求信息表达的精确性与严谨性,地图之外的艺术性、文化性逐渐被抛弃。时代的发展与现实的需求不停地改变着地图的形态,使地图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选自《京城雅集话地图》,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②段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中国地图历史的悠久。

B.中国古代地图的主要作用是显示权力和用于教育及美学欣赏。

C.通常,古代制图者是在前人所绘地图的基础上绘制出新的版本。

D.时代在发展,到了近代,地图逐渐成为单纯的实用工具。

(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②段中“土生土长”一词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中国传统的制图学有着非常鲜明的中国特色,长期领先于其他国家”,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B.第③段“□”处可以填入的关联词语依次是“如果……就……”。

C.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中国古代地图的布局和创作精美、形象。

D.本文是事物说明文,选材贴近生活,语言生动形象。

(3)选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中国古代地图?

13.(2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坐火车

陆总的母亲想回乡下老家过年,他让秘书去买两张飞机票,可母亲却说这辈子从没坐过火车,想坐一次火车。

正逢春运,秘书费了好大的劲,才买来两张硬座票。陆总担心母亲的身体吃不消,劝母亲还是乘飞机回去,可母亲却执意要陆总陪她一起坐火车。一向孝顺的陆总只得依了母亲。

陆总扶着母亲来到火车站,广场上黑压压的人群,让他有些茫然,他不知道该往哪边走。正不知所措的时候,一个中年男子操着家乡话,一边喊:“让开,让开!”一边使劲儿地往前挤。母亲对陆总一笑说:“跟上他,错不了,一听那口音,就知道是咱武陵人。”娘俩跟着中年男人很快找到了要乘坐的那趟火车,很巧的是,那人正好坐在他们的对面。

车厢里闹哄哄的,充斥者各种难闻的味道。陆总觉得憋闷,站起来想去透透气,可过道里站满了人,挪个步都很困难,更别说要挤出去了。中年男子看出陆总的不适,就说:“兄弟,没坐过火车吧,要是感觉不舒服,就多看看窗外的风景吧。”陆总点点头,只得把注意力集中在窗外。他一边欣赏着窗外的风景,一边听母亲和那个中年男子拉家常。从他们的交谈中,陆总知道那个中年男子也是回家过年的,为了省路费,妻子没回去,就自己一个人回家看看父母。

母亲说:“是该回去看看,一年到头,家里的老人就盼着过年的时候,能见一见自己的孩子。”“谁说不是呢?我们出去打工挣钱,为的也是让父母孩子生活得好一些,可是……”男人的话还没说完,一阵卖盒饭的叫卖声由远而近。陆总买了两份盒饭,他问中年男人:“你要不要来一份?”男人摇摇头说:“不了,我不饿!”

吃过饭,天也渐渐的暗下来了,陆总有了些困意,靠在母亲的肩头沉沉地睡去。不知道过了多久,他听到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朦胧中,他看到一只手伸进了母亲放在桌上的零食口袋。他正想制止,佯装睡觉的母亲轻轻拐了他一下,示意他别出声,他知道了母亲的用意,也就微闭了双眼。那个男人似乎饿极了,又怕惊醒了他们,悄悄拿起面包,将头埋在来下,狼吞虎咽地吃起来。男人很快吃完面包,抬起头,看所有的人都在睡觉,并没有注意到他的举动,也就安心地闭上了眼睛。

一大早,陆总就听到那个中年男人对母亲说:“大婶,对不起,昨晚实在太饿了,我偷吃了你的面包!”母亲说:“吃就吃了吧,看你是一天一夜都没吃东西了,肯定饿坏了,出门在外不容易,可别亏了自己啊。”男人长叹一声,说:“大婶,我也不瞒你。这次回家,连路费都是借的,也没多余的钱买吃的了。辛辛苦苦干了一年,临到放假,老板却没了踪影,一分钱都没拿到。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要是过年都不回去,家中父母又得担心一年了,作为子女那就太不孝了,所以再没钱也得赶回去。”男人的话引来车厢里很多人的共鸣,大家纷纷谴责那些无良的老板,都说回一趟家,这么辛苦是为了什么?还不是回家尽尽孝,看看自己的爹娘啊!

列车快到站了,那个中年男人的手机响了起来。他接起电话说:“妈,我快下车了,你们放心吧,我一路好得很,有吃有喝的。我买的是卧铺票,休息得好,累不着,你们别担心……”男人的话听得陆总的双眼涩涩的,下车的时候,他掏出五百元钱递给中年男人,说:“大哥,拿去给父母买点东西吧。”

男人一再推辞不要,陆总的母亲说:“拿着吧,你这样空着手回去,会让父母担心的。你不想让他们知道你过得不好吧。”男人千恩万谢的拿着钱走了。陆总掏出手机给公司打电话,他说:“你们赶快把拖欠那些工人的工钱全部结清了吧。另外要回家过年的,再给五百元红包,让他们拿回家孝敬父母。”

母亲在一旁听着儿子的电话,欣慰地笑了。她知道,这趟火车没有白坐,自己的良苦用心,终于让儿子找回了诚信和良知。

(选自《小说选刊》作者:张玉兰)

(1)请用简洁的语言将小说的情节补充完整。

陆总陪乘火车→【A】     →中年男子偷吃→【B】     →陆总掏钱资助→【C】     →【D】     

(2)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第段中画线句子的妙处。

他接起电话说:“妈,我快下车了,你们放心吧,我一路好得很,有吃有喝的。我买的是卧铺票,休息得好,累不着,你们别担心……”

