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号”成长日记

民生   2025-01-26 18:15   四川  

 成长日记

"共青团号"

2025年春运,当见证中国铁路高速发展历史的25G型客车缓缓驶出库房穿越巴山蜀水的晨雾时,一群身着藏蓝制服的“跨界”青年正穿梭在车厢中——他们本是成都电务段的信号工、通信工,此刻却以“支援担当列车员”的身份,在飞驰的列车上书写着别样的青春篇章。



“以前盯着仪表盘,现在面对旅客的眼睛,手都不知道往哪放。”春运首日,00后信号工杨尚昊在值乘笔记里写道。作为一群在技术岗位摸爬滚打的青年工,他们熟悉设备的运转规律,却对服务乘客的场景充满陌生感。首次出乘的K4656次列车上,由于缺乏经验,补票系统的操作、重点旅客的引导等任务让大家手忙脚乱。高宏鑫甚至误将“补票”说成“补钉”,逗得车厢里的旅客哄堂大笑。

面对这种“跨界尴尬”,这支临时乘务组并未气馁。团支部连夜组织了一场“车厢实战课”,邀请客运段老师示范微笑弧度和方言服务技巧,还开展了模拟演练。大家将自己熟悉的“电务逻辑”迁移到服务场景中,重新梳理常见旅客需求,设计应对方案。有人笑着说:“以前看信号灯保安全,现在看旅客的眼睛送温暖。”在一次次尝试中,他们逐渐适应了角色转变,为服务赋予了更多专业性与温度。

“电务青年最擅长的,就是把不确定变成可控变量。”这支“跨界突击队”将他们的技术思维注入服务细节,为车厢管理赋能。为提升效率,青工们设计了一套“备品精确定位系统”,用检修思维优化急救药箱、清洁工具的存放位置,确保5秒内找到所需物资;通过电务工精通的设备检测逻辑,他们为车厢电子设备维护建立了简易台账,提升了设备使用效率。

更让人感动的是,他们不仅优化流程,还用真心融入车厢的人情温度。一天,值乘青工发现一个旅客丢失了随身香囊,经过细心查找最终找到交还旅客;另一位青工收到7岁小乘客赠送的福字剪纸,并小心收藏在胸前口袋。正是这些小物件,串联起了一段段温暖的人情故事,也让他们逐渐意识到,服务并非简单的重复劳动,而是对细节和情感的专注投入。

从青涩的窘迫到干练的自信,这群电务青年的春运经历就像一次“成人礼”。技术赋能服务的创新实践,加上真情实感的付出,让他们的“跨界”不仅仅是岗位身份的转变,更是一次全方位的成长蜕变。

1月25日,城市在一片寂静中苏醒,当最后一趟春运临客缓缓驶回成都车辆段时,走下列车的,是一群洋溢着青春朝气的铁路青年,他们的脸上虽带着疲惫,眼神却满是坚定与满足。此刻,他们制服上别着的,不再仅仅是普通的春运列车员徽章,而是一段段温暖且难忘的回忆:有人帮助乘客搬行李从13号车厢到1号车厢,乘客的感谢信里用质朴的话语表达着对她一路上贴心照顾的感激,每一个字都像冬日里的暖阳,温暖人心;有人珍藏了7岁小乘客亲手画的福字、剪纸,这不仅是一份新年祝福,更是他工作价值的最好见证;有人的值乘日志里密密麻麻地记满了旅客的需求与解决方案,这些文字,承载着她对这份工作的责任与担当,也见证着她在这个春运旅程中的成长与蜕变。

他们在这一趟趟列车上,用自己的热情与专业,为旅客们带去温暖与安心,而这些旅客给予的回应,也成为了他们职业生涯中最宝贵的“成人礼” ,激励着他们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在平凡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点击下方标题  回顾往期精彩


精彩网评文章,共赏成电风采!

主流媒体持续聚焦“时代楷模”单杏花

坐火车,都是年味儿!网友:馋哭了


欢迎来稿

投稿邮箱(外网):cddwddb@163.com

视频:成都通信车间 朱晨曦

文字:成都西通信车间 王柯宏、李心言  成都通信车间  朱晨曦

图片:成都通信车间 朱晨曦  集中修车间 杨尚昊

编辑:成都电务段融媒体工作室

初审:窦   凯

审核:周   超

签发:陈元挺

发布:成都电务段融媒体工作室


成电家园
发布成都电务段党、政、工、团最新信息,搭建干部职工网上交流平台。
 最新文章