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我和曾令旭、姜帆一起直播CBA广东对深圳的比赛,分差太大了,最多的时候超过40分,于是有大把时间聊比赛以外的话题。
我说:CBA为什么不试一试打20秒进攻?
这并不是我突发奇想,而是思考了很久的想法, 因为我对CBA速度太慢、节奏太慢忧心忡忡。篮球不仅在NBA,而且在奥运会上也展现了超快节奏、大量的三分球,而我们的联赛却慢了很多,完全与世界潮流脱节。
我这里可以先用三分球做一个简单的比较:
我们当然不能跟NBA比,确实人家球员的能力太强,但我们的目标是奥运会,那就跟奥运会上的队伍比。 在奥运会上,身材条件特殊的日本队换算成48分钟,平均三分出手44.78次,这是个例,但有3支球队是中位数30次出头,换算成48分钟就是每场36次。
很多专业教练看了美国和塞尔维亚的比赛,塞尔维亚险些赢球,最后他们一致认为,在美国队的快节奏面前,显然塞尔维亚队打得太传统、太慢,但他们的三分球出手数依然达到28.5次,换算成48分钟比赛就是34.2次。
这些年NBA的三分球数量一直在不断增加,尽管有些球迷说三分球太多了,影响观感,但这是潮流和趋势。
三分球数量的增加,一方面显示篮球的空间作用越来越大,内线球员的能力越来越全面,同时,也建立在节奏加快的基础上。回合数的增加,对三分球猛增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这还是在上个赛季91.0的基础上增加了,我相信是因为实行了外援4节7人次,球在老外手里打得会更快。
其实早在2014-15赛季,CBA的平均节奏数就已经达到了92.0次,也就是说10年来CBA的速度并没有明显提升,这跟外援政策的变化有关,也和球员的能力、教练的观念有关。
上赛季节奏最快的是山西队94.0次,冠军辽宁队是88.5次;新赛季最快的是新疆队95.3次,最慢的是北京队86.8次,这些都是强队。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国际潮流在加快,我们停留在原地,就是退步。
李根曾经跟我说过他的感受:他去打完国际大赛,回到CBA打联赛,感觉就像看慢镜头回放,因为国际比赛的节奏和速度太快了,对手“嗖”一下就从你身边过去。在这样的环境中打几场球,回来感觉就像《黑客帝国》里面躲子弹,或者刚刚在美国开了几天车回到北京,发现路上所有的车都变慢了。
靠教练慢慢改变观念,球员能力逐渐提升,等待CBA的节奏自然加快,三分球自然增多,这行不行呢?
这就像趴地上看小草生长一样,极其被动、枯燥。
所以我想出这个主意,在CBA实行20秒进攻制,通过规则的变化迫使各队的节奏加快。
20秒进攻制少了4秒,其中2秒由后场推进中扣除,2秒由前场撅屁股找人的慢节奏中扣除。
如果觉得这样太激进,改变了70年来全世界通行的24秒制,那不妨把后场推到前场的8秒至改为6秒。尝到了快速推进的甜头,各队就自然适应了。
为了让比赛最后关头打得更细,最后2分钟可以恢复8秒进前场。
这样改究竟合不合适?直接放在CBA联赛是否太过激进?那不妨先拿次级联赛NBL做试验。
NBA就喜欢把发展联盟当试验田,现在实行的一些新规则,都是先在发展联盟试行,觉得有效再拿到NBA。比如NBA新增的take foul,也就是国际篮联规则中的防快攻违体犯规,教练挑战,以及二次进攻14秒,都是先在发展联盟试了几个赛季,才到NBA正式实行。
规则改变都有目的,NBA的目的是让比赛更好看,以及缩短比赛时间。为了不让比赛规则变动过大,他们甚至减去了两次暂停。
NBA仍在不断想主意,让比赛节奏更紧凑,总时长更短。如今他们在发展联盟试验第四节打25分制,也就是在第三节结束以后,领先一方的比分加上25分作为目标分,谁先达到,比赛就结束。这项试验在全明星赛已经好几年,第四节的目标分是24分,美其名曰纪念科比。
还有一个替代方案,那就是维持前四节赛制,但加时赛以7分为目标分。
最近两个赛季,CBA按体育总局的要求,将规则全面与国际篮联规则统一,除了48分钟赛制和全队5次犯规保持特殊,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球员适应国际篮联的吹罚尺度。
但既然可以维持48分钟赛制,为什么不能实行加快节奏的新规则呢?
48分钟赛制是效仿NBA,提供足够的时长去容纳赞助商的广告露出,可是如果暂停数跟国际篮联的40分钟比赛一样,那48分钟也没有任何必要,不如改成40分钟,让单节时长、全队犯规数都和国际篮联保持一致。
中国男篮连续两次世界杯失利,不能去奥运会,体育总局要求CBA有限放开外援,目的就是刺激国内球员的竞争心。
既然有这样的觉悟,不妨步子再迈大一点,让他们打得更快,三分球投得更多,如果不能适应,回去好好练体能和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