(2)结合语境,谈谈你对第段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

陆总担心母亲的身体吃不消,劝母亲还是乘飞机回去,可母亲却执意要陆总陪她一起坐火车。

(3)分析第段划线句“吃过饭,天也渐渐的暗下来了,陆总有了些困意,靠在母亲的肩头沉沉地睡去”的作用。

(4)这篇小小说的结局耐人寻味,请说说其妙处。

五、作文(60分)

14.(60分)按要求作文。

ㅤㅤ追寻,是寻找,是追求。对于成长而言,追寻就是一场“趋光行动”。阳光下生长,星光下仰望;知识是一束光,情感是一束光,高尚的人格是一束光,积极的人生态度也是一束光……因为追寻,人生的价值得以实现;因为追寻,国家民族走向繁荣富强。追寻那束光,会让我们的人生熠熠生辉。

ㅤㅤ请以“追寻那束光”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ㅤㅤ要求:

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否则扣分;

不得抄袭;

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基础与运用(16分)

1.(6分)阅读下面的三段文字,完成问题。

ㅤㅤ今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百年征程,波澜壮阔。一代代青年人披荆斩,百折不砺前行,下奋斗的印记。

ㅤㅤ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一百年来,共青团始终与党同心、跟党奋斗,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把忠诚书写在党和人民事业中,把青春播撒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把光荣隽刻在历史行进的史册里。

ㅤㅤ越是往前走、向上攀,越是要善于从走过的路中汲取智慧、提振信心、增添力量。一百年来,共青团坚定理想、矢志不渝,形成了宝贵经验。这是共青团面向未来、再立新功的重要遵循。

(1)上面文字第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 

A.ji

ráo

lào

B.ji

ráo

luò

C.jí

náo

lào

D.jí

náo

luò

(2)上面文字第②③段中加点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B 

A.播撒

B.隽刻

C.汲取

D.矢志不渝

【分析】(1)本题考查汉字的读音。“披荆斩棘”的“棘”应读作“jí”;“百折不挠”的“挠”应读作“náo”;“砥砺前行”的“砥”应读作“dǐ”;“烙下”的“烙”应读作“lào”。

故选:C。

(2)本题考查汉字的字形。

ACD.正确;

B.有误,“隽刻”的“隽”应写作“镌”。

故选:B。

【解答】答案:

(1)C

(2)B

【点评】要正确地读写词语,应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在日常的学习阅读中也要注意多积累,丰富自己的字词量,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才能在实际的读写运用中避免错读错写。

2.(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对待学习,我们应该秉持认真严谨的态度,对任何细小的问题都要吹毛求疵      

B.课堂上,老师和同学们面面相觑,营造出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      

C.随着趵突泉水位上涨,许多游客接踵而至地来到这,共赏“水涌若轮”的盛景。      

D.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SG网络两大核心技术相得益彰,将有效突破各自的局限性。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解答】A.使用有误,吹毛求疵: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错误。该成语褒贬误用。

B.使用有误,面面相觑:后形容惊惧、紧张、尴尬或束手无策的样子。该成语望文生义。

C.使用有误,接踵而至:意思是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地来,形容人接连而来或事情持续发生。该成语和“来到这”意思重复。

D.使用正确,相得益彰:相互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好处。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辨清词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

3.(3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天宫课堂”激发了全球观众特别是青少年探求科学规律、探索宇宙奥秘。      

B.山东省博物馆推出线上“云观展”活动,让无法亲临现场的人也能“走进”博物馆。      

C.由于采用了科学的复习方法,他的学习效率有了较大幅度的改动。      

D.青年崇德向善,关乎其人生道路的抉择,更关乎社会能否风清气正、和谐友爱。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常见病因有搭配不当,用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句式杂糅、前后矛盾不合事理、重复多余等。如果在考试中凭语感一眼找不出来答案,就要静下心来,多读几遍,对照着病因一一分析,相信一定能找到正确答案的。

【解答】A.有误,成分残缺,句末添加“的兴趣”;

B.正确;

C.有误,搭配不当,把“改动”改为“提高”;

D.有误,一面对两面,去掉“能否”。

故选:B。

【点评】做好本题需要了解常见病句的类型及修改方法是最基本的策略。平时要注意正确表述,避免病句的发生;还要与同学多交流,尤其是在作文互评中,要按照以上病因来衡量句子,避免病句的出现。这样长期坚持下去,语感会逐渐增强,对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能力也会提高。

4.(4分)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答。

ㅤㅤ《新华字典》在促进汉字改革、推广普通话和现代汉语规范化等诸多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也在学习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请模仿下面“白杨礼赞”的示例,为新华字典写一段赞语。

示例:漫天风雪中倔强向上,茫茫高原上参天耸立。你是树中的伟丈夫,将不屈的精神发扬。

【分析】本题考查综合读写。

【解答】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体现《新华字典》在促进汉字改革、推广普通话和现代汉语规范化等方面的作用,符合“……,……。……,将……”的句式即可。示例:扫除汉字中的糟粕,促进文化的传播。你是时代中的清流,将正确的汉字推广。

答案:

错字连篇中执着改错,网络语言中汲取精华。你是作品中的智者,将优秀的文化传扬。

【点评】综合读写题就是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二、阅读(36分)

5.(9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出师表(节选)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缺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A.盖追先帝之殊遇

殊遇:特殊的礼遇

B.罚臧否,不宜异同

陟:提拔、晋升

C.将军向宠,性行淑

均:公正、公平

D.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痛恨:憎恨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A.然侍卫之臣不懈

