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谢晓军在2024年第22期《中国民政》杂志发表署名文章《用心领会 用情感悟 用力践行 奋力开创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全文如下:
第十五次全国民政会议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民政新实践的科学指引,是深化民政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法宝,是引领广大民政干部职工奋进新征程的时代号令。江苏省民政系统将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和第十五次全国民政会议精神,研究贯彻落实举措,奋力开创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服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江苏民政力量。
深切体悟党中央、国务院
对民政工作的厚爱期许
通过深入学习领悟,我们深感第十五次全国民政会议在民政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其蕴含的深刻政治意蕴、深远战略考量、深重历史价值,将随着时代发展和民政实践创新而不断彰显放大,必须用心领会、用情感悟、用力践行。
一是深切感受习近平总书记为民爱民的情怀之深、牵挂之切。“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一路走来,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的,始终是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深刻指出“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这次又明确要求我们“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既一脉相承、一以贯之,又与时俱进、不断发展,饱含着人民领袖对民政服务对象的亲切关怀和深深挂念。
二是深切感受党中央、国务院对民政工作的信任之坚、期望之高。第十五次全国民政会议规格很高、分量很重。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对民政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了近年来民政事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绩,为新时代新征程民政事业发展把脉定向、指路领航。李强总理出席会议并讲话,指出“民政事业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彰显着社会的良心、坚守着道德的底线、体现着文明的传承,是全社会共同的事业”。谌贻琴国务委员对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具体部署。这充分反映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民政工作的高度重视,充分体现了民政工作在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和独特作用,也极大地增强了我们推进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三是深切感受新征程民政工作的地位之要、使命之巨。第十五次全国民政会议,立足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个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对新时代新征程民政事业发展蓝图进行全面擘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体系”、“两个着力”等重大要求以及李强总理“四个以”的要求,赋予了民政部门新的更加重要的职责使命、更加宏阔的发展目标、更高标准的工作要求,深刻阐明了民政职能向民生聚焦的发展方向、深化民政改革的思路路径和做好民政工作的价值要求。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民政工作的领导,这必将有力推动各级党委和政府更加重视和支持民政事业发展,创造更好的保障条件。
四是深切感受民政人肩负的责任之大、担当之重。第十五次全国民政会议,吹响了新时代民政工作深化改革的冲锋号,发出了推进新征程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员令。我们既感到使命光荣,又感到责任重大、任务艰巨。特别是江苏肩负着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的“在强化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上走在前”的使命任务。客观地讲,民政事业的发展水平、民政部门的自身建设、民政干部的综合能力,与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相比还有差距。唯有奋斗,我们才能更有底气;唯有拼搏,我们才能担当起这份重任。
深刻认识新的历史方位
民政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民政工作面临一系列新的形势任务。
从战略大局中谋划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对民政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都与民政工作密切相关。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民政工作放到大局中去谋划推进,以民政管理服务、治理手段、政策制度全方位现代化,服务中国式现代化;要求我们履行好兜底保障职责,确保共同富裕路上特殊困难群众一个都不能少;要求我们在民政基本公共服务“有没有”的基础上,还要在“好不好”、“优不优”上持续用力,从保障生存型向品质生活型转变;要求我们创新发展方式,畅通治理渠道,调动系统上下、部门内外、社会力量和市场主体共同参与民政工作,用好产业资源、社会资源、金融资源、人力资源、数据资源等,全面提升民政工作质效,打开高质量发展新天地。
在挑战机遇前把握主动。江苏作为东部地区发达省份,具有较好的经济支撑和民生工作基础,有能力也有责任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作出更大贡献,以更高水平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民生幸福现实图景。但当前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加大、国内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尚需巩固、社会需求更加多元多样,这对做好民政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人口结构深度变化、新型城镇化不断深入、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增量政策效能加力释放、民生经济蓬勃发展等新态势交织交错,成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变量,也是民政事业转型发展的重要契机。我们要敏锐洞悉前进道路上可能出现的挑战和机遇,既在战略上布好局,也在关键处落好子,以改革的主动,赢得发展的先机。
