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凌晨的八卦洲宁静如水。路灯黄色的光撑开夜色。没有云的晚上,夜空里星星繁密,是没有高楼遮挡的城市边缘的小彩蛋。
4点过10分,王奶奶已经在八卦洲总站的公交车站等着了,她是第一个到这里的人。这里是567路公交的始发站,会带着她和她的小推车去菜市场。小推车上都是她自己种的蔬菜:茄子、辣椒、丝瓜、苦瓜......一共四五十斤。
为了保证客人能买到最新鲜的蔬菜,她2、3点就起床,去菜地现摘,然后用自行车载着小推车,赶最早一班车去。这么多菜,她当天上午11点多就能全部卖光:很多人喜欢她挑来的蔬菜,干净,新鲜。这些菜都是她们自己种自己吃的,吃不完就拿去卖。
经验老到的王奶奶要去晓庄站,从晓庄转车,换乘地铁去下关卖,因为迈皋桥菜场的茄子卖不上价,而她当天的要卖的菜里,茄子很多。这四五十斤的菜,可以卖到100多块。
4点35分,567路公交车提前进站,留了15分钟给菜农们搬菜。司机陈光红下车帮菜农们搭把手把菜放上车,又把最后上车的裘爷爷的菜篮子靠边放好。
裘爷爷今年78岁,他说自己耳朵已经不太好,但人很健谈。我们问他去哪儿,他说卖的是丝瓜和茄子,还强调了一遍,“不是丝条,是丝瓜”。他还跟我们聊到他现在的生活:热爱运动,卖菜很多年,现在卖菜已经成了运动习惯。以前菜在这边卖不动,他得坐两点多的轮渡,用自行车把一百多斤的菜推到夫子庙去卖,冬天冷,他连衬衣都买不起。
酸甜苦辣尝多了,他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比如这辆567路公交车,“特别方便,司机师傅每个人都很好!”
(二)
司机陈光红开567路公交车已经有10多年了。当值的早上,他3点半就得起床去公司,提前15分钟将车停在站台,方便菜农们上车,同时帮他们搬运蔬菜,最后准时4点50分发车。这些菜农,大多是年过六旬的老人,他们通过这趟公交车将自家小菜园里的蔬菜带到主城区的农贸市场出售,为了照顾这些老人,司机们夏天的时候都会提前开启空调,让他们舒服一些。
司机们总会收到菜农们的感谢,有时候是一些感谢的话,有时候是一些老人送来的自家的瓜果蔬菜。有时候,有熟悉的菜农家里的蔬菜卖不掉的,驾驶员们也会接个力一起买。陈师傅说,这些老人也很辛苦,他们主动帮忙是应该的。
567路成为“卖菜公交”的背后,也是江北新区公交客运公司的努力。江北新区公交客运有限公司运营经理袁军告诉我们,2023年2月,公交公司优化了567路的线路,调整了行车走向,从燕子矶长江隧道行驶,途径了和燕路菜场,晓庄菜场、迈皋桥菜场等,实现了菜农“一车直达菜市场”。
同时,经过多人长时间的客流调查,公交公司缩短了567路的行车间隔和周转时间,考虑到菜农们总想提早出门把菜给卖完,首班车的发车时间提前了10分钟,高峰时间段,发车间隔只有2、3分钟,极大地便利菜农和其他市民的出行。
除此之外,线路也增设了一些站点,实现了公交和地铁的无缝对接,像王奶奶这样想去更远的菜场卖个好价的菜农,出行也更为便利。
(三)
裘爷爷下了车,走了两百米,到了老街集贸,他坐在他固定的位置,支了摊子,一边跟来往的顾客唠嗑,一边等待他的客人。
天光亮起,菜市场的人声渐起,吆喝声、买菜声、卖菜声、语音播报的到账声......温热了城市的清晨。你不会想到这些菜农来自哪里,也不会想到每个人有怎样的故事,菜篮里有他们的生计。但你一定能从面前的声语交错里感受到人间烟火的温度,看到五颜六色的瓜果蔬菜的新鲜和热闹,以及人们对生活的坚韧和耕耘。
一条公交线路,承载了这些烟火日常。城市交通并没有只为走得快的人服务——快速发展的城市和因年岁渐长逐渐迟缓的人们,没有形成快与慢的对立,而是在包容中,写出了快与慢的辩证法,走出了速度与温度的方法论,这是一条公交线路的包容,也是一个城市的情怀。
江苏新闻广播
记者:小金 马骏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