告之

B.先帝称曰能

何陋

C.光先帝遗德

修身

D.可计日待也

不思则罔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B 

A.第①段先客观准确地分析天下形势、蜀国的有利与不利条件,再提出建议,并从正反两面加以申说。

B.选文第②段先提出第二条建议,并从正面强调若执法不公,就会出现“偏私”和内外异法的情况。

C.选文第③④段分别从宫中和府中两方面,向后主刘禅“选贤与能”,为第段提出第三条建议做铺垫。

D.选文寓情于议,即叙述先帝刘备对贤臣的“殊遇”,鼓励刘禅效法先人,表达了作者对先帝的感激和“兴复汉室”的决心。

【分析】【参考译文】

      先帝创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如今天下分为三国,我们蜀汉国立困弊,这真是危急存亡的时刻啊。然而侍卫臣僚在内勤劳不懈,忠心的将士在外舍身忘死,这是因为他们追念先帝的特殊恩遇。想在您的身上进行报答。您应该广泛听取臣下的意见,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的美德。激发志士的勇气,不应当妄自菲薄。援引不恰当的譬喻,以堵塞忠言进谏的道路。

    宫禁中的侍卫、各府署的臣僚都是一个整体,赏罚褒贬,不应有所不同。如有作恶违法的人,或行为忠善的人,都应该交给主管官吏评定对他们的惩奖,以显示陛下处理国事的公正严明。不应该有所偏爱,使宫内宫外执法不同。

    侍中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都是善良诚实、心志忠贞纯洁的人,因此先帝选拔他们留给陛下。我认为宫中之事,无论大小,都去咨询他们,然后施行,必能弥补缺失,集思广益。

    将军向宠,心性品德善良平和,又通晓军事。过去经过试用,先帝称赞他很有才能,因此众人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我认为禁军营中的事都去咨问于他,必能使军队和睦,不同才能的人各得其所。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所以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之所以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时,每次与臣谈论这事,未尝不叹息而痛恨桓帝、灵帝时期的腐败。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善良、守节不逾的大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复兴,就会指日可待了。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ABC.正确;

D.有误,痛恨:痛心遗憾。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A.于:在/于:向;

B.之:代词/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C.以:来/以:来;

D.而:表修饰关系/而:表转折关系。

故选:C。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ACD.正确;

B.有误,是先从正面阐述赏罚分明的作用,在从反面突出执法公正的重要性。

故选:B。

答案:

(1)D

(2)C

(3)B

【点评】“之”的用法:

旁人皆为之感怆。(之:代词)

吾欲之南海,何如?(之:往,到……去)

与民同游观之乐。(之:的)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之:补充音节)

何陋之有?(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6.(8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齐人隆技击,其技也,得一首者,则赐赎锱金,无本赏矣。是事小敌毳,则偷可用也;事大敌坚,则涣然离耳。若飞鸟然倾侧反复无日,是亡国之兵也,兵莫弱是矣。是其去赁市佣而战之几矣。

(节选自《荀子•议兵》)

【注释】隆:尊也。技击:指杀敌搏斗的技巧。锱 (zī):古重量单位,八两为一锱。本:根 据。这里指根据功劳。毳:同“脆”,脆弱。偷:苟且。几:接近。

(1)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一处 )

若 飞 鸟 然 倾 侧 反 复 无 日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是其去赁市佣而战之几矣。

(3)本文运用类比说理,请结合选文内容,阐述文章所讲的道理。

【分析】译文:

       齐国人重视技击技巧,施展技击之术,斩获一颗人头的,由官方赐八两黄金换回,不是有功劳受赏。这样的军队遇到弱小的敌人,还可以凑合应付;遇到强大的敌人,就会涣散离析。如同天上的飞鸟,漫天穿行无拘无束,往返无常,这是亡国的军队,没有比这种军队更弱的了,它与招募一群受雇佣的市井小人去作战相差无几。

【解答】(1)本题考查学文言句子的断句。

这句话的意思是“就像飞鸟一样聚散无常”。故可断为:若飞鸟然/倾侧反复无日。

(2)本题考查文言文字句的掌握与翻译能力。

重点词:“赁”是租赁、租借的意思;“几”是副词,几乎、差不多的意思。句意:它与招募一群受雇佣的市井小人去作战相差无几。

(3)本题考查内容主旨的理解能力。

荀子在文段中重点讲述了齐国人崇尚的技击之术,即齐国人崇尚技击之术,也就是个体的武艺,只要得一个斩首就赐“赎锱金”,可作为犯法者掏钱赎罪掏的钱,因为这个过程国家一分钱不出,所以称为“无本赏”。而这种制度就会导致人们为了钱打仗,碰到易胜的小敌就积极,碰到强敌就崩溃逃窜了,像飞鸟一样,聚散无常,这是亡国的军队。没有比这种军队更弱的了,这种情况就和雇工人去打仗差不了多少。此外,荀子还在后文中将其与魏国的武卒和秦国的锐士做了类比,比较了战国时代“三雄”的兵役制度和功赏制度,将齐、秦之间由于功赏不同而带来的士气高低不同做类比,将魏、秦之间由于兵役而导致的财力的不同,最终得出了希图功赏、片面追求利益,或是雇工售卖劳力的方法,都比不过仁义之师的道理。

答案:

(1)若飞鸟然/倾侧反复无日。

(2)这种情况和雇佣工人去打仗的情况差不多。

(3)文段将齐国人崇尚的技击之术与市场雇工打仗做了类比,说明片面追求利益、希图功赏的军队与亡国之军无异的道理。

【点评】文言文翻译方法:

对,即对译法。也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等值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词的方法。

增,即增添法。古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词,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词加以扩充,使之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