向短板弱项处攻坚突破。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比,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比,当前民政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体现在民政政策法规还不健全,区域、城乡之间仍然存在差距,各业务条线资源、平台和力量统筹整合不够,救助帮扶服务还不够多元,养老服务供需不匹配的问题仍然存在,社会组织、慈善力量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殡葬等领域综合监管有待加强,民政服务均等化标准化水平有待提升,基层民政力量仍然偏弱,民政数字化转型步伐需要加快,等等。问题是改革的逻辑起点,也是改革的着力点。只有通过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不断解决问题、破解难题,才能推进民政改革走深走实。
总的来说,我们要看清大局大势,主动识变应变求变,结合江苏实际,坚持守正创新,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用科学方法论指导和推进民政改革。不仅要在民生保障上担当主力军,让基本生活保障水平更加匹配江苏经济发展地位,社会服务供给更加匹配江苏群众高品质生活需求,社会治理体系和能力更加匹配江苏活力氛围;还要把惠民生与稳就业、促增收、扩内需、优环境、强信心、防风险等结合起来,更好发挥民政链接资源、凝聚合力、助力发展的作用,为进一步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贡献力量。
奋力书写民政事业
高质量发展走在前的优异答卷
第十五次全国民政会议开启了民政事业改革发展的崭新篇章。踏上新征程,我们将锚定“走在前、做示范”的目标定位,紧握“改革之笔”,答好江苏“幸福民政”时代之卷。
一是兜牢底线,答好基本民生保障“基础题”。推进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迭代升级,进一步强化部门协同、政策集成、资源统筹、智慧赋能。持续强化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深化推进“政策找人”,主动帮扶“沉默的少数”,做到及时预警、快速响应、应保尽保、应救尽救。按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推动低保标准合理有序增长。改革完善“一事一议”、个案双向互诊、专项救助等制度,做到政策刚性与工作柔性有机结合。抓好服务类社会救助省域试点,打造社会力量帮扶应用场景,更好满足困难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救助需求。完善发展型政策举措,加强就业救助、产业帮扶等,增强社会救助“造血”功能。充分发挥慈善在第三次分配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推进“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实现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有效衔接。
二是优化供给,答好人民生活品质“提高题”。完善老龄工作体制,进一步建强老龄工作领导力量和专业力量,深入推进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广泛开展新时代“银龄行动”。完善“苏适养老”服务体系,强化以失能老年人照护为重点的基本养老服务,实现普惠均等、人人可及;紧扣群众需求发展多种养老模式,因地制宜发展助餐、助浴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鼓励和引导企业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促进医养结合,加快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培育壮大养老护理员队伍,促进供需适配、城乡均衡。打造“苏童成长”服务品牌,推进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体系建设,建好用好基层儿童工作队伍和服务阵地,全面加强困境儿童关爱保护,为儿童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做优民政专项服务,坚持殡葬行业公益属性,扩大基本殡葬服务供给,加强殡葬行业综合监管,深入推进丧葬礼俗改革。探索全链条、全周期和谐婚姻家庭服务模式,推动婚姻登记服务从“单一婚姻登记”向“多元婚姻服务”转变。完善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开展“精康融合行动”,切实增进残疾人生活福祉。
三是主动作为,答好服务经济发展“拓展题”。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实施好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工作,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加速发展康养产业和康复辅助器具产业,拓展养老服务消费新场景新业态,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依托丰富的文旅资源,打造更多具有人文特色的婚姻登记点,带动发展集婚庆、婚旅、文创等为一体的甜蜜经济。深入实施“乡村著名行动”,推动地名与文旅、产业、美食等深度融合,让地名活起来、火起来、潮起来,打造地名经济新亮点。健全社会组织管理制度,加强社会组织综合监管和培育发展,引导社会组织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社会治理第一线、公益慈善最前沿汇智聚力,发挥社会组织吸纳促进就业积极作用。大力发展公益慈善事业,培育壮大慈善力量,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促进社会和谐进步,拓展解决民生问题的资源渠道。深化“福彩+”模式,在商业综合体、网红市集开展异业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四是赋能增效,答好加强自身建设“必答题”。坚持改革和法治相统一,积极推动江苏民政领域立法进程,提升民政工作法治化水平。完善民政标准体系,促进民政服务管理程序化、规范化、高效化。强化民政人才队伍建设,培育好管理好民政干部、专技人才、技能人才“三支队伍”,完善养老护理职称配套激励政策。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范围,加强基层民政服务站建设,推动民政服务阵地整合、资源融合、资金聚合,切实解决基层民政服务力量不足的问题。加速推进“智慧民政”建设,探索“人工智能+民政”大模型开发利用,以数字化转型,助推民政工作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传承弘扬民政文化,生动精彩讲好民政故事,打造一批富有特色的民政文化IP,不断增强民政工作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和软实力,以先进民政文化凝聚人、鼓舞人、激励人。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加强信访源头治理,防范化解矛盾风险和安全隐患,以高水平安全保障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