删,即删减法。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表示它,不能硬译。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译出来,反而使句子累赘。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虚词,翻译时则删去。

移,即移位法。将文言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格式,调整语序。凡是与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形式不一致的文言句子,翻译时不能照原句的语序排列,必须将不合现代汉语的语序部分加以调整。

留,即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以及帝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于译文中,不必另作翻译。

换,即替换法。不少文言文所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不是用原词表示,翻译时可用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当的词去替换。

7.(7分)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平凉

李攀龙

春色萧条白日斜,平凉西北见天涯。

惟余青草王孙路,不入朱门弟子家。

宛马如云开汉苑,秦兵二月走胡沙。

欲投万里封侯笔,愧我谈经鬓有华。

【注】平凉在汉唐盛世时并不属于边塞地界,明王朝时嘉峪关以外大片土地尽失,平凉渐渐成了边塞。李攀龙,明代文学家,山东历城(济南)人。宛马:原为汉代著名的大宛马,这里借指当地饲养的西北良种战马。汉苑:原指汉朝马苑,这里借写明代平凉府的大牧马场。秦兵,指明朝军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 

A.首联描绘冷落寂寥的平凉春色,蒙上了一抹灰暗冷峻的色调,寄情于景,景中有情。

B.颔联不露雕琢痕迹,貌似平淡无奇,实则包含着诗人对人世沧桑的深沉回顾和感叹。

C.尾联借用投笔从戎的典故表达自己愿意投身于保卫国土的事业,却又叹息壮志难酬。

D.诗人的视线由近及远,并且从虚写到实写,体现了历史与现实的交织。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宛马如云开汉苑,秦兵二月走胡沙”一句的妙处。

【分析】这首诗首联描绘冷落、寂寥的平凉春色,荒芜的边城蒙上了一抹灰暗、冷峻的色调,寄情于景,景中有情。颔联不露雕琢痕迹,貌似平淡无奇,实则在特定图景中,包含着诗人对人世沧桑的深沉回顾和感叹。颈联抚今追昔,借助想象,用精炼的语言描绘出明朝军队在边关塞外沙漠中驰骋作战的图景。尾联借用投笔从戎的典故,表达自己愿意投身于收复失地、保卫国土的事业。却又叹自己如今两鬓斑白壮志难酬。

【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

ABC.正确。

D.有误,“视线由近及远”错误,诗歌先写的是看见的远方的夕阳残日,再写眼前的青山之景,所以说视线由远及近。

故选:D。

(2)本题考查诗句赏析。要求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宛马如云开汉苑,秦兵二月走胡沙”一句的妙处。“宛马如云开汉苑,秦兵二月走胡沙”意思是平凉府的大牧马场饲养的西北良种战马多如云,明朝军队二月向西胡开去。此句把战马迅猛奔跑比作彤云翻滚,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语言生动形象,写出了战马极多驰骋作战的图景,极具动态感,表达了作者立志报国的情感。

答案:

(1)D

(2)运用比喻修辞,把战马迅猛奔跑比作彤云翻滚,形象地描绘战马极多驰骋作战的图景,极具动态感,表达了作者立志报国的情感。

译文

太阳斜照,春天的景色一片寂寥冷清,在平凉城的西北遥望远方。

从平凉城上俯视阡陌纵横却只有青草萋萋,昔日横行霸道的帝子王孙,已不见踪迹。

平凉府的大牧马场饲养的西北良种战马多如云,明朝军队二月向西胡开去。

想要投笔从戎到万里外建功立业,封侯显赫,但惭愧的是做学问的我已经两鬓斑白了。

【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8.(9分)根据原文默写。

(1)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     (苏轼《水调歌头》)

(2)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散入珠帘湿罗幕, 狐裘不暖锦衾薄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过零丁洋》)

(5)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  (辛弃疾《破阵子》)

(6)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既表现寄情山水,又包含“言在此意在彼”之意的句子是: 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 

(7)李白《行路难( 其一)》中表达诗人对未来充满信心,坚信理想终会实现的诗句 是: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1)千里共婵娟(重点字:婵)

(2)怀旧空吟闻笛赋

(3)狐裘不暖锦衾薄(重点字:衾)

(4)山河破碎风飘絮

(5)梦回吹角连营

(6)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

(7)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9.(3分)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战国时屈原作《诗经》,因此称屈原或《诗经》作者为“骚人”。后泛指文人。      

B.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旧时每晚八时左右,打鼓报告初更开始,称为“定更”。      

C.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激励着华夏儿女从小树立远大的志向,长大后报效祖国。      

D.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樽”“觥”“白”在古文中可指盛酒或饮酒的器具。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文化常识。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知识,文学作品中的地理、历史知识,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等知识。

【解答】A.有误,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称屈原或《楚辞》作者为“骚人”,后泛指文人。

BCD.正确。

故选:A。

【点评】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广博的积累,平时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三、名著阅读(7分)

10.(3分)名著阅读,完成问题。

《水浒传》中有很多围绕“智”刻画的情节,请根据提示将内容补充完整。

吴用智取  生辰纲 (物品)

宋江智取  润州城 (地点)

 燕青 (人名)智扑擎天柱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名著人物的积累。要求学生对教材中及课后推荐的名著要点加以了解和识记,尤其是教材中文学文体及作家作品主要的知识点要记牢。

【解答】《水浒传》第十五回写的是杨志奉命押运生辰纲途径黄泥冈,被吴用、晁盖等人用计劫走。所以空格中的物品是“生辰纲”。

宋江南征方腊,兵进润州,润州由枢密使吕师囊坐镇。张顺奉命打探情报,夜晚伏在金山寺下的江中,得知润州城外的陈家庄要往润州送粮。宋江军突袭占领了陈家庄,扮成送粮的人骗开了润州城门,吕师囊败走,宋江取得润州城。

智扑擎天柱的是燕青。

答案:

生辰纲

润州城(无为军)

燕青

【点评】做这种题,熟读原作品,记住重点情节及人物的特征。相似人名注意不要记乱,必要时死记硬背。平时看名著要识记作家、熟知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

11.(4分)中国早期长篇白话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上有类型化的倾向,但刻画的人物又有各自的特点。请以鲁智深、李逵、武松为例,说说《水浒传》是如何体现上述长篇白话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特点的?

【分析】本题考查名著人物探究中国早期长篇白话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的特点。

【解答】结合其事迹分析,同样是粗鲁,但是鲁智深是粗中有细;李逵做事显得鲁莽,欠考虑;武松做事很仔细。鲁智深:粗中有细,悟性高,如三拳打死镇关西逃走时故章说镇关西诈死,大闹野猪林后一直护送林冲到沧州,足见其粗中有细。李逵:鲁莽,粗俗,只忠心宋江,草菅人命,孝顺,不顾全大局。李逵下山接母亲,背着母亲至沂岭,母亲直喊口渴。于是李逵抱着石香炉取水回来,发现不见了的母亲被老虎吃了。虽然孝顺,但做事鲁莽,头脑简单。武松:做事很仔细。去孟州的途中,武松路过十字坡酒店,仔细观察,识破了母夜叉孙二娘的蒙汗药酒。同样是粗鲁,鲁智深是性情急躁,李逵是朴厚鲁莽。武松做事却很仔细。

答案:

《水浒传》中,鲁智深、李逵、武松都可算是粗鲁的,这就是类型化的倾向,但鲁达是性情急躁,李逵是朴厚鲁莽,武松是豪气难羁,这又有其各自特点。从鲁智深火烧瓦罐寺,史进大闹史家庄,李逵江州劫法场,武松血溅鸳鸯楼等故事情节可以看出,鲁智深、李逵、武松都比较粗鲁,这就是类型化的倾向。但从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可以看出他性情的急躁;从李逵沂岭杀四虎可以看出他的朴厚鲁莽;从武松醉打蒋门神可以看出他的豪气不羁。这是他们各自不同的性格特点。

【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四、现代文阅读(31分)

12.(1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以下各题。

具有艺术气质的中国古代地图


一般来说,人们对地图的关注,更多侧重于其实用功能。然而,地图的内涵与外延绝非止于“用”。地图与艺术的关系以及地图的文化之道也是有待挖掘的。从艺术的维度谈地图,或许可以为我们认识地图提供新的视角。

中国地图绘制的历史十分悠久。在春秋战国时期,地图就广泛运用于军事、农牧业生产、城市建设。到汉代,中国的制图水平已经达到一定的高度。魏晋时期,裴秀提出了系统的地图编制理论与方法__________“制图六体”,该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唐代绘制的《海内华夷图》是中国制图史上的重要作品。宋代的科技得到很大的发展,制图内容涉及全国图、域外图、边防图等,制图者通晓天文地理,能写会画。元明两代则是我国传统制图学的高峰期。中国传统的制图学是土生土长的,尤其是明末以前,基本上没有受到外来影响,有着非常鲜明的中国特色,也长期领先于其他国家。

中国古代地图的绘制技法独特。在中国式的美学思想和中国古典哲学的指导下,古人以中国绘画的独特技法,绘制出融合技术和艺术的中国式地图。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画就是地图,特别是长卷、大场景的画。如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纵24.8厘米,横528.7 厘米,作品描绘了都城汴京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其本身就是一幅地图。□将其扁平化,□是现代意义上的地图若再将其浓缩化,就是当今的网络地图。

中国古代地图的布局和创作精美、形象。古代地图绘制常按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的意境进行。中国传统的山水画以描写自然山川为主体,赋予自然以文化的内涵与审美意识。许多中国古代地图多弥漫着绘画的气息,一幅幅精美的地图也就好似一幅幅充满灵性的山水画。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地图和山水画绘制的初衷、手法和目的的差异越来越大。如今,地图和山水画成为两个完全不同的学科与领域。地图成为一种理性的测绘科学成果,山水画则是一种感性的审美作品。

中国古代地图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古代地图作为测绘技术和绘画的结合体,古人在绘制时,不会像现代这样,用缜密的思维从视觉习惯上考虑地图的符号、色彩标准、字体等方面,古地图所体现出来的是制图者如何从艺术的角度来表达客观的事物,如何来提炼要表达的地理要素。所以,古代地图主要用来表示路线和距离,其次用来显示权力、分配土地、征收捐税、管理灌溉,还用于教育以及美学欣赏。

中国古代地图的绘制具有很强的延续性和主观性的特点。制图者往往是在前人所绘地图的基础上绘制出新的版本。因此,在不同的地图中可以看出很多相似的符号。同时,由于绘本地图具有较强的主观性,不同的地图又不由自主地表现出鲜明的个人风格,这一风格在中国古代地图的色调、设色手法和地图符号的表达中都可以体现出来。

到了近代,地图逐渐成为单纯的实用工具,为追求信息表达的精确性与严谨性,地图之外的艺术性、文化性逐渐被抛弃。时代的发展与现实的需求不停地改变着地图的形态,使地图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选自《京城雅集话地图》,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第②段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中国地图历史的悠久。

B.中国古代地图的主要作用是显示权力和用于教育及美学欣赏。

C.通常,古代制图者是在前人所绘地图的基础上绘制出新的版本。

D.时代在发展,到了近代,地图逐渐成为单纯的实用工具。

(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第②段中“土生土长”一词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中国传统的制图学有着非常鲜明的中国特色,长期领先于其他国家”,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B.第③段“□”处可以填入的关联词语依次是“如果……就……”。

C.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中国古代地图的布局和创作精美、形象。

D.本文是事物说明文,选材贴近生活,语言生动形象。

(3)选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中国古代地图?

【分析】文章从艺术的维度谈中国古代地图,段分别从历史十分悠久,绘制技法独特,布局和创作精美、形象,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很强的延续性和主观性的特点等五个方面展开介绍。最后一段介绍了现代地图的发展演变,抛弃了地图之外的艺术性、文化性。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ACD.正确。

B.有误,结合原文“古代地图主要用来表示路线和距离,其次用来显示权力、分配土地、征收捐税、管理灌溉,还用于教育以及美学欣赏”可知选项中理解有误。

故选:B。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A.有误,“土生土长”一词不能说明“长期领先于其他国家”。

BCD.正确。

故选:A。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解答此题可结合文章第段的段首语来提炼概括作答。

答案:

(1)B

(2)A

(3)历史悠久;绘制技法独特;布局和创作精美、形象;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很强的延续性和主观性的特点。

【点评】要想准确理解文章的内容,需要对全文有个整体的把握,然后再抓住重点段落、句子、词语进行分析,最后再次回归整体的感知,如此文章的内容就能很好的理解。

13.(2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坐火车

陆总的母亲想回乡下老家过年,他让秘书去买两张飞机票,可母亲却说这辈子从没坐过火车,想坐一次火车。

正逢春运,秘书费了好大的劲,才买来两张硬座票。陆总担心母亲的身体吃不消,劝母亲还是乘飞机回去,可母亲却执意要陆总陪她一起坐火车。一向孝顺的陆总只得依了母亲。

陆总扶着母亲来到火车站,广场上黑压压的人群,让他有些茫然,他不知道该往哪边走。正不知所措的时候,一个中年男子操着家乡话,一边喊:“让开,让开!”一边使劲儿地往前挤。母亲对陆总一笑说:“跟上他,错不了,一听那口音,就知道是咱武陵人。”娘俩跟着中年男人很快找到了要乘坐的那趟火车,很巧的是,那人正好坐在他们的对面。

车厢里闹哄哄的,充斥者各种难闻的味道。陆总觉得憋闷,站起来想去透透气,可过道里站满了人,挪个步都很困难,更别说要挤出去了。中年男子看出陆总的不适,就说:“兄弟,没坐过火车吧,要是感觉不舒服,就多看看窗外的风景吧。”陆总点点头,只得把注意力集中在窗外。他一边欣赏着窗外的风景,一边听母亲和那个中年男子拉家常。从他们的交谈中,陆总知道那个中年男子也是回家过年的,为了省路费,妻子没回去,就自己一个人回家看看父母。

母亲说:“是该回去看看,一年到头,家里的老人就盼着过年的时候,能见一见自己的孩子。”“谁说不是呢?我们出去打工挣钱,为的也是让父母孩子生活得好一些,可是……”男人的话还没说完,一阵卖盒饭的叫卖声由远而近。陆总买了两份盒饭,他问中年男人:“你要不要来一份?”男人摇摇头说:“不了,我不饿!”

吃过饭,天也渐渐的暗下来了,陆总有了些困意,靠在母亲的肩头沉沉地睡去。不知道过了多久,他听到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朦胧中,他看到一只手伸进了母亲放在桌上的零食口袋。他正想制止,佯装睡觉的母亲轻轻拐了他一下,示意他别出声,他知道了母亲的用意,也就微闭了双眼。那个男人似乎饿极了,又怕惊醒了他们,悄悄拿起面包,将头埋在来下,狼吞虎咽地吃起来。男人很快吃完面包,抬起头,看所有的人都在睡觉,并没有注意到他的举动,也就安心地闭上了眼睛。

一大早,陆总就听到那个中年男人对母亲说:“大婶,对不起,昨晚实在太饿了,我偷吃了你的面包!”母亲说:“吃就吃了吧,看你是一天一夜都没吃东西了,肯定饿坏了,出门在外不容易,可别亏了自己啊。”男人长叹一声,说:“大婶,我也不瞒你。这次回家,连路费都是借的,也没多余的钱买吃的了。辛辛苦苦干了一年,临到放假,老板却没了踪影,一分钱都没拿到。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要是过年都不回去,家中父母又得担心一年了,作为子女那就太不孝了,所以再没钱也得赶回去。”男人的话引来车厢里很多人的共鸣,大家纷纷谴责那些无良的老板,都说回一趟家,这么辛苦是为了什么?还不是回家尽尽孝,看看自己的爹娘啊!

列车快到站了,那个中年男人的手机响了起来。他接起电话说:“妈,我快下车了,你们放心吧,我一路好得很,有吃有喝的。我买的是卧铺票,休息得好,累不着,你们别担心……”男人的话听得陆总的双眼涩涩的,下车的时候,他掏出五百元钱递给中年男人,说:“大哥,拿去给父母买点东西吧。”

男人一再推辞不要,陆总的母亲说:“拿着吧,你这样空着手回去,会让父母担心的。你不想让他们知道你过得不好吧。”男人千恩万谢的拿着钱走了。陆总掏出手机给公司打电话,他说:“你们赶快把拖欠那些工人的工钱全部结清了吧。另外要回家过年的,再给五百元红包,让他们拿回家孝敬父母。”

母亲在一旁听着儿子的电话,欣慰地笑了。她知道,这趟火车没有白坐,自己的良苦用心,终于让儿子找回了诚信和良知。

(选自《小说选刊》作者:张玉兰)

(1)请用简洁的语言将小说的情节补充完整。

陆总陪乘火车→【A】 偶遇中年男子,与中年男子交谈 →中年男子偷吃→【B】 中年男子诉说遭遇 →陆总掏钱资助→【C】 陆总安排结清工钱 →【D】 母亲帮助儿子找回诚信和良知 

(2)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第段中画线句子的妙处。

他接起电话说:“妈,我快下车了,你们放心吧,我一路好得很,有吃有喝的。我买的是卧铺票,休息得好,累不着,你们别担心……”

(2)结合语境,谈谈你对第段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

陆总担心母亲的身体吃不消,劝母亲还是乘飞机回去,可母亲却执意要陆总陪她一起坐火车。

(3)分析第段划线句“吃过饭,天也渐渐的暗下来了,陆总有了些困意,靠在母亲的肩头沉沉地睡去”的作用。

(4)这篇小小说的结局耐人寻味,请说说其妙处。

【分析】本文叙述了一位充满智慧的母亲执意要儿子陪她坐火车的故事,文章通过儿子最后找到了生意人的诚信和良知,告诉人们做人做事要有诚信,有良知。

【解答】(1)本题考查对小说情节的梳理。

本文的线索是回家过年:开端:母亲让张总坐火车陪自己回家过年;发展:在火车上遇见了中年男子,与中年男子交谈;高潮:张总让手下人结清工钱;结局:母亲的良苦用心让张总找回了诚信和良知,母亲欣慰。结合“可母亲却执意要陆总陪她一起坐火车。一向孝顺的陆总只得依了母亲”句概括为:陆总陪母亲坐火车。结合“娘俩跟着中年男人很快找到了要乘坐的那趟火车,很巧的是,那人正好坐在他们的对面”“他一边欣赏着窗外的风景,一边听母亲和那个中年男子拉家常”内容概括为:偶遇中年男子,与中年男子交谈;结合“男人长叹一声,说:‘大婶,我也不瞒你。这次回家,连路费都是借的,也没多余的钱买吃的了。辛辛苦苦干了一年,临到放假,老板却没了踪影,一分钱都没拿到。要是过年都不回去,家中父母又得担心一年了,作为子女那就太不孝了,所以再没钱也得赶回去。”男人的话引来车厢里很多人的共鸣,大家纷纷谴责那些无良的老板,都说回一趟家,这么辛苦是为了什么?还不是回家尽尽孝,看看自己的爹娘啊”内容概括为:中年男子诉说遭遇;结合“陆总掏出手机给公司打电话,他说:‘你们赶快把拖欠那些工人的工钱全部结清了吧。另外要回家过年的,再给五百元红包,让他们拿回家孝敬父母’”内容概括为:陆总安排结清工钱;结合“母亲在一旁听着儿子的电话,欣慰地笑了。她知道,这趟火车没有白坐,自己的良苦用心,终于让儿子找回了诚信和良知”内容可知:母亲帮助儿子找回诚信和良知。

(2)本题考查词句的赏析。

句“说:‘妈,我快下车了,你们放心吧,我一路好得很,有吃有喝的。我买的是卧铺票,休息得好,累不着,你们别担心’”是中年男人的语言描写。结合“大婶,我也不瞒你。这次回家,连路费都是借的,也没多余的钱买吃的了。辛辛苦苦干了一年,临到放假,老板却没了踪影,一分钱都没拿到。要是过年都不回去,家中父母又得担心一年了,作为子女那就太不孝了,所以再没钱也得赶回去”句可知,中年男人身上根本没有钱,但是怕母亲担心,还是在过年的时候回一趟家。所以,此句的语言描写写出了中年男子给母亲打电话编造“一路好得很”的谎言的情境,表现出他对父母的孝心。

句“执意”是坚持的意思。句中是说母亲坚持让儿子陪她坐火车。从“母亲在一旁听着儿子的电话,欣慰地笑了。她知道,这趟火车没有白坐,自己的良苦用心,终于让儿子找回了诚信和良知”句看出,母亲这样做是为了让儿子找到诚信和良知。此处也为下文儿子的行为作铺垫。

(3)本题考查句子的作用的理解。

段划线句“天也渐渐的暗下来了,陆总有了些困意,靠在母亲的肩头沉沉地睡去”是环境描写。结合后文“不知道过了多久,他听到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朦胧中,他看到一只手伸进了母亲放在桌上的零食口袋”“那个男人似乎饿极了,又怕惊醒了他们,悄悄拿起面包,将头埋在来下,狼吞虎咽地吃起来。男人很快吃完面包,抬起头,看所有的人都在睡觉,并没有注意到他的举动,也就安心地闭上了眼睛”句可知,划线句的睡觉是为了这处的情节的出现作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4)本题考查结尾的好处的分析。

把开头“陆总的母亲想回乡下老家过年,他让秘书去买两张飞机票,可母亲却说这辈子从没坐过火车,想坐一次火车”和结尾句“母亲在一旁听着儿子的电话,欣慰地笑了。她知道,这趟火车没有白坐,自己的良苦用心,终于让儿子找回了诚信和良知”句比较来看,首尾呼应,也呼应了文题。结尾句收束全文,点明了中心,突出了主题。

答案:

(1)【A】偶遇中年男子,与中年男子交谈;【B】中年男子诉说遭遇;【C】陆总安排结清工钱;【D】母亲帮助儿子找回诚信和良知。

(2)运用了语言描写的方法,写出了中年男子给母亲打电话编造“一路好得很”的谎言的情境,表现出他对父母的孝心。

②“执意”是坚持的意思,写出母亲坚持要让儿子陪她坐火车回家的态度,为下文儿子的转变做铺垫。

(3)这句是环境描写,写了陆总吃过晚饭后,天色渐暗,他靠在母亲肩头,睡意沉沉。为下文中年男子偷吃面包,母亲示意不要出声做铺垫,推动全文故事情节的发展。

(4)与文章开头“想坐一次火车”“执意要陆总陪她一起坐火车”照应,有首尾呼应之妙;最后点明母亲坐车的目的,是为了让儿子找回诚信和良知,塑造了一个用心良苦,教育巧妙,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篇末揭示小说的主旨,画龙点睛,给人启迪,引人深思,让人有恍然大悟之感。

【点评】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心思想。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只有掌握了文意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五、作文(60分)

14.(60分)按要求作文。

ㅤㅤ追寻,是寻找,是追求。对于成长而言,追寻就是一场“趋光行动”。阳光下生长,星光下仰望;知识是一束光,情感是一束光,高尚的人格是一束光,积极的人生态度也是一束光……因为追寻,人生的价值得以实现;因为追寻,国家民族走向繁荣富强。追寻那束光,会让我们的人生熠熠生辉。

ㅤㅤ请以“追寻那束光”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ㅤㅤ要求:

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否则扣分;

不得抄袭;

不少于800字。

【分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请以“追寻那束光”为题目,写一篇文章。审清题目关键字词是重中之重。故首先要把握“光”的含义。“光”是什么?“光”通常是指照在物体上,使人能看见物体的那种物质,如太阳光、灯光、月光以及看不见的红外线和紫外线等。写作时,不要只把写作内容停留在现实中的光,而要更深层次地挖掘“光”的象征义,挖掘“光”带给我们的启示或某种特殊意义。这就要求我们对第二个关键词“追寻”有正确的理解。“为什么追寻”“怎么追寻”“追寻的过程是怎样的”都需要我们的思考。写作时,要重点把握“追光”的过程以及在“追光”中的收获。“追”的过程可能充满艰辛、波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但做一个勇敢的追光者,会带给我们自信和勇气;会使家庭幸福、朋友群聚;会指引我们追逐梦想、实现理想……理解了“追光”的含义,即要有目标,这提示考生写作的内容和方向:高举希望把天空照亮,扬帆梦想,乘风启航,追光少年勇敢闯荡。点明了青春的特点,同时也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中学生正值人生最美好的年华,要为自己设定目标,有所追求,这样才能不负青春,不负年华。考生注意所选取的事件要积极向上,能够体现出追逐梦想的主旨。

【解答】

追寻那束光


       风再冷,不会永远不息;雾再浓,不会经久不散;风息雾散,仍是阳光明媚。如今我们年少的青春,只有希望,向着远方的未来,我们愿张开双臂,迎接新的未来。相信自己,明天是美丽的,因为我是一名追光少年。

       翻看着那一本手册,一个接着一个的名字映入我的眼帘,一个个名字又被圈出,划出。

“她,上次平了纪录;她,每次测试都是三分出头;她,是班里最快的;她,上次拿了第二个……我轻声嘀咕着,心被一次次揪紧,一滴泪从眼眶溢出,径直到达手册上,清脆的“嗒”声就像一道闪电划过寂静的夜空,我自己也被吓了一跳。

       八百米,班里只报了我一个人,同学们都对我抱有拿金牌的憧憬,他们期望的眼神如千座大山压在我的胸口,使我快要窒息。今年是我最后一次参加运动会了,我必须要拿到前三,不能给自己的初中生活留下遗憾,层层暗示,挑战接踵而来。

       无数个我被甩至队伍末尾的画面在我眼前浮现,我不敢再想下去,我双手抱头,额头抵在冰冷的桌子上,似乎是一个逃兵。

“这么多强手,我能行吗?“我不禁自问。严重的跑前焦虑症已让我面临心理崩溃。这,又是生活中的一个挑战!不仅挑战时间,挑战赛道,更要挑战自己!

       比赛那天还是如期到来,我似乎患了忧郁症,独自蜷缩在角落里,沸腾的赛场在我看来只是无声的电影场景。紧张无措的我,无数个临阵脱逃的念头后,终于对自己说:“努力就行,名次不重要!”

       一声枪响拉开序幕,加油呐喊声如浪潮般此起彼伏,而我只独自向自己发起挑战。最后六十米,仍位于末尾的我奋起猛追,如同打了鸡血似的,超过一个又一个,直至第二。到达终点后,就像没了支架的木偶轰然倒下,这已突破了我的极限,但我知道,我胜利了,挑战成功!

       原来,对手并不强大,只是我把她们幻想得强大罢了。回想当初挑战前的懦弱、害怕,我不由得笑了。其实,每次挑战都如成长中褪去一层皮,而唯有如此,才能追逐更强烈的阳光,获得更多的能力,刷新我的生命。

       我是一名追光少年,向着美好的未来冲刺把,成功永远属于不懈努力的人!

【点评】文章写了一次运动会上努力奔跑的过程,结果虽不完美,但那是“我”挑战自己的结果。最后得出文章的主题:成功永远属于不懈努力的人。文章中心突出,事例典型,寓意深刻,是一篇很好的作文。



初中语文学习
初中语文学习如何省时省力?我们祝你一臂之力!语文基础知识,语文考试技能,语文学科素养,兼顾初中阶段各科学习-----将教育进行到底,为孩子少走弯路保驾护